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華委員
黨的十八大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積極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公民提高身體素質、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味、享受均等化公共體育服務、提升生活質量的大問題。因此,各級政府和體育職能部門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環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因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覆蓋城鄉的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體育服務是新形勢下各級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必須重視的問題之一。當前,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我省在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特別是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城鄉體育健身場地建設覆蓋率分別達到98%和50.3%;但城鄉差距、地域性差距還很突出。
各級政府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大力創新“體系+格局+考核”發展模式,積極探索以人為本、政府重視、整合資源、增強體質、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長效發展之路。全面推進“場館+四邊(水邊、山邊、路邊、社區邊)+綠道”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捐贈建設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加大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對公眾開放力度,確保各類體育設施開放率和利用率有較大提高。
二、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那么,繁榮發展社會主義體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各級政府必須重視的民生問題之一。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進入“十一五”時期以來,全省體育工作在繁榮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我省體育健兒連續8屆奪得奧運金牌,為宏揚中華體育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不斷健全,城鄉體育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60%,并涌現了一批以武漢國際橫渡長江節為代表的具有湖北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同時還承接了湯尤杯等國際賽事,無論是群眾自發參與健身活動,還是在家門口欣賞高層次的體育賽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但是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相距甚遠。
各級政府必須全面加強“體育行政+體育總會+單項協會”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發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形成遍布城鄉、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化網絡體系;全面開展“有規模、有影響、有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廣泛開展和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動,協調發展各類人群體育,重點加強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體育。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和自律性,使人民群眾在體育健身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并獲得健康、獲得快樂!
三、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是建設“幸福湖北”的重要部分
加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確保人民體質健康水平穩步提升是“幸福湖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數為43%;人均體育設施面積為1.45平方米;城鄉體育健身站點覆蓋率分別為75%和35%,社會體育指導員5.7萬人,但與先進省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各級政府必須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屆黨代會精神,在努力建設“五個湖北”的工作中,切實落實“幸福湖北”建設中提出的各項體育工作任務,以創建和打造全民健身8大山地、8大水域特色項目和1個宣傳基地,8大品牌項目之鄉、8個項目示范基地和1個科研基地,8大優秀行業體育協會、8個社會體育項目和1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等一批特色品牌項目為主要抓手,爭取到2017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體育強省建設的各項工作目標:全省居民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達45%以上,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1.6平方米,100%城市社區和60%以上農村社區建有體育健身站(點),全省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5人,真正達到群眾生活質量、人民體質健康水平有顯著提高。(發言人單位及職務:湖北省體育局副局長、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