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輝
為了探尋新洲區企業成長發展的軌跡,我們從工商注冊登記、統計信息年報、市場主體調查入手,對全區現有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現狀、特點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一、新洲區經濟的毛細血孔 ——個體工商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體制的轉軌和社會結構的轉型給全面實行市場經濟的中國帶來了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是指依法核準登記,從事工商業個體經營的公民,包括城鎮居民和農村村民。改革開放30多年來,個體工商戶像人的毛細血孔一樣,憑借其成本少、風險低、經營靈活等特點優勢,迅速發展壯大,日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洲區個體工商戶的現狀與特點
根據新洲區工商登記注冊信息統計,截止2013年6月,新洲區現有個體工商戶26020戶。按照產業分類:第一產業591戶;第二產業2382戶,第三產業及其他23047戶。按照行業分類,主要集中在以下行業:制造業2219戶;批發和零售業17467戶;住宿和餐飲業2322戶;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2485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82戶;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65戶;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86戶;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42戶。其主要特點:一是產業分布較廣,一、二、三產業均有涉足;二是數量不少,發展較快,占全區市場主體總量的81.3%。三是注冊資金數額不小,總額達到13.94億元。四是吸納勞動就業人員不少,達到41634人,占全區中小企業19.8萬人的21.2%。
(二)新洲區個體工商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調查,我們了解全區個體工商戶在增加就業、穩定社會、提升民營經濟比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對市場競爭與復雜環境,個體工商戶遇到了諸多發展制約瓶頸。
一是由于個體工商戶是從事工商業民營的自然人或家庭,主要以商鋪門店,通過零售商品和提供民生服務為手段獲得收入。大多數個體工商戶在經營中急功近利,缺乏長遠規劃和目標,銷售的產品也以低端為主,導致企業信譽度不高,碰到比較好訂單時難以達成協議,同時很多要求具備一定資質的招投標活動也無法參加。
二是個體工商戶一般會計制度不健全,財務方面只需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來進行核算,以個人或家庭全部財產承擔民事責任;同時個體工商戶納稅只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無法出具增值稅發票,導致個體工商戶難以承接大的訂單。
三是個體工商戶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相對于企業,由于受法人地位缺失、治理模式單一、投資規模有限等先天因素制約,在商業信用、經營領域、品牌效應、競爭能力等方面缺乏比較優勢。
四是融資困難。一方面由于個體工商戶不具備法人資格,企業沒有健全的財會制度,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難以滿足銀行貸款要求,無法獲得銀行的貸款;另一方面各大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過高、手續繁雜、辦理時間過長,導致個體工商戶融資困難。
五是絕大多數個體工商戶因小本經營,以商鋪門店通過零售商品和提供民生服務為手段獲得收入,所以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
六是個體經營者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個體經營者的經營范圍主要集中在服務業、批發與零售業等無法產生高附加值的行業,其事業發展空間有限,所以企業難以招聘到高素質人才。
(三)個體工商戶發展思路與目標
個體工商戶是我區市場主體的毛細血孔,雖然它屬于一種“草根經濟”,屬于“隱形”增量,但是在企業發展的起步階段,它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因此,根據國家、省、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關文件精神,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小微企業(簡稱“個轉企”),能夠有效破解個體工商戶發展障礙,幫助個體工商戶做大做強,壯大產業源頭,推動我區民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全區“個轉企”工作,發展我區個體私營經濟,要著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盡快出臺《新洲區促進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實施意見》。從便捷準入、稅費優惠、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社保扶持等政策層面上加以鼓勵與引導,促進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
二是建立個體工商戶入庫轉型培育機制。每年從個體工商戶總量中,選擇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吸納勞動力就業較多、經營業績較好、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科技創新型、勞動密集型、資源利用型等個體工商戶作為重點轉型升級對象,實行信息聯通、資源共享、宣傳服務、統計監測。
三是建立推進“個轉企”工作績效目標考核機制。按照我區現有實際生產制造業個體工商戶的數量,每年對各職能部門和各經濟單元進行目標責任分解,并將各責任主體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范圍,真正做到轉型一家、培育一家、扶持一家、壯大一家,大力促進我區工業經濟擴容增量、倍增發展。(作者系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常委、區經信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