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強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2014-09-15 01:00:47  
字體大小:【

 

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我省公共文化設施日益完善,基本形成省、市、縣、鎮、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實現了每個縣市有圖書館、文化館,每個鄉鎮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普惠型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地方特色鮮明,積極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和制度設計研究工作,一大批社會力量參與到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來,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新路徑,提升了我省文化軟實力。

    一、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政府投入不足,發展不平衡。目前的總體狀況還是文化滯后于政治、經濟的發展,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是制約我省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原因。此外,文化投入渠道單一,社會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的氛圍還未形成。
    2、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不足,設備陳舊老化。由于歷史原因,我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欠賬較多,尤其是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標準普遍偏低。很多縣市的公共文化設施建于上世紀80、90年代,如今都有30多年的歷史,老化破損嚴重,急需提檔升級。而在城市,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人口的膨脹,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總量不足的問題也越來越突顯出來。
    3、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落后。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隊伍老化、青黃不接,很多地方有近十年沒有補充新鮮血液。更為嚴重的是現在文化系統人才隊伍中子弟兵所占比例很高,占用了大量的編制,許多學有專長的人無法引進,有的地方不得已采用以臨時招聘或項目管理的方式引入人才,但這造成了對學有專長的人同工不同酬甚至高工低酬的不公平待遇,很難留住人才。
    4、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于依賴行政體制,實際使用率偏低。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于依賴行政體制,都是自上而下地進行,缺少依靠群眾、來自實踐的支撐,缺少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結果是政府很努力,但有的地方群眾未必滿意。有的村圖書室甚至鎮文化站明顯是擺設,是面子工程,有上級領導來檢查時開放一下,其余時間關門走人。有的鎮綜合文化站的圖書、籃球、羽毛球拍都還沒有開封。在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農村留守人員多是一些老人、孩子的情況下,鄉村生產和治理都面臨重大變革的關口,村圖書室這類文化設施的建設是否需要“一刀切”地建立?建立起來有多大的效用?這些都是值得重新考量的問題。

    二、對策建議
    1、進一步廓清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公共文化服務涉及資源分配、社會整合、政治認同,是政府文化職能的重要轉變,政府需要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達到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同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手段,這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使命,其責任主體是政府,所以政府必須承擔構建文化體系、實現公民文化權利的職責,要在戰略制定、資源分配、文化安全維護上發揮主體作用,向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2、加強法制建設,以法保證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文化領域立法的相對滯后,全國尚缺乏統一的如教育法一類的文化基本法。沒有基本法規,便沒有統一政府各部門行為和文化管理部門行為的法律依據。而且,政策性要求一旦在重點上出現轉移,文化建設包括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乃至文化遺產保護等就可能出現偏差。建議省委省政府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建立促進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地方法規或單行條例,明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公共文化服務原則、管理體制、相關法律責任等,從而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3、以社會化為重點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1)推進公共文化事業單位轉型的目標選擇應該是回歸公益性。應當明確公共文化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生產主體的基本定位,把公益性回歸作為改革的首要目標和基本衡量標準,把提高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強化專業性。從強化專業性的要求出發,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要弱化行政色彩,著力強化專業性,要更多地按專業屬性管理,改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績效。二是增強獨立性。公共文化事業單位要實現公益性回歸,關鍵在于改變“行政化”傾向。
    (2)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以公共文化事業單位為主的單一供給體系,難以適應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這就需要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的服務生產。應當說,這方面的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推進制度創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推進文化市場的開放;采取政府購買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鼓勵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開發。
    (3)調整戰略突出重點,大力支持縣級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以縣級文化館為支撐、以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城鎮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要載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骨架。一是確定縣級文化館在輻射帶動區域性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和職責任務,在此基礎上加大縣級文化館建設力度,在經費投入、人員編制及管理模式的研究上加大支持,使其真正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支撐。二是在農村地區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為重點建設單位,較大幅度地提高鄉鎮綜合文化站財政支持額度,以保證用更多的錢養更多的事,使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三是在城鎮要把社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的重要載體,強化城鎮社區的公共文化職能;以社區為重要載體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使之發揮具有距離需求方最近、最能反映真實需求、能將服務傳遞到最基層的優勢,把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做實、做大、做強。江蘇、廣東等省的很多縣市都提出了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目標,我省也應該有相應的規劃,方便人民群眾就近享受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4、健全公共財政政策,成立公共文化服務基金,改革公共文化服務投資體制。我省應統籌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天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中“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征收1%用于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規定,明確征收主體,確保公共文化建設附加的征收和使用。同時確保公共文化事業投入占地方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的政策落實到位。從省市做起,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成立公共文化服務基金,扶優扶貧。同時建立鼓勵社會力量、企業、個人捐贈社會公益性文化團體、公益文化活動或公共文化設施的制度,讓捐贈人可以依法享受合理的回報,如稅收優惠、冠名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