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洲委員
2013年是“十八大”之后的開局之年,是加快開啟我省重要戰略支點建設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加快湖北省口岸發展,是促進湖北構建“戰略支點”的重要舉措。
一、湖北省口岸發展現狀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省現已擁有4個一類口岸、9個二類口岸,運營效益越來越顯著,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在不斷增強。近兩年,國務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國務院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口岸發展規劃(2011-2015)》等,對湖北省口岸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2012年8月,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與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副署長孫毅彪會談時,對湖北口岸發展提出了新的構想,寄予了新的希望。可以說,湖北口岸發展正在步入新的黃金發展期。
然而,隨著口岸功能由單一開放通道向資源配置中心轉變,口岸布局由“自然布局”向“服務區域經濟布局”轉變,湖北口岸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與沿海發達省份及中部較開放省份相比,湖北省口岸在總體規模、定位布局、監管資源配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仍然相對滯后,還無法完全適應湖北省“一元多層次”戰略的發展需求。
1、湖北省口岸建設與部分地區差距明顯。就數量而言,目前廣東省有一類口岸58個,鐵路、水運、航空、公路一應俱全;江蘇、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分別為17、16、13和12個;中部的安徽也有7個,且全部對外籍運輸工具開放。湖北省僅擁有武漢港、黃石港、武漢機場、宜昌機場等4個一類口岸,與上述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就口岸承載能力而言,航空方面,2012年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1398萬人次,而同處內陸的成都雙流機場達3150萬人次,相當于天河機場的2.3倍;西安咸陽機場、重慶江北機場、長沙黃花機場旅客量也超過天河機場。水運方面,2012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3253萬標箱,是武漢新港(76.5萬標箱)的42.5倍。即使與同處內河的南京港、重慶港相比,武漢新港在船舶噸位、設施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距。
2、湖北省口岸發展速度相對滯后。一是“一主兩副”城市口岸發展面臨瓶頸。目前天河機場航空口岸的旅客和貨運吞吐量都趨于飽和,樞紐作用不能充分發揮。襄陽尚未開放航空口岸,臨空經濟發展受到限制,而與襄陽毗鄰的河南省南陽市,正在謀劃將姜營機場申報為國家一類口岸。宜昌三峽機場現只對中國籍飛機開放,旅客進出難問題仍然突出。二是以長江干流為主軸的綜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作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核心港區,陽邏港配套武漢綜保區陽邏港園區的戰略構想得到肯定,但建成運營需要時間,短期內無法疊加保稅功能,也制約了口岸物流發展。周邊的湖南岳陽、江西九江等地都在擴建港口,發展江海直達業務,如果陽邏港不在水運發展上盡快突破,增強對長江中上游及周邊地區貨源的吸納能力,將嚴重影響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建設。三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缺乏強有力的口岸支撐。以恩施州為例,由于缺乏口岸支撐,日韓等旅行團的包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入境旅游業的發展受到明顯限制。
3、湖北省海關機構建設進度偏緩。廣東珠三角現有7個正廳級直屬海關,管轄100多個海關機構;上海、江蘇、浙江所處長三角有4個正廳級直屬海關,管轄90多個海關機構。這些地區海關機構分布密集均勻,格局較為合理。再看中部六省,目前鄭州海關有隸屬關辦15個,南昌海關11個,合肥海關10個,長沙海關10個;而管轄湖北省全境的武漢海關僅有7個隸屬海關和2個辦事處,且偏重中部和東部,西部大開發范圍內的恩施,北部農產品出口大市隨州都沒有設立海關機構。仙桃、天門、潛江3個直管市,武漢新港、剛剛通過國家正式驗收的東湖綜保區以及規劃中的武漢沌口-陽邏綜保區也沒有海關機構支撐。
二、促進湖北口岸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建議加快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
一是盡快推動武漢沌口-陽邏綜保區申報建設工作。按照海關總署與湖北省政府的初步構想,武漢沌口-陽邏綜保區將采取“一區兩園”方式構建。現有的武漢出口加工區升級為武漢沌口-陽邏綜保區沌口園區,在陽邏港規劃并建設武漢沌口-陽邏綜保區陽邏港園區。建議加快啟動綜保區申報建設,吸引國內外現代服務、加工企業入駐,帶動區域外貿結構調整和整體規模提升。并以綜保區建設為基礎,積極構建港口作業、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和港航服務等四類功能區,使武漢新港成為長江中游規模最大的國際化港口物流與貿易基地。
二加快推進陽邏港港口“配套工程”建設。做好航道疏浚,建設好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和集疏運體系,積極探索“第四代港口”建設發展模式;開辟以武漢為水運交通樞紐的內河航線輻射區;發展武漢至沿海港口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近洋地區港口的江海直達航線,使武漢成為長江中游最大的水上門戶和出海口岸。
三是全面推進宜昌港、荊州港口岸升級。將宜昌港、荊州港打造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延伸節點。
(二)建議加快航空口岸大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恩施機場改擴建和申報一類口岸。建議積極改擴建恩施許家坪機場,盡早使恩施機場申報成國家一類航空口岸,改變湖北西部沒有航空口岸的現狀。建議在推進武當山、神農架機場建設時,為今后申報航空口岸預留一定空間。
二是推動宜昌、襄陽機場改擴建和大發展。建議積極推行宜昌航空口岸包機飛行常態化,先行做好對港澳籍飛機的開放,逐步對外籍航空公司開放國際航線。鼓勵結合當地條件和特點,研究發展航空領域高附加值產品制造業。支持襄陽機場改擴建,盡快申報國家一類口岸。
三是推動武漢天河機場加速向全國門戶機場目標邁進。建議加快武漢天河機場三期建設步伐,提前建設飛行區,抓好T3建設的重要契機,盡早建成適應航空業務增長趨勢的國內“第一梯隊”樞紐機場。加強與北京、上海、廣州等機場的合作,增加國際航班。用好第五航權,開拓國際經停航線。爭取引進更多航空公司特別是國外航空公司到天河機場設立分公司。加強航空口岸大通關建設。
(三)統籌設立海關機構
遵循“適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則,加快建設省內海關機構。
一是申報設立武漢沌口-陽邏綜合保稅區海關。借鑒周邊省份的成功經驗,同步啟動陽邏保稅港區及相應海關機構的申報程序,爭取早日獲批。
二是申報設立恩施海關和隨州海關。便利企業就近報關,享受高效通關服務,優化省內海關機構布局。
三是申報設立仙桃海關。仙桃市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機械電子、無紡布衛材等優勢產業,相繼引進了加多寶飲料、健鼎電子、康舒電子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和發展前景好的項目。建議申報設立仙桃海關,統籌管轄相鄰地區。
四是申報設立武漢新港海關。建議配合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及武漢新港“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申報設立武漢新港海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和發展服務。(發言人單位及職務:武漢海關關長、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