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發展中蜂養殖業的對策與思考

2014-09-15 01:01:19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神農架林區政協經濟委員會  羅耀斌 劉治云


    中蜂養殖在神農架林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區農村的傳統特色產業。2000年以來,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蜂養殖業發展,組織培訓專業人才,增加資金投入,培育中蜂養殖專業戶,中蜂養殖業在我區有了突破性發展。截止2013 年11 月底,全區養蜂28996 群,比上年增加10470 群。2013 年蜂蜜產量可達148 噸,養蜂收入137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0.1%和71.4%,其中養蜂30 群以上的有285 戶, 100 群以上的養蜂大戶22 戶。據調查, 2013 年紅坪鎮紅舉村養蜂戶吳少剛產蜜1500 多公斤,蜂蜜收入達15 萬元以上,蜂產品收入在10 萬元左右蜂農已屢見不鮮,蜂產品收入已成為我區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一、成功的經驗


    一是認識到位,抓的早。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從第九個“五年計劃”開始,就把發展生態經濟提上了議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到第十個“五年計劃”結束時,我區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已全面實施,生態農業建設的10萬頭生豬、30萬只山羊、100萬只土雞、3萬箱中蜂養殖基地已初具規模。


    二是多個部門密切配合,措施得力,減少了農民的風險。在實施中蜂改良工作中,林區發改委、經信委、農林局、林業管理局、商務局等多部門密切配合,在資金爭取、技術服務、器皿供應、蜂蜜收購、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各盡所能。僅2012 年就爭取蜂箱農機購機補貼項目資金240 萬元,購置蜂箱12000 余個(組),投放到8 個鄉鎮和6 個林場的養蜂大戶。在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上化解了發展中蜂養殖戶的風險。


    三是國家知名出口企業、湖北省產業化龍頭企業――武漢小蜜蜂公司來我區盤水生態產業園區落戶,將為我區中蜂規范化養殖,保護和提升蜂產品品質發揮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一)種蜂生產不足是制約我區中蜂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中蜂養殖是低投入高產出的高效養殖業,近幾年,我區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蜂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上旅游市場拉動,蜂蜜價格一路飆升,從幾年前的幾元錢一市斤漲到目前的45—80 元1 市斤,人們養一箱蜂不需要多大勞力和投入,就可賺到1000 元以上的收入。但是,由于缺乏種蜂繁育技術,對蜂群的發展僅僅依賴于自然繁育,自然分群,蜂群發展的速度很慢。我們在下谷坪土家族自治鄉、紅坪鎮的調查中了解到,許多農民都想養蜂,蜜源植物也很豐富,就是由于沒有種蜂來源而難以如愿。


    (二)受交通不便和安全因素影響,廣袤的山場和豐富的蜜源植物資源利用不足。我區有著 3253 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蜜源植物種類多、分布廣,但是,由于絕大多數農戶和林場工人都集中居住在公路沿線,加上人們習慣于在房前屋后養蜂,就是養蜂意愿強烈的蜂農,也沒有進入遠山深山追隨花期流動養蜂,加上蜜蜂飛行距離有限,致使人群集中居住的區域蜜源不夠用,蜂群規模難以擴大,而在占我區土地面積80%以上的深山遠山,蜜源植物根本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技術缺乏,養蜂效益難以提高。近幾年來,林區黨委政府連年加大推進力度,全區上下養蜂積極性空前高漲,蜂群規模迅速擴大,養蜂大戶迅速增多,但由于絕大多數蜂農文化素質不高,缺乏中蜂飼養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尤其是無法解決中蜂安全越冬等問題,致使我區蜂群冬季死亡比較嚴重。據不完全調查,去冬今春我區蜂群越冬死亡數量達到了4586 群,達到了2012年蜂群年末數量的21%以上。在全區蜂農中,蜂群死亡的現象很普遍,少則幾箱,多則幾十箱,有的養蜂大戶甚至是全軍覆沒,一個冬季下來,幾乎一箱不剩。分析其死亡原因,除農藥中毒以及冬季保暖措施不力外,秋季割蜜過多和局部區域蜂群數量過多致使蜂群越冬飼料不足是造成蜂群大規模死亡的首要原因。


    (四)農田中過量使用農藥,也是蜂群死亡的一大危害。在我區紅坪、九湖、下谷等鄉鎮,由于發展高山蔬菜和煙葉,農民大量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給當地養蜂業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給中蜂產業的發展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據調查,由于發展煙葉和高山蔬菜,紅坪鎮高坪村、塔坪村等養蜂大村如今蜂群數量已經急劇下降。如果不在產業類別和區域上合理規劃,不推行標準化生產,長此以往,中蜂產業必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三、對策與思考


    (一)開展蜜源植物調查,科學推進中蜂產業發展。建議聘請專家開展蜜源植物調查,制定全區中蜂產業發展規劃,對全區蜂產業發展目標進行合理界定,建立資源保護、中蜂飼養、病蟲害防治、蜂產品生產加工技術質量標準,明確階段性工作任務,從而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基地,壯大產業。


    (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農業產業結構,確保中蜂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開展生態農業發展規劃修訂工作,合理布局農業“種、養、加”各產業,大力發展荊條、刺槐、油菜、苜蓿等優質蜜粉源植物,為養蜂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蜜粉源植物基地。在重點發展蜂產業的區域盡量避免發展煙葉、高山蔬菜等產業,或者在發展蜂產業的區域強制性推行煙葉、高山蔬菜等產業的無害化、標準化生產,盡量減少其他產業對蜂產業的影響。


 ?。ㄈ┨剿鹘⒎N蜂繁育場。以“中蜂辦”為依托,制定規劃,籌措資金,引進技術人才,開展種蜂繁育工作,從而為大規模發展中蜂產業奠定基礎。


 ?。ㄋ模影逡?,建設具有神農架特色的標準化示范中蜂養殖場。采取“企業(蜜蜂天堂公司)+合作社(森源蜂業合作社)+蜂農”的方式,選擇適宜地點建設標準化示范蜂場,標準化示范蜂場應突出神農架本地特色,突出中蜂傳統飼養方式,研究在不違背傳統飼養的前提下提升蜂蜜質量和產量的方法。


    (五)制定政策,做實基地。一是在種蜂培育、蜂箱供應、技術培訓等方面政府應繼續給予補貼,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二是對達到一定規模的養蜂大戶實行財政貸款貼息政策;三是建立蜂產業發展基金,對蜂箱制作技術改進、飼養技術研究推廣、人工育王分蜂、病蟲害防治、人工衛生取蜜等方面進行資金扶持;四是積極開展防火通道項目爭取和建設工作,結合防火通道建設,解決深山遠山交通制約,鼓勵有志于發展養蜂的單位和個人在不影響護林防火的前提下承包利用深山遠山山場,解決當前蜜源利用不足的矛盾,發展中蜂產業。


    (六)強化培訓,保障產業發展。建議整合各部門培訓資源,積極開展中蜂飼養技術培訓,將中蜂飼養技術、蜂產品安全生產技術編印成冊,發放到養蜂戶手中,并積極培養引進養蜂技術人才,以養蜂協會、養蜂大戶為紐帶,建立健全中蜂產業管理與服務網絡,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養蜂大戶進行跟蹤服務,為我區的養蜂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七)積極引導,樹立中蜂品牌。以武漢小蜜蜂公司在神農架投資建設中蜂生態產業項目為契機,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減少農業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量,努力降低農藥對中蜂產業發展的影響。大力推行“公司+農戶”模式,建立無公害蜂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天然蜂產品的生產技術,推動天然優質蜂產品的生產進程。通過建立養蜂協會,統一商標,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生產標準。組織相關部門,經常性開展蜂產品市場整頓,確保我區蜂產品市場純凈。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會和市場宣傳,開展養蜂技術交流,充分利用我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把我區中蜂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