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強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建議

2014-09-15 01:00:32  
字體大小:【

 

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遭到污染,極易造成惡性循環,其治理也更加困難。我省水資源相對豐富,地下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相對穩定,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部分大中城市及其周邊地區、農業開發區地下水污染不斷加重。如武漢市地下水水質綜合評價顯示,地下水質量整體表現為較差、甚至極差,在豐水期較少表現良好(自《2010年武漢市水資源公報》)。地下水污染問題,應引起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當前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地下水污染源點多面廣,污染防治難度大。二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礎薄弱,防治能力亟待加強。三是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認識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地下水污染長期性、復雜性、隱蔽性和難恢復性的認識仍不到位。因此,加大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宜早準備、早行動。我們建議:

    一、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摸清家底,為地下水資源保護提供參考依據
    針對地下水污染物來源復雜、有機污染日益凸顯、污染總體狀況不清的現狀,從區域和重點地區兩個層面,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以掌握我省地下水污染狀況,深入分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和發展趨勢。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按1:25萬以上的精度進行,主要部署在平原(盆地)和低山丘陵區,覆蓋所有地下水開發利用區和潛在地下水開發區。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按1:5萬以上的精度進行,主要部署在地市級以上城市人口密集區、潛在污染源分布區和大型飲用水水源區等區域。

    二、嚴格執行現有的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法規,確保地下水飲用水水質安全
    一是定期開展地下水資源保護執法檢查、地下水飲用水水源環境執法檢查和督察,嚴格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準入標準,落實地下水保護與污染防治責任,依法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和排污口。二是制定超標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方案。針對污染造成水質超標的地下水飲用水水源,科學分析水源水質和水廠供水措施的相關性,研究制定污染防治方案,開展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實現“一源一案”。以農村地區受污染地下水飲用水水源為重點,著力解決潛水污染問題。三是建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風險防范機制。除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對與水源共處同一水文地質單元的工業污染源、垃圾填埋場及加油站等風險源實施風險等級管理,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嚴格管理與控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地下水污染隱患進行限期治理。

    三、嚴格控制影響地下水的城鎮污染
    一是持續削減影響地下水水質的城鎮生活污染負荷,控制城鎮生活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對地下水的影響。在提高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和回用率的同時,加強現有合流管網系統改造,減少管網滲漏;規范污泥處置系統建設,嚴格按照污泥處理標準及堆存處置要求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逐步開展城市污水管網滲漏排查工作,結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建立健全城市地下水污染監督、檢查、管理及修復機制。二是逐步完成大中城市周邊生活垃圾填埋場或堆放場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工作。對于正在運行且未做防滲處理的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應完善防滲措施,建設雨污分流系統。對于已封場的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要開展穩定性評估及長期地下水水質監測。對于已污染地下水的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要及時開展頂部防滲、滲濾液引流、地下水修復等工作。有計劃關閉過渡性的簡易或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設施。未經穩定化處理且含水率超過60%的城鎮污水廠污泥不得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

    四、強化重點工業地下水污染防治
    一是定期評估有關工業企業及周邊地下水環境安全隱患,定期檢查地下水污染區域內重點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狀況。依法關停造成地下水嚴重污染事件的企業。建立工業企業地下水影響分級管理體系,以石油煉化、焦化、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排放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業行業為重點,公布污染地下水重點工業企業名單。二是防范石油化工行業污染地下水。石油天然氣開采的油泥堆放場等廢物收集、貯存、處理處置設施應按照要求采取防滲措施,并防止回注過程中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應避開飲用水源保護區,確實無法繞行的,應采取嚴格的防滲漏等特殊處理措施后從地下通過,最大限度地防止輸送過程中的跑冒滴漏。三是防控地下工程設施或活動對地下水的污染。興建地下工程設施或者進行地下勘探、采礦等活動,特別是穿越斷層、斷裂帶以及節理裂隙的地下水發育地段的工程設施,應當采取防護性措施,預防地下水污染。采用科學合理的防護措施,盡量減少地下工程設施建設,尤其是隧道開挖對地下水的影響。整頓或關閉對地下水影響大、環境管理水平差的礦山。四是控制工業危險廢物對地下水的影響。加快完成綜合性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重點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危險廢物堆放場地治理,防止對地下水的污染,開展危險廢物污染場地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針對鉻渣、錳渣堆放場及工業尾礦庫等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工作。

    五、分類控制農業面源對地下水的污染
    一是逐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對地下水的影響。糧食主產區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開展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在地下水高污染風險區優先種植需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二是嚴格控制地下水飲用水水源補給區農業面源污染。通過工程技術、生態補償等綜合措施,在水源補給區內科學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積極發展生態及有機農業。

    六、加強污染土壤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控與治理
    一是逐步開展土壤污染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加強地下水水源補給區污染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評估污染土壤對地下水環境安全構成的風險,研究制定相應的污染土壤治理措施。二是加強影響地下水環境安全的污染場地綜合整治工作。開發利用污染企業場地和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場地,要明確修復及治理的責任主體和技術要求,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被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負責修復和治理。三是嚴格控制污水灌溉對地下水造成污染。要科學分析灌區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客觀評價污水灌溉的適用性。避免在土壤滲透性強、地下水位高、含水層露頭區進行污水灌溉,防止灌溉引水量過大,杜絕污水漫灌和倒灌引起深層滲漏污染地下水。污水灌溉的水質要達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定期開展污灌區地下水監測,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管理體系。

    七、有計劃地開展地下水生態修復
    一是開展典型地下水污染場地修復。借鑒國外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經驗,在地下水污染問題突出的工業危險廢物堆存、垃圾填埋、礦山開采、石油化工行業生產(包括勘探開發、加工、儲運和銷售)等區域,篩選典型污染場地,積極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工作。二是切斷廢棄鉆井、礦井、取水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徑。報廢的各類鉆井、礦井、取水井要由使用單位負責封井,及時開展廢棄井回填工作,并保證封井質量,避免引起各層地下水串層污染,防止污染物通過各類廢棄設施進入地下水。

    八、建立健全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
    一是整合并優化地下水環境監測布設點位,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地下水環境監測信息共享。建立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監測系統,實現對人口密集和重點工業園區、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區、重要水源等地區的有效監測;強化水廠的地下水取水檢測能力、地下水區域性污染因子和污染風險的識別能力,增加檢測項目,提高檢測精度,強化地下水水質突變等異常因子識別。二是加大對地下水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投入,建立專業的地下水環境監測隊伍,逐步建立地下水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三是建立地下水污染風險防范體系。建立預警預報標準庫,構建地下水污染預報、應急信息發布和綜合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應急措施,增強供水廠對地下水污染物的應急處理能力,強化水處理工藝的凈化效果,分區域、有重點地增強水廠對氟化物、鐵、錳、氨氮和硫酸鹽等污染指標的處理能力,建立地下水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儲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