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政協經濟界別委員7月上旬對招商引資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通過認為,竹溪縣委縣政府堅持揚綠色資源稟賦之長,走招商引資之路,發動全民招商,依托資源招商,圍繞產業招商,搭建平臺招商,優化環境招商,實行以商招商,促使水電開發、生物醫藥、農特加工、規模養殖、商貿物流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竹溪并建成投產,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積蓄了后勁,招商引資成為了竹溪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發現了招商引資出現了一些誤區和問題:
一是招商定位不夠準確。招商引資仍停留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層面,招商重點不夠突出,見了蘿卜是青菜,是個青菜就往筐里撿;
二是招商環境不夠優化。有的部門重視招商、疏于安商,還存在開門招商、閉門“宰商”的現象。融資難、引才難、辦事難的“三難”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致使部分業主先喜后憂,“招得進”、“穩不住”的問題依然存在;
三是招商預審不夠嚴格。從全縣已引進項目看,存在質量不高、把關不嚴的問題,綠色產業精深加工項目少、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少、對縣域經濟有支撐力的項目少,有的甚至借投資之名,行圈地之實,套政策之惠,爭項目之利。
為此,委員們建議:
既要“招商”更要“選商”。招商引資固然重要,但科學發展更為重要。全縣上下應樹立科學招商理念,堅持生態招商、綠色招商,提高項目質效,重點引進生態環保項目、節能減排項目、低碳產業項目、循環經濟項目。在招商引資上,要科學招商,選準老板,不能只撿渣滓,不能讓“皮包”公司在竹溪有市場、成氣候。在招商思路上,遵循“三多一禁止”原則,即多引進投資數額大、就業帶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的項目;多引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生態環保水平高的項目;多引進業內影響大、管理理念先進、示范能力強的知名企業;堅決禁止污染項目進入竹溪境內。
既要“擇商”更要“優商”。堅持綠色招商導向,注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著眼于提高投資效益,對項目要進行充分論證,對效益要進行科學分析,對客商要進行認真考察,對環保要進行嚴格評估,引進符合產業政策、符合竹溪實際、環境污染小、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好的項目。縣委縣政府對招商引資項目要嚴格審查把關,對企業用地規模要進行嚴格控制,防止企業借發展之名行圈地之實,決不能出現“政府花了錢,農民失了地,企業發了財,社會不穩定”的現象。對綠色招商引資項目,做到“一杜絕、一嚴禁、一叫停”,即堅決杜絕引進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生產粗放、效益低下的項目,嚴禁以投資為名,行圈地皮、爭扶持、套項目之實的客商,及時叫停房地產招商項目。
既要“引商”更要“安商”。開辟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立聯審聯批制度,切實落實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精簡辦事程序,提高審批效率,為外來投資者提供良好服務;抓好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招商引資硬環境;對影響甚至破壞投資環境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有效解決“三難”問題,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用足用活政策,一路“綠燈”為企業保駕護航,確保招商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既要“穩商”更要“富商”。進一步落實“老大”待遇。對招商項目實行分類管理,招來的大客商要真正給予“老大”待遇,來竹溪真心發展的要真心幫扶,夾個“皮包”來竹溪搞虛假投資的,要堅決拒之門外,不能讓政府吃虧,更不能讓老百姓遭殃;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綠色招商項目獎勵標準,對招商引資工作有貢獻的中介組織和個人設立專項激勵,變獎勵項目投資額為獎勵投資效益,實行招商引資項目建成見效再予兌獎的延后獎勵,促使招商引資單位搞好引資項目的后續服務,使招商引資項目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