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不斷提升我省農業組織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2014-09-15 01:00:52  
字體大小:【

 

臺盟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截止目前,全省在冊登記的合作社2萬余個,與2007年底相比增長了18倍,全省農戶已有近20%加入合作社;社員人均純收入比非社員高出20%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專業化生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中央和省里的要求相比,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還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需大力加以克服和解決。具體表現在:
    第一,外部環境有待改善。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全省各地合作社發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口頭上重視但行動上措施不力;一些地方對合作組織的本質、特點和發展路徑認識不清,定位不明,重發展輕規范、重行政手段輕市場機制。二是政策執行不到位。合作組織法律法規的一些規定過于原則,執行起來不好操作,一些部門為維護部門利益也導致現有政策難落實。三是扶持力度不到位。合作社發展尚起步階段,相對于需求而言,各級政府在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太少,顯得杯水車薪。
    第二,內部發展不夠充分。一是服務內容不夠充分。總體來看,我省合作組織的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多數還停留在技術信息服務和初級農產品生產銷售的合作層次,合作范圍局限在本村、本鄉內,導致參與市場競爭和應對市場風險能力不夠強,盈利水平較低。二是制度建設不夠充分。合作社理事長習慣于憑經驗辦事,民主管理、財務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真正貫徹到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上不夠,急需依法建立科學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三是對合作社認識不夠充分。有的合作組織與成員之間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機制,比較松散;有的一股獨大,實際運作更象公司、企業,利益的大頭歸了理事或者帶頭人,成員獲利不夠。
    第三,推進工作中存在“四難”。一是資金籌措難。目前,合作社融資渠道主要靠成員從農村信用社獲得小額貸款和五戶聯保貸款,額度小,周期短,難以滿足合作社生產經營特別是在產品運銷、加工環節開展業務對資金的需要。二是土地利用難。合作社建造辦公場所、進行產品加工所需土地在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時,一方面難以獲得用地指標;另一方面門檻高、時間長,還需繳納相當高的土地出讓金,使合作社無法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辦公場所也難以獲得產權證,無法抵押貸款。三是人才使用難。一方面,絕大部分合作社的購銷、財務、信息等管理工作是靠幾個發起人或部分“能人”兼職進行維系。另一方面,由于沒有相關政策支持,一些先進管理人才、大學生等也難以引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社發展。四是稅收優惠難。雖然國家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但一些規定過于模糊,導致稅務部門在落實上力度不夠。

    以上問題,需要省政府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來解決。我們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府機構,為合作社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一是切實發揮省級聯系會議制度的作用,加快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優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環境。2007年4月以來,我省各級政府按照《關于支持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要求,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聯系會議制度。但據調查,絕大多數領導小組并沒有切實開展工作,協調會議大多流于形式。我們建議省級協調小組要切實履行職能,起到表率作用。二是明確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指導辦公室(簡稱農合辦)的性質,即將省農合辦轉成行政單位或參公單位,便于更好地行使管理職能。據了解,全國31個省區市,合作組織主管部門屬于行政單位的有19個,既有行政管理又有參公管理的有6個,同時有行政和事業編制的有1個,參公單位有4個,完全是事業單位只有2個,其中就包括我省的農合辦。事業單位性質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合辦在農合組織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關于我省農合辦的性質問題,我們省臺盟多年進行呼吁,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為了發展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們再次呼吁,省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盡早考慮解決這一問題。
    二、進一步搞好全方位服務,解決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業績納入市縣區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切實解決有些地方對合作組織不重視、不作為問題。要普及合作社基本知識,宣傳黨和政府發展合作社的政策,提高全社會對合作社認知程度,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加強金融信貸支持。要成立專門為農合社融資提供擔保的擔保公司,先選擇幾個市縣作為試點,大膽探索,積累經驗。出臺對合作社信貸優惠政策,著手對已登記注冊的合作社開展信用評級,根據其經營狀況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研究以非住宅的合作社房產抵押以及存單質押貸款的可行性。三是落實土地使用的支持政策。明確合作社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種植養殖場、農機示范推廣和設施農業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按農業用地管理;作為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服務設施建設用地,不需辦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合作社興辦加工項目所需非農建設用地,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及時辦理用地手續。四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據了解,目前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我們建議,從合作社生產經營實際出發,細化措施,在開具稅票等方面為合作社提供便利,確保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可以考慮由財政或稅務部門監制農民專業合作社專用收款收據。五是加大項目扶持力度。相關部門在確定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科技入戶,以及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等項目建設載體時,應優先考慮合作社。六是人才支持方面。我們建議,省人事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省財政建立專項獎勵資金,鼓勵和引導農技人員、經營人才,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到專業合作社工作。七是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積極完善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平臺,各涉農信息網站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欄,加強政策指導和商務服務,加強信息收集整理和發布工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相關信息。認真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統計工作,建立省級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搭建省、市、縣三級信息統計平臺,做到月統計、季上報,及時掌握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
    三、進一步加強示范性試點工作,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
    目前我省2萬多個合作社,存在兩種傾向,一是“公司化”,二是“協會化”。當前工作重點,就是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我們建議,一是要建立省、市、縣三級專業合作社示范體系。試點選擇要堅持合作組織的基本原則,在考慮發展成熟度、經營規模、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規范化建設,提高其輻射帶動農戶能力。試點要涵蓋各種產業類型、各種生產環節、各種地域條件、各種牽頭主體、各種發展模式。試點要致力于探索新形勢下合作組織發展新模式、新路子,鼓勵合作組織之間橫向聯合,支持成立聯合社、聯合會;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聯動,完善產業化組織形式;鼓勵有實力的合作組織創辦農產品加工運銷企業,不斷壯大實力。二是要組建省、市兩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基金。目前我省省財政專項資金每年只有400萬元,遠遠不能適應我省扶持合作社發展工作的需要。近兩年,全國各省市區都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的力度,如黑龍江10個億元,江蘇3億元,廣東5千萬元,遼寧3千萬元,中部的山西3000萬元、江西2000萬元、湖南1500萬元,西部的陜西1.3億元、云南近1億元、四川3000萬元。所以我們建議,由省財政每年列專項資金組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基金,各市州也要建立相應的發展基金,主要用于合作社示范社規范化建設。按我省22462個合作社的百分之二建示范社就有約450個,按每個示范社建設補助10萬元計,至少4500萬元發展基金才能適應目前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們建議,制定發展基金的管理使用辦法,爭取把有限的扶持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實效。
    四、進一步擴大宣傳,加強培訓
    一方面要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法規、專業知識、成功典型、經驗做法和帶頭人的先進事跡,提高對合作社的認識,營造關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借助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網這一平臺,加大對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力度,吸取和借鑒外省的有益經驗,為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建設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要建立定期培訓制度。建議重點對各級農業部門、合作社負責人開展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經驗交流、現場參觀等方式,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者、管理者、參與者增強合作意識,不斷提高指導能力和業務素質。投入專項資金,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培訓;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訓列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教育培訓工作計劃”。省相關部門、省內涉農高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溝通,科學預測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需求趨勢;要發揮我省涉農高校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在高校增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專業,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未來發展培養正規軍、積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