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 李桂東
農村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歷來是廣大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也是農村基層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易發多發部位。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對規范農村經濟管理秩序,遏制農村黨員干部以權謀私、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通過赴秭歸學習農村“三資”監管經驗后,我扎扎實實沉下去對我區部分街鎮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調查。
一、目前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1、“三資”登記的臺賬不完善。主要是村級的機動地、“四荒”地登記欠完整,因臺賬登記缺失,造成“三資”底數不清、管理混亂。
2、財務管理不規范。一是財務制度執行不力,少數村干部不廉潔。有的村開支不經集體研究,大額支出不提交討論;有的村干部自批自用,村民主理財小組的公章由村干部掌管,理財小組形同虛設;有的假公濟私,揮霍浪費,借機中飽私囊,亂發補貼等;有的村干部自己開據收款、長期不報賬,造成無法正常結賬;有的村使用非財政統一收款收據,用白條入賬;有的報銷憑證不規范,支出憑證手續不完善。二是資金賬戶管理不規范,有的以村干部名義開戶,造成公款私款不分。
3、資產收益管理不規范。有的以其他費用支出直接沖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賬;有的收款后,由個人掌控使用,長期不報賬。
4、合同不規范,集體利益得不到保證。口頭約定代替書面合同;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清,權利義務不對等。村干部違規發包集體資產、資源,個人撈取好處費。個別村干部在集體礦產、山林、土地、果園、房屋設施等集體資產的發包出租時,搞暗箱操作,不進行公開招、投標,不開“兩委”會,少數人說了算;有的雖開了會,卻擅自改變集體決定,私自延長合同承包期;有的搞寅吃卯糧,三五十元一畝動輒出租數十年。
5、村務財務公開欠規范。個別村由于群眾意識淡薄,村務財務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間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對重大支出項目未專項公開,實質性內容公開不全面、不明細,有的純粹是走過場、躲貓貓。
6、少數村財會人員素質低,責任心差。有的財會人員故意拖延報賬時間,有的財務人員調整以后,移交檔案不全,甚至拒絕移交賬冊憑證。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力量薄弱。農村“三資”管理是街鎮經管站的重要職責。據調查,當前各街鎮專門從事農村“三資”管理的人員嚴重不足,加之有的未經專業學習,難以勝任本職工作。還有些街鎮重收輕管,長期忽視“三資”工作;此外,經管人員常年圍繞中心工作奔波,“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以致于出現監管“鞭長莫及”和群眾“告狀”、“一查一個準”現象。
2、“三資”管理監督渠道不暢。不審計查不出問題,無舉報看不見問題,而街鎮還喜歡所謂的出于保護干部目的,想用“紙”包住“火”,結果少數人胃口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問題越來越多。諸多監督成了“一紙空文”。
3、“三資”監管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低。農村“三資”管理工作要求“三資”監管隊伍相對穩定、有過硬的業務能力。而“兩委”換屆時,村級習慣于“一朝君子一朝臣”,連業務人員也一同“洗牌”。由于未能單列培訓經費,不少街鎮近幾年未對村級“三資”監管人員進行過業務培訓。
三、幾點建議
(一)明確街鎮監管村級“三資”主體責任。目前街鎮經管站處于“兩難”境地:人事關系在區農經局,工作關系在街鎮;農經部門認為街鎮是村級“三資”監管責任主體,街鎮覺得監管權力在區直部門。此外,由于過去街鎮財政、農經“合二為一”機構改革未真正到位,因而出現易管的事“搶著干”,難辦的事“甩手干”。建議借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東風,完善不到位的環節,整合街鎮財政農經力量,由街鎮“捆綁打包”管理,讓街鎮有權有責,從而真正承擔起村級“三資”監管的主體責任。
(二)打造一支作風、業務過得硬的監管隊伍。要管好村級“三資”事,要有懂行過硬人。村級“三資”監管既要沉下去、耐心細致服務宣傳,又要業務能力通透、內行人干內行事,同時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創新能力,還要公正公平堅持原則性、有保密觀念和群眾觀點。對村級財會業務能人要出臺“保護”政策,避免隨意“撤換”,街鎮監管村級“三資”人員要實行入門考試和“上崗證”制度。
(三)規范村級各類公開的流程。村級資金的管理、資產的處置、資源的出租或發包,都有一套規定的流程,要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要求,開好群眾代表大會,將所有事項交由村民決議,村級的一切村務完全接受村民監督,實行真正的、全面的公開,心中沒有“小九九”,就不怕群眾猜疑。
(四)擴大村級“三資”抽審面。即便在中央暴風驟雨式的反腐時刻,我區仍有少數村干部頂風作案,或巧立明目套取國家資金,或打時間差挪用公款,或明目張膽白條抵庫、大筆資金撈進個人口袋。區農經局抽審的情況表明,不少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甚至十分嚴重,因而,擴大村級“三資”抽審面,顯得尤為必要;此外,對審計結論還要像秭歸縣那樣,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五)保障運行經費,提升監管人素質。全區“三資”監管點多面廣線長壓力大,要做好工作,須確保監管運行經費,從辦公用房、辦公設備到人頭經費和人員學習培訓,均要實事求是、科學測算,并要予以保障。“要使馬兒跑得好,首先得將馬喂飽”。此外,還要加強對監管者的法紀知識培訓,以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政治素養,成為群眾信得過的“紅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