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建議

2014-09-15 01:00:11  
字體大小:【

 

張發衛委員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針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調要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一項長期任務。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抓手,轉方式,調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連續深入開展“三萬”活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生態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循環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生態建設機制體制創新取得突破。但與中央、省委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傳統資源型產業仍占主導地位,資源能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部分行業對環境的污染還比較嚴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綜合治理能力相對薄弱,生態文明意識還比較淡薄,可持續發展理念亟待加強等。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全面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為加快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全面提高全社會生態意識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首先要將生態意識上升為全民意識,將生態文化融入到人們的思想行為、生活方式、社會風氣、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個湖北”建設的重要內容。一要開展多種形式、各個層次的生態文明教育,黨政領導干部要帶頭確立生態文明觀,樹立生態政績觀,示范帶動在全社會形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提高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主動性。二要開展生態文明載體創建活動,以生態鄉鎮、生態鄉村、生態社區和綠色企業、綠色商場、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家庭以及全國全省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創建活動為載體,增強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讓生態文明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三要積極提倡生態消費模式,引導文明消費,消除和減少浪費性和污染性消費,推廣節能節材的生態住宅,優化城市和城鄉公共交通。
    二、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一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積極引導傳統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培育形成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節能減排體系。大力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好行業準入關。尤其是在新一輪發展中,要堅守綠色底線,堅決不引進和發展重污染項目和落后工藝,克服犧牲環境換取發展或先污染后治理的短期行為。堅決關停重污染企業,以“鐵腕”治污。二是鼓勵支持發展環保產業。推廣運用生產、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先進技術,加強城鄉生產、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項目建設。大力推廣運用太陽能技術。三是大力發展金融、現代商貿、市場物流、商務會展、文化傳媒、信息服務、旅游休閑等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

    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一是推廣生態農業模式。積極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開發模式,以農田為重點的糧經作物輪作模式,以減少面源污染為核心的農藥、化肥、地膜科學使用模式。按照“種植業建板塊、畜牧業建小區、水產業建片帶”的思路,以優勢產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規模化經營。以試點的形式在全省建立一批高產、優質、低耗和防治污染、綜合開發的生態農業示范園區。二是建立高效的生態農業結構。建立健全耕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探索建立以規模化專業大戶經營與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服務相結合的新型、高效的生態農業組織結構。三是加快形成綠色農產品體系。突出各地特色,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名特優農產品,實現品種優質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安全化和管理科學化,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綠色認證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觀光農業。四是積極妥善解決有關“三農”的環境信訪案件,維護農村環境安全,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四、加強生態文明支撐體系建設
    一是完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力度,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鼓勵綠色科技的研發和應用,扶持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制定和實施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激勵政策,通過財稅政策、價格政策等各種經濟杠桿,形成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二是大力推進環保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保障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技術產業化的重點領域,加快推廣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產品的應用。三是加強生態法制體系建設。加快制定和完善能源、環境等相關生態保護的政策法規,明確職責、權力和義務,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提供強有力政策法律支撐。加強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監管水平,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實現對環境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

    五、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組織領導
    建設生態文明,一靠政策推動,二靠責任落實。因此,在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制定一套科學的責任目標考評體系。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實施統一管理,跟蹤督促,定量考核,兌現獎懲。通過考評,調動干部和群眾兩個因素的積極性,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健康快速發展。(發言人單位及職務:宜昌市工商業聯合會主席、總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