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伴隨改革的推進,社會管理的重心不斷下沉,社區在整個社會管理和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愈益凸顯,社區日益成為社會管理的重心、改善民生的依托、維護穩定的根基。在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提高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效能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我省城區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工作的深入推進,尤其是全面撤銷城區街道辦事處后,整合強化社區,夯實社會管理的基礎平臺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我省城市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我省城市基層社會實行以行政化的單位制為主、街道—居委會制為輔的管理體制。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制”管理體制日趨式微,同時“街居制”管理體制的社會基礎—社區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一是社區的人口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流動人口、低保人口、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都需要納入社區管理與服務的范圍,工作對象更加廣泛,如何提供有效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適應居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日益成為社區居委會的工作重點。二是社區工作的內容發生深刻變化。社區在承擔組織居民開展社區自治活動的基礎上,還承擔著社會治安、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文體教育、勞動就業、低保救濟、社區禁毒、社區矯正、流動人口管理、社區消防、商業維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家政服務等多樣化社區公共服務。社區工作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拓展,這一變化迫切要求居委會不斷提升處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能力與水平。
自2009年開始,我省部分城市按照“橫向大部制、縱向扁平化、全局整合資源”的思路,逐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在創新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為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此背景下,當前我省城市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面臨著一些困難與問題,主要有:
1、社區行政化傾向嚴重。多數居委會仍沒有擺脫“政府的腿”的地位,忙于完成政府交給的繁雜任務,疏于真正聯系居民、服務居民,久而久之,其在居民中的認同感會降低。
2、社區社會組織發育不完善。目前,社區社會組織不但數量有限,而且發展水平很低,對政府有很強的依附性,缺乏應有的獨立地位,使其社會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
3、社區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目前我省社區服務主要針對的是社區內的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一些較深入的、適應多層次需求的社區服務設施還比較欠缺,如針對中青年群體的服務不多,公共圖書館、公共活動場所嚴重不足等,這直接影響了社區主流人群對社區的參與不足。
4、社區人、財、物、權等配備嚴重不足。資金缺乏是當前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同時社區人員配備較少且專業知識水平不高,辦公條件參差不齊。
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省城市社區管理與服務體系的幾點建議
1、理順政府與社區的關系,建立和完善政府與社區的合作治理機制。在社區建設中,政府要轉變職能,成為社區建設的規劃者、資源提供者和監督者。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自治性是其重要特征。為維護居委會的自治狀態,政府要把居委會從行政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對居委會的自治運行進行服務、協調、保障和監督。建議實行居站分離模式,居委會可以從處理上級交代的繁雜事務中抽離一部分,自治組織首先應當在自身能力建設上下功夫,才能使其更好的被群眾信任,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
2、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為了培育和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在準入門檻方面,可以出臺注冊登記、領導體制、組織體制、投入機制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對非公募基金會、非社會意識形態和非政治敏感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等慈善類、公益類的社會組織,減少審批關卡。在人員能力培訓和管理方面,建立社區工作人員定期在崗教育培訓制度,為社區工作者不斷“充電”。可以邀請相應的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如專業基金會進行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可以動員駐區學校的學生參與到社區社會組織中,把參與社區志愿服務作為綜合素質考核的標準之一。在對外聯絡方面,社會組織應擴大外部聯系,通過與政府、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良好、長期的合作關系,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提升與積累社會資本,增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動員能力。
3、拓展社區服務的類型和運行模式。按照屬地原則,建立面向社區內所有常住人口的社區服務體制。一是充分發揮社區服務中心(站)作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明確社區服務中心是社區服務的主要載體,由政府投資建設,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社區居民開展文體活動以及獲得各種便利性服務的場所,是社區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社區服務中心要本著精干、勤奮、務實、高效的原則,統一設置綜合事務、民政事務、人口計生、綜治維穩信訪、文明創建、社會保障、經濟服務等專業服務窗口,接受社區黨工委和社區居委會的統一領導和管理,對進駐社區的事項實行集中辦理。二是完善社區服務中心(站)的運行方式。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適度開展“政府買服務”,區分不同的服務項目和類型,實行不同的運行模式,探索公共服務的項目化運作方式;推進公益性服務的社會化運作方式,服務設施不能隨意出租,吸引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參與,考核標準為服務設施的使用率;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的商業連鎖化運作方式,提供場地和政策優惠,引進名牌連鎖企業進入社區,向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創造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來吸引非營利組織和市場組織投入社區服務項目的發展。
4、搭建信息化平臺,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社區要積極搭建信息化平臺,解決的居民參與難問題。通過建立QQ群、社區論壇、社區微博等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問題討論。
5、提高社區工作者素質和工作生活待遇。一是設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職業類別,進行資格認證。二是設置一定崗位,明確由社工專業人才承擔,引進社工高素質人才,特別是社工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三是利用我省的高校資源,加大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四是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待遇。機關考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錄工作人員,對社區專職工作者優先錄用;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報酬標準原則上不低于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并納入財政預算。
6、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社區建設投入機制。政府要依托職能部門,利用行政機制,整合財政資源;依托社區社會組織,利用自愿捐資機制,整合社區資源;依托駐地單位,利用共建機制,整合單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