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委員 周少斌 余紅華
武漢新港古龍產業園位于武漢市東部,是新洲區的南大門,南臨長江與鄂州隔江相望,面積60平方公里,擁有長江岸線30多公里,是武漢新港十二個重點園區之一。目前已引進武船雙柳制造基地等大小項目40余個,協議投資近400億元。
2012年以來,區委、區政府要求把古龍產業園作為全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試點,突出立足維穩、保障民生,著力化解農村向城市轉移過程中的矛盾,探索一套發揮街、村、中心戶“三級調解平臺”作用的有效機制,徹底解決基層綜治組織“發揮作用不充分”的問題。按照工作要求,區委政法委會同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民政局、區人社局、雙柳街、古龍產業園管委會等相關單位,圍繞維護社會穩定,保障農民生活,推進產業園區建設順利進行這一總體目標,著重在社會化管理和社區化服務兩個層面做文章,落實矛盾糾紛大調解、優化企業周邊環境和服務保障民生三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初步成效。
——化解矛盾,維護穩定。雙柳街與區司法局聯合成立了古龍產業園社會矛盾糾紛協調調處中心,建立了街調解委員會、村綜治領導小組和治保民調會、治安中心戶“三級調解網絡”,積極引入第三方調解機制,參與糾紛案件調解。2013年共調處各類糾紛500起,由司法所調處30起,派出所調處300起,法庭調處40起,其中:涉土地糾紛92起,房屋拆遷糾紛88起,至今無一例群體性上訪發生,維護了園區社會穩定。
——打防控管,力保平安。針對重點企業工地治安特點,區公安分局將打防控管有機結合起來,凈化企業工地治安環境,預防和減少發案。2013年,雙柳派出所共立刑事案件134起,破刑事案件98起,刑事拘留48人,查處治安案件694起,處罰違法行為368人,行政拘留85人,破獲團伙案件6起,共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古龍產業園重點工程企業及周邊沒有發生涉槍案件,沒有出現磚砂石霸,沒有發生因治安環境差而導致工程受阻的情況,沒有發生投訴或新聞媒體曝光治安環境差的問題。
——服務民生,構建和諧。以保障民生為著力點,為失地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園區發展的長治久安之策。2013年,區人社局在園區共舉辦培訓班7次、創業培訓120人、在崗培訓520人;創業帶動就業5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89人、新增就業人數1040人、簽訂用工協議2492份;調處勞動合同糾紛48人次、追討拖欠資金53萬余元;辦理失地農民保險2686人、繳款108.14萬元;辦理新農保11821人、繳款791萬元、續繳24240人、繳款154.774萬元。
古龍產業園區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成效,但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失地農民的身份與其利益息息相關,需要相關政策予以確定;二是社會基層組織結構與開發區的建設不相適應,原有的自然村已拆遷,以往的村級組織結構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小區化居住方式的形成,有待新的組織管理形式與之相適應;三是失地農民就業面臨諸多困難,如知識結構的問題、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人員素質不適應要求的問題。四是圍繞土地補償的矛盾隱患依然存在。這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探索新的途徑和辦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結合古龍產業園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的經驗,我們認為今后工業園區建設中的社會治理應該在以下方面探索和著力:
一、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失地農民權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古龍產業園試點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失地農民權益保障機制。各園區要成立失地農民安置及權益保障領導機構,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人社等方面力量,為失地農民提供全方位服務,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口聯系溝通,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失地農民爭取政策支持,保障失地農民長遠生計。對侵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行為、紀檢、政法部門要從嚴查處。
二、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把排查化解矛盾隱患放在突出位置。古龍產業園成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立“三級調解網絡”,引入第三方參與的經驗值得推廣。要注重發揮基層民調自治組織的作用,減少工作中的隨意性、被動性、滯后性。一是加大矛盾隱患的排查密度,力求到角到邊,對重大隱患要有應急預案,做到“一隱患一預案”,有關方面提前介入,嚴防矛盾隱患膨脹激化。二是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設立信訪接待中心,建立領導接訪、限時辦結等制度。三是積極引進第三方調解,充分發揮仲裁協會等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堅持快速靈敏,把建立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健全快速反應體系,公安部門要圍繞保護園區企業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凡發生干擾園區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的不法行為,要迅速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各種行為。二是按照城市社區管理的模式推進基層治理,實行城鄉一體化的網絡管理,實現新建住宅小區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