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全省各地積極貫徹《就業促進法》,切實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探索開展統籌城鄉公共就業服務的新形式和新途徑,大力拓展公共服務功能,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鄉鎮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強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就業服務手段向現代化方向推進。截至目前,全省有1074個鄉鎮、366個街道建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1286個;全省26070個行政村、2887個社區,共配置協管員27491人,為城鄉公共就業服務提供了保障。
一、湖北省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
湖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教育大省和老工業基地,這一省情決定湖北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形勢嚴峻,公共就業服務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人口大省決定了湖北是人力大省,2011年,全省城鄉勞動力達到3500萬,每年有近1000萬城鄉勞動者需要就業;農業大省決定了湖北是農村勞動力富裕大省,6000多萬人口有3500萬在農村,“十一五”期間,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就業近500萬人,每年有110萬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教育大省背后潛藏的是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每年有10多萬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40多萬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老工業基地轉移升級任務艱巨,淘汰落后產能必然帶來職工下崗,各類下崗失業人員中的困難群體人數集中,零就業家庭不斷產生,近年來就業困難人員始終保持在30萬人左右;另外,在勞動力供求關系上存在結構性矛盾,企業用工短缺和勞動者就業難并存,需要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服務和供需匹配服務;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勞動者失業風險明顯加大,需要政府通過公共就業服務進行提前預警和及時應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每年要向全社會廣大求職者提供基礎的公益性就業服務,這相較于重心下移前,工作任務之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完善湖北省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議
雖然湖北省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不足是制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瓶頸,城鄉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勞動力市場信息傳遞功能不健全,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缺乏相應指導機構,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與服務質量難以適應需要等等。
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鄉鎮和村級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明確鄉鎮勞動保障機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性質,落實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站機構、編制和資金,合理配置工作人員。鄉鎮(街道)基層專職人員配備保證在2—3人,所需人員可采取內部調劑、公開招聘、政府購崗等辦法解決。村(社區)可設置特定公益性崗位,每村應至少配備1名專職協管員。鄉鎮(街道)基層平臺的工作經費、人員經費和項目經費全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并建立正常增長機制。村(社區)平臺人員經費按照特定公益性崗位的辦法,解決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
2、建立省級扶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笆濉逼陂g,每年從省本級就業專項資金中安排1億元,建立省級扶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根據“以獎促建”原則,用于支持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綜合服務場所、公共就業實訓、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設施設備及其信息網絡建設。
3、成立湖北省創業指導中心,完善市縣級創業指導中心建設。目前,全省市縣一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基本設立了創業指導中心,但大多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沒有解決創業中心的人員編制和經費問題。而省級尚未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為理順工作關系,完善體系建設,應盡快批準成立“湖北省創業指導中心”,并統籌考慮市縣創業指導中心的編制和經費問題。
4、完善就業信息管理,暢通就業渠道。一是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建成大型且有廣泛影響的網站,為政府進行就業決策提供依據,為求職人員、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提供服務。二是政府就業部門要建立信息傳播網絡,實行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建成以城市為核心、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三是要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基本信息的收集、匯總和發布,基本做到“一點登陸、全省查詢”。四是省財政要繼續保持并適度增加從2011年開始的公共就業信息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快我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平臺的建設和升級。
5、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加強就業服務隊伍能力建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以人力資源市場服務窗口為平臺,建立統一規范的業務流程,實現基層平臺服務的基礎臺帳、工作流程、規章制度、服務標準“四個統一”。各地要把完善城市綜合性服務場所功能建設作為系統建設工作重中之重。要經過培訓考核,普遍建立由職業指導人員、勞動保障協管員和職業信息分析人員組成的就業服務專業化隊伍。
6、完善制度建設,優化公共就業服務質量。 一是全省實施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就業失業對象憑《就業失業登記證》在所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享受同樣的公益性服務和扶持政策。二是實施專項服務制度。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相對集中的時期內,按照統一要求,開展再就業援助月活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陽光助殘就業援助活動,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全方位、分層次、專業化的就業服務。三是實施就業援助制度。建立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認定和就業援助制度,通過實施“一對一”就業援助,實施政策扶持、就業服務、購買崗位、技能培訓、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結對幫扶等多種措施,進行動態援助。四是以各級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為對象,在全省推行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等級評估機制,促進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整體業務能力的提升。
7、加強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和培訓基地建設。 一是提升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水平,對服務場所、服務功能、服務制度、服務內容等提出具體的建設要求,形成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二是人力資源市場也要創新服務方式,在完成公共就業服務任務、開展現有基本服務項目的基礎上,適應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大力拓展新的服務項目,發展市場化的延伸服務。三是加大對就業再就業培訓基地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壯大培訓規模,做到實訓場所與培訓專業設置匹配,教學、實訓設備先進、齊全。要實行項目管理,根據市場需求,結合本地勞務品牌,有針對性地重點開設高端職業技能、新興職業技能、長周期技能、前瞻性技能等特點的專業。實行培訓與就業對接,加強與用人單位聯系,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大力開展定向、訂單培訓,提高培訓結業率、鑒定合格率、培訓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