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旺 黃耀源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第一生活必需品,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存與健康。對國家來說,糧食是重要的戰略物質。當今維系國家生存與安全的三大支柱即糧食、軍力、能源中,糧食居于首位,其重要性在軍事、能源之上。早有學者提出,自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黃金美元后,歷經1971年石油美元,到2008年始實質上是糧食美元。在幣緣政治時代,美國全球戰略的黃金三角是美元、石油與糧食三者之間的聯動支持關系,維系對石油、糧食及其支撐的美元壟斷霸權地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本綱領,這也是基辛格關于美元、石油與糧食的名言的真實含義。
“ 如果說2012年全球經濟的亮點在中國,中國經濟的亮點應該是農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世界糧食危機幾近常態化的今天,中國糧食生產“九連增”無疑是個奇跡,不僅為中國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對世界糧食功不可沒。
李克強2013年1月15日考察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時指出,這些年,國際經濟形勢跌宕起伏,而國內發展總體平穩。農業始終發揮著基礎作用,糧食連年增產支撐著發展。“倉廩實,天下安。”糧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國糧食供需總體上仍處于緊平衡狀態,“靠天吃飯”還沒有根本改變,今后糧食消費還將剛性增長,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誰也“背”不起,只有靠我們自己。要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實質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紅線,打牢農業基礎,確保糧食安全。
武漢市新洲區的糧食生產,歷經輝煌,低谷,悲壯,迷茫,到現在仍是一個沉重話題,但沉重歸沉重,得正視、得突圍,得發展,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現狀與困難
2010年新洲區級機構改革,區糧食局不再作為政府部門工作機構,其行政職能劃入區發改委,在區發改委掛區糧食局牌子,按“三定”要求,區發改委內設糧食管理科,編制并入區發改委。糧食局機關現在冊17人(在崗14人),離退休29人。下屬1個事業單位,即新洲區糧油食品質量監測站,核定事業編5人,現實有兼職人員2名。該站2012年6月9日,獲得了實驗資質和糧油食品檢驗機構資質。
新洲區糧食收儲總公司是1999年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時成立的,為區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下設辛沖、倉埠2個分公司,1個大米加工企業,1個油脂加工企業和1個軍糧供應站。目前在冊職工193人,其中:公司機關35人,分公司67人,工業企業和軍供站21人,在冊不在崗70人?,F有存糧庫點15個,倉容46145噸;閑置庫點35個,倉容45420噸。企業資產11065萬元,負債11840萬元。
據新洲區統計局與糧食局的數據顯示:新洲區糧食總產量達歷史最高的年份是1990年,為436059噸,1995年和1985年產量分別為428838噸、390912噸。“十一五”至今的7年,糧食總產量均未達到上述三年的水平,基本穩定在30—33.6萬噸水平。從“十一五”至今國有糧食企業購、銷、存情況看,突出的特點是變化起伏大,市場不穩,調控能力弱。
表一:新洲區“十一五”至今糧食總產量情況表
年份 |
糧食總產量(噸) |
增減% |
2006年 |
307493 |
1.2 |
2007年 |
322842 |
5.0 |
2008年 |
324207 |
0.4 |
2009年 |
329111 |
1.5 |
2010年 |
336566 |
2.3 |
2011年 |
301506 |
-10.4 |
2012年 |
321507 |
6.6 |
表二:新洲區“十一五”至今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銷售庫存情況表
年份 |
收購量(噸) |
增減% |
銷售量(噸) |
增減% |
庫存量(噸) |
增減% |
2006年 |
16870 |
|
21200 |
|
22340 |
|
2007年 |
15890 |
-6.2 |
14800 |
-30.2 |
20050 |
-10.3 |
2008年 |
20790 |
30.8 |
46854 |
216.6 |
30670 |
53.0 |
2009年 |
7315 |
-64.8 |
12043 |
-74.3 |
30750 |
0.3 |
2010年 |
15214 |
108.0 |
13126 |
9.0 |
26840 |
-12.7 |
2011年 |
24286 |
59.6 |
17279 |
31.6 |
34750 |
29.5 |
2012年 |
16761 |
31.0 |
16745 |
-3.1 |
38160 |
9.8 |
機遇與挑戰
新形勢下,新洲區糧食工作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為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間;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加強,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背靠大武漢、面向鄂東腹地,為糧食市場化經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武漢新港陽邏核心港糧食物流園區,為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創造了獨特的有利條件;糧食“三老”問題的解決和糧食流通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發展新洲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洲區國有糧食儲備庫的建成,為發揮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主渠道作用構筑了廣闊的平臺。
與此同時,新洲區糧食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糧食供需偏緊的態勢繼續擴大。新洲區由糧食大區至糧食平衡區,再到糧食供需偏緊區的變化軌跡,客觀地反映了新洲區糧食生產不足的現實;二是糧食需求結構變化對糧食生產、加工、貿易提出新要求;隨著居民飲食結構優化,糧食消費結構升級,口糧消費減少,食用植物油、副食品消費則繼續增加,糧油食品安全關注度提高,對糧食生產、儲存、加工、貿易等產生較大影響;三是周邊縣、市(區)糧食流通產業迅速崛起,為新洲區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形成較大市場沖擊;四是市級、區級糧食儲備和糧食應急加工能力還有待實踐檢驗;五是經營理念和人才隊伍嚴重不適應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思路與出路
思路決定出路,如思想僵化、抱殘守缺、不思進取,新洲區糧食工作的路子只會是越走越窄,“溫水煮青蛙”,這是都不愿看到的慘景。如果能夠炸開腦殼,創新思維,扎實邁進,新洲區糧食工作肯定會“柳暗花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洲區過去是老黃岡地區,現在仍是湖北大別山革命老區?,F黃岡市黃州區糧食部門在2008年前一直是湖北省糧食系統的老大難單位,2009年始,該區糧食部門搶抓機遇,整合資產,建成黃州中心糧庫,大力發展糧食物流項目,規劃糧食產業園區,一舉完成引進中糧油脂加工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2011年5月竣工,投產后實現產值15億元,利稅6000萬元,還繼續引進中糧飼料、中糧大米加工等項目,打造以中糧為核心的產業園區,進一步開發農產品綜合利用,計劃用3-5年時間,力爭園區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麻城市糧食部門2006年底面臨的是百廢待興的困局:一是剛完成新一輪體制改革,其遺留問題急需5000萬元以上資金解決;二是新成立的12家公司和保留下來的3家公司面臨虧損風險;三是市糧食局職能萎縮,遺留的原企業法人代表50多人,過半沒有安置,矛盾尖銳。面對困局該市糧食局新一屆班子不氣餒,不退縮,不斷研究探索,不斷創新試驗,6年來,通過3個系列的大膽創新之舉,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成為全省糧食系統的一面旗幟。他們主要是做好了“用好存量資產、深化體制改革、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經營”這三篇文章。
——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應積極融入全產業鏈體系。隨著糧食市場化程度加深,糧食購銷市場化開始居于主導地位。大量市場主體不斷進入和淘汰,呈現出集中整合的發展趨勢。單純買賣原糧的純購銷企業生存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大型糧食企業,特別是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取得明顯競爭優勢。專家預測,傳統的糧食流通環節面臨深度整合,糧食生產與流通將發生大調整和大變化,原有長鏈條、多環節、高成本的傳統流通模式將逐漸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流通模式和業態取代。
——新洲區糧食工作的出路就在腳下。
扎實推進“糧安工程”,確?!胺N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的“底線目標”,建立起“收購便利、儲存安全、供應穩定、價格平穩、質量可靠、調控有力”的糧食流通新體系、新格局。
高效建成儲備庫。4萬噸規模的新洲區國家糧食儲備庫,藍圖已經繪就,目前正在緊張建設中,能否在2014年上半年峻工運行,事關新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大局。
跳出“收原糧、賣原糧”,用信息化提升傳統糧食產業,高起點打造新洲糧食綜合信息平臺,大力發展糧食電子商務。在“購”上千方百計,力足多掌握糧源;在“加”上多生產具有地方特色品種的“放心糧”、“放心油”,探索“主食產業化”、“百姓廚房”和“糧食銀行”;在“銷”上立足邾城、陽邏城市社區,面向武漢大市場,采取連鎖店直銷、網上預約、送貨上門,力爭區內居民消費的口糧、口油50%來自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武漢市場做到占有5%也不是夢;在“存”上嚴控成本,規范管理,安全達標。
“華麗轉身+自然瘦身”。解放思想,超前謀劃,優化人力資源,在現企業員工中培訓轉型一批“糧食農場主”。厲以寧先生近期在多個場合提了一個社會命題:今后誰來種糧。我們認為,糧食職工來種糧,來當農場主,是糧食產業發展之必然??煞裉剿鹘ㄔO4-5個集約5000畝以上的優質糧食農場,用足用活現行政策,進一步挖掘人力、資產、市場信息、企業信譽,全力打造“公司+農場”、“公司+經紀人+農戶”模式,經過2-3年的努力,新洲區全糧食產業鏈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