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舊街街政協聯絡委員會
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促進了農業結構的改變,使農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還促進了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近幾年,我國農村公路的建設速度雖快,但在公路養護管理方面卻存在一些問題。
一、基本情況
1.經調查了解,截止2012年底,全區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723.656公里。近年來,我區農村公路發展較快,對我區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但是仍然表現出公路等級不高,養護水平較低等缺陷。
2.2006年開始通灣通村公路修建,當時是以路修路,基本上沒有進行路基處理,加之自籌配套資金欠缺,造成修路實際投入不足,村級公路質量毫無保證,多數村級公路沒有路肩和邊溝,加之多來沒有養護,多數路段出現坑坑洼洼、破破爛爛的情形,如不及時進行搶救性維護,整個村級公路將毀于一旦,還可能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致富路將會變成坑農路。
3.幾乎所有的村級修路是以路修路,路段不僅窄而且轉彎半徑小,交叉路口、丁字路口經常發生交通事故。
4.在養護資金方面,我區農村公路大、中修養護工程資金主要由國家、省撥付的交通補助資金和市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構成。但目前省市未達到有關文件規定的養護標準,區級也沒有配套日常養護資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區破損農村公路600余公里,維修需求資金2100多萬元,僅靠省市交通主管部門支持難以完成。
2.在新洲區周邊縣、市都成立了事業編制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農村公路養護經費得到了較好的保障;由于我區農村公路養護中心沒有資金來源,干部職工待遇得不到保障,養護積極性不高。
3.一些超載超限大型運輸車輛經常通過農村公路,加速農村公路破損。
三、措施與建議
(一)措施
1.按照《湖北省農村公路條例》的規定,目前我區主要采用的管理體制是“分級負責,以區為主”,實現縣道區管、鄉道街(鎮、處)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模式,基本實現了有路必養。同時也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改革,在農村公路養護工程中引入招投標競爭機制,逐步培育農村公路養護隊伍。
2.建立規范的管養機構,確定管養機構工作人員經費渠道,確保農村公路管養機構能夠正常開展各項工作。
3.加大農村公路路產路權的管理,有效保護農村公路,遏制超載車輛對農村公路的損害。
4.成立農村以村為單位的護養班、并配套建立以村為單位的村級公路養護機制。
(二)建議
1.區交通主管部門要積極向上級交通主管部門爭取更多的農村公路養護計劃,用于解決破損嚴重的、老百姓反響強烈的路段;同時,區政府與街鎮場處也要將農村公路維修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計劃,逐年解決農村公路破損問題。
2.區街每年配套一定數額的專項養護資金。村級每年按排一定數量的義務工,用于路肩、邊溝、路面整潔與及時養護。
3.擴寬修直轉彎視覺半徑小的地段,擴寬交叉路口、丁字路口,設立路標。
4.為了更好地管理和養護好新洲區農村公路,建議參照周邊縣、市對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的作法;根據《湖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相關規定,建立規范長效的管養機構,確定管養機構和工作人員經費渠道,使農村公路管養護機構能夠正常開展工作;
5.加大農村公路執法力度,對農村公路路產路權進行管理,運用法律、法規對農村公路進行保護,從根本上遏制超載車輛和建設項目對農村公路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