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進一步加快我省油茶產業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1:00:54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樹種,在我國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油茶耐瘠薄耐干旱,四季常綠,一次種植,多年受益,穩產收獲期可達80年以上,是名符其實的“鐵桿莊稼”。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和良好的降脂功效等諸多醫療和保健作用。

    一、湖北油茶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潛力
    我省油茶栽培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14個省(區、市)油茶中心產區之一。建國初期,全省約有老油茶林49.5萬畝,年產油茶籽1800噸。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經歷了兩次發展高潮,油茶林面積迅速擴大,產量穩步上升,到80年代初我省油茶面積達340萬畝。之后由于經濟林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等原因,我省油茶面積和產量逐年下降。到1999年我省二類森林資源調查時,全省油茶面積僅51.6萬畝,面積約占全國油茶生產面積的1%。2008年摸底調查時全省油茶面積約145萬畝。全國現場會召開后,油茶產業發展迎來春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油茶產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四年來全省共完成新造油茶林116.9萬畝,總面積達到了262.3萬畝。但目前我省老油茶林多為畝產茶油3—5公斤的低產林,效益低,新造林尚未成林,效益沒有發揮。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是對發展油茶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品種混雜,良莠不齊。過去由于種苗基礎薄弱,主要是用實生苗造林,基本上是見種就采、有苗就栽,品種嚴重退化;三是管理粗放,基本上是人種天養,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挫傷了農民發展油茶的積極性;四是資金投入不足,標準化新造每畝油茶林至少需要投資1500元,農民難以承受;五是省級財政缺乏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
    我省發展油茶產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一方面,油茶種植和增產的空間很大。現有油茶林經過提純、復壯、嫁接和更換新品種等綜合改造,畝產茶油可由5公斤左右提高到50公斤以上。此外,我省還有許多宜林荒山荒地適宜種植油茶,正在實施的低產林改造工程,改造對象之一主要是馬尾松林,而能夠生長馬尾松的地方都能夠發展油茶,這些地區可以結合低產林改造工程大力發展油茶。另一方面,油茶栽培和開發利用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和條件。全省審(認)油茶優良品種16個,加上適合在我省推廣使用的畝產茶油50公斤以上的高產無性系100多個,已完成新建油茶良種采穗圃11處,新建定點育苗苗圃27處,可滿足油茶快速發展對良種和苗木的需求。在油茶栽培模式、配方施肥、樹體培育和灌溉等方面也已形成了一整套豐產栽培技術。在加工利用方面,環保、高效的榨油新工藝、新方法已得到應用,并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油和精煉茶油為主的油脂加工企業,其加工能力超出目前原料供應能力的4—5倍。油茶剩余物綜合開發利用技術也在進一步研發中。目前全省油茶加工企業達到47家,成立油茶專業合作社106個,其中有華飴木本油脂有限公司、黃袍山綠色產品有限公司、匯澄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油茶產業企業2011年被認定為“全國油茶產業重點企業”,2011年全省茶油產量達到15775噸,產值達到12.6億元,帶動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農民達20萬人左右。

    二、加快湖北油茶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以科學規劃指導油茶產業化發展。油茶產業發展切忌一哄而起,盲目發展,必須堅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建議以省政府名義出臺《全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并成立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堅持按照規劃辦事,規劃一經確定,必須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努力實現規模效益。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還要配套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為油茶產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二)高度重視油茶良種選育工作。種苗是營林工作的基礎,良種壯苗對油茶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抓種苗必須抓好油茶良種基地的建設。油茶良種繁育基地的建設主要應采取四項措施:一是抓好現有油茶采穗圃和苗圃建設,加強撫育管理,使之盡快發揮效益。二是要重視與發掘現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與利用研究。油茶種質資源是最主要的育種群體。經我省油茶科研工作者多年努力,已發現與培育出一批適合本地栽植的油茶良種,但這些資源處于分散狀況,需搶抓機遇,對各地育種資源進行搜集、保存和發展。三是利用好現存的種質資源遴選優樹,以產量和含油率及營養學觀點作為選育評價的指標,盡快選育出高產量、高含油率、產量穩定、抗性強、油脂特性或脂肪酸組成優良的類型與品系。四是以常規育種為主,通過多種渠道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引進一批經國家審定的適合我省栽植的油茶良種,通過采取引種與自主選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良種選育工作,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周期。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油茶生產的認識,提高茶油的社會認知度。二是科研、推廣、經營、貿易聯手,建立科技推廣網絡,形成“科研+基地+農戶+銷售”的經營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三是著力加強示范樣板林和基地建設,發揮其帶動作用,輻射推廣科技成果。四是重視培訓林農技術骨干,通過科技下鄉、科技咨詢、科技培訓等形式,將科技意識、手段和具體技術措施直接交到林農手中。五是大力加強種植業主技術培訓,組建強有力的油茶科技服務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加速我省油茶產業發展。
    (四)培植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按照“扶大、扶強、扶優”原則,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資油茶產業。要開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改善加工工藝,提升產品的適口性。要開展油茶副產品加工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油茶經濟效益。應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投資油茶產業發展。結合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地流轉,逐步將零星分散的油茶林向民營企業轉化。大力推進油茶產業化經營,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對現有的油茶加工企業進行整合,發揮它們的整體優勢,開展茶油、茶餅以及茶殼的綜合深加工,形成一條龍生產經營格局,爭創名牌產品,參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
    (五)出臺扶持政策,增加資金投入。據測算,新造油茶林從栽植當年到進入穩產期,每畝需累計投入1500元左右;低產林改造連續三年施肥、墾復,每畝需累計投入600—800元。這么大的投入僅靠農民自己是難以解決的。要堅持政策引導、政府補貼、企業帶動、農民參與,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資金,共同發展油茶產業。一是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通過合作、股份等形式,積極探索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農戶的合作造林模式,吸引各種資金,加大基地建設的投入。二是對油茶良種育苗基地、采穗圃建設繼續給予補貼,確保油茶良種繁育、生產的可持續性。三是對油茶造林給予補貼,省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重點油茶生產基地建設,加大對油茶加工企業的政策性貸款支持;對油茶生產給予與糧食生產同等的補助政策,在新品種推廣示范以及實用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專項扶持,并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對油茶項目的扶持力度;將油茶產業開發的關鍵技術列入國家科研計劃,加大對相關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四是充分發揮林業貸款資金的作用,支持油茶加工龍頭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在精深加工、帶動輻射和市場開拓方面引領油茶加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