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 劉柏平
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是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涉及農村財務公開、集體資產管理、土地承包流轉相關政策落實和新農村建設等內容。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土地承包流轉糾紛不斷增多,村級組織事權與財權矛盾日益凸顯,群眾對集體資產管理和對生產生活環境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而穩定農經隊伍、加強隊伍建設是做好農經工作的基礎,從目前農經隊伍總體情況看,隊伍結構還不優、服務領域還不寬、農經干部身份還不明、整體素質還不強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在工作能力、業務技能和群眾工作水平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因此,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業務水平、較強工作能力、熱心服務群眾的專職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一、街鎮農經隊伍的發展現狀
1.街鎮農經隊伍兼職過多,影響了農經工作的開展。由于街鎮農經站行政上隸屬辦事處管理,業務上由農經局指導,屬雙重管理體制。一部分街鎮農經工作人員兼職過多,有的兼任農村總支書記、有的兼任街鎮統計站長、有的兼任街鎮財政報帳員等,同時少數街鎮農經工作人員還被安排駐點包村。直接影響了農村“三資”管理工作。
2.街鎮農經隊伍身份存在不確定性。近年來,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啟動以后,街鎮農經站與街鎮財政所合并,成立財經辦。由于后續改革措施沒有跟進,導致形式上合并了,實際上還是一塊牌子兩個機構,各辦各的業務、各做各的事情,農經隊伍的身份還沒有得到明確,影響了農經隊伍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3.街鎮農經隊伍缺乏系統培訓。當前農經干部接受系統高質量培訓和參與學習交流機會不多。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業務的更新,老舊工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部分農經干部綜合素質已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農村三資核算電算化、系統管理網絡化、基礎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已跟不上新形勢下的農經工作發展需要。
二、農經隊伍建設的發展方向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組織領導是農村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要把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理順工作關系,徹底解決兼職過多問題。切實把街鎮農經職責落到實處,全面提升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水平。
二是理順管理體制。農經工作人員是街鎮承擔農村工作的中堅力量,加強農經隊伍建設勢在必行,切實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各項制度,積極規范創新農經隊伍建設,有效提供服務和指導,不斷促進農經隊伍健康發展。服務農村是農經隊伍的落腳點。農經隊伍建設要立足于農村、服務于農村、發展于農村,尊重農村經營管理干部的勞動價值,發揮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善工作環境,穩妥提高各項待遇,激發其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貢獻力量的激情和熱情。考評考核是保障。根據工作需要,明確農經職責,健全農經機構,落實工作人員,建立農經隊伍干部進出暢通機制,能者上、庸者下,建立農村經營管理后備干部隊伍,實施動態管理。
三是人才開發與培養。針對農經隊伍的實際,結合街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加大農村經營管理隊伍人才開發、培養、使用和管理的工作力度。爭取通過一定時間的努力,使隊伍專業、學歷、年齡、結構得以優化,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隊伍成員培養、使用和發展的環境初步形成。根據目前工作職能,街鎮農村經營管理人員要在資金的管理、資產的評估、資源的鑒定等方面培養一批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以適應農村“三資”管理的需要。
三、農經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1.強化隊伍思想作風建設。加強隊伍政治理論學習,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貫徹黨的農村路線、方針、政策,養成深入基層、扎實工作的作風。街鎮農經隊伍要繼續發揚勤于探索、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團結和諧和善于工作的精神,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通過教育學習,進一步增強農經人員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工作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
2.強化隊伍職業技能建設。農經工作錯綜復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需要有較高的業務工作水平。要把加強學習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黨的農村政策和農經基礎理論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每年單獨舉辦或聯合舉辦多期綜合培訓班或專業培訓班,不斷提高農經工作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工作能力,不斷提高群眾對農經工作的滿意度。
3.強化隊伍勤政廉政建設。加強隊伍勤政廉政建設,做到守法自律,秉公辦事,保證隊伍的健康發展。要教育隊伍嚴格執行各項勤政廉政工作紀律,提高隊伍遵紀守法、拒腐防變能力。
4.強化隊伍服務意識建設。農經隊伍要寓工作于服務之中,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密切隊伍與群眾關系,通過具體工作提升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賦予了街鎮農經隊伍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同時也為各街鎮農經工作者實現更大作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我們也希望各街鎮的農經工作者能以新的姿態、新的面貌、新的作為,全身投入新洲區“1234”戰略中,為活力新洲、美麗新洲、法治新洲和幸福新洲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