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鄖西縣委員會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政協履行職能的質量高低、作用大小以及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委員的素質和參政議政的水平,取決于委員作用的發揮程度。近年來,我們積極創新形式,搭建平臺,創優環境,努力為委員議政建言、奉智獻策創造條件。
一、創新培訓學習平臺,為委員履職配置“充電器”
縣政協委員大多是兼職,需要政協機關為委員履職提供知識方面的服務,以提高履職能力。我們在引導委員學習上做到了五個“創新”:一是創新舉辦政協統戰理論知識培訓班,除全會期間對委員進行培訓外,還送教到聯絡處,送教進單位,選派老政協委員就人民政協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進行宣講,讓更多委員把握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特點和規律;學習和掌握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情況,了解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積極為參政議政累積素材;學習和掌握提案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撰寫方法,主動撰寫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二是組織委員在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中,提高履職能力。除利用政協全會、常委會會議、報告會、研討會、座談會、委員聯絡組活動等傳統形式外,盡可能地組織委員參與調研、考察等活動,邀請委員深入到周邊地區學習考察,以增強委員履職的能力。三是創新舉行政情通報會,就委員關心的熱點、焦點議題,邀請黨政領導或部門負責人到會通報情況、解答問題,為委員知情明政、履行職能創造條件。四是創辦適合委員學習、能夠反映政協工作的學習資料,如《政協學習資料》、《文史資料》、《工作簡報》、《委員建言》,《提案摘報》、《信息與調研》等,供委員借鑒學習。五是根據調研、視察的內容,合理安排委員參與視察、考察,進行發言。既考慮界別特色,同時也注意老委員與新委員的合理搭配,搞好新老委員的傳、幫、帶,讓新委員學習、累積履職經驗,進而提高委員整體參政議政能力和效果。
二、搭建網絡信息交流平臺,為委員履職開通“直通車”
知情是委員參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深入了解情況、知情知政,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形勢,有比較全面、真實的了解,參政才能參到點子上,議政才能議到關鍵處。鄖西是山區縣,全縣有235名政協委員,來自社會各界,有近50%分布在農村,存在人員難集中、活動難組織、作用難發揮的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建立了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內容涉及工作動態、媒體瀏覽、參政議政、提案工作、社情民意、委員風采、鄖西精英、政協文庫、規章制度、理論研究、魅力鄖西、招商引資、公示公告、政協留言等十六個欄目,設委員共同信箱、網上互動交流平臺,其主要作用:一是通過網絡及時通報情況,為委員了解縣情創造條件。在網上編寫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動態資料,以便委員及時了解、學習、掌握資料,可以是來自改革前沿,熱點追蹤,亦可以是工農業發展動態,經濟運行等,盡可能地為委員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知情服務,以便他們在參政議政時有話可說,說在情理之中,議在點子上,提高議政的質量。二是通過網絡及時反映政協內情。主要是把政協的年度工作要點,各專委會的活動計劃、活動開展情況,需要征求委員意見的一些事項及時傳遞給委員,便于委員妥善安排,及時參政議政。三是通過網絡,從委員那里了解“外情”。很多政協委員活動在外面,因此對外面的信息情況了解很多,能夠為鄖西這樣一個內陸山區縣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意見,特別是在招商引資等工作中,做好內引外聯工作。四是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成為委員與政協、委員與家鄉黨委政府、委員與委員之間的信息溝通平臺。委員們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意見以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都可以通過委員郵箱方便快捷地進行反映。
三、健全約束、激勵機制,讓委員掌握履職的“方向盤”
政協工作是一項程序性很強的工作,我們通過建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切實加強“三化建設”,以制度約束委員的言行,規范委員的履職行為,以優質服務激勵委員工作熱情,讓委員履職有動力,履職有方向。
建立約束機制。依據政協章程,從有利于發揮政協委員主觀能動性出發,先后制定了《關于政協委員的管理辦法》等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委員履職行為。首先是建立了委員考勤登記制度。凡是政協組織的會議和活動都有明確要求:常委、委員任期內無故缺席會議、活動1次,由縣政協辦公室報主席會議通過,以書面通報本人和所在單位;一年內累計無故缺席各類會議、活動2次者,由主席或副主席進行誡免談話。由于個人原因確難參加政協會議、活動和履行委員、常委職責的,按有關程序免去其委員職務,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對履職好、參會好、本職工作好的委員及時進行表彰。
建立委員約談制度。加強與委員的日常聯系與溝通。一方面,將委員請進來,每個季度開展一次“約請委員回家談談”活動,建立委員與群眾面對面溝通機制,提前確定約談主題,就經濟發展、重要事項、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以及政協工作,聽取委員意見和建議,同時也幫助個別履職不到位、認識不明確的委員,振奮精神,端正態度,履行委員義務,發揮委員作用。
建立激勵機制。在政協隊伍中營造爭先進、比貢獻、謀發展、促和諧的濃厚氛圍,把積極履行政協職能與平時立足崗位建言獻策、建功立業統一起來。為調動委員建言獻策、履職盡責的積極性,多年來,我們在委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優秀縣政協委員”、“先進政協工作者”、“優秀提案”、“提案辦理先進單位”評選活動,在政協全會上對各界別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政協委員進行表揚獎勵,并在電視臺、鄖西周刊開辦了“委員風采”專題欄目,對優秀委員的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不僅激發了委員的工作熱情,也提升了政協的影響力。
四、創新活動方式,為委員發揮聰明才智搭建“大舞臺”
政協的優勢、活力、潛能都蘊藏在政協委員之中,我們通過創新活動載體,以活動為平臺,不斷提升委員履職實效。
一是讓委員在圍繞中心、建言獻策中發揮作用。調研視察、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委員發揮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我們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圍繞縣委旅游立縣、工業強縣、城建靚縣、農業穩縣、人才興縣“五大戰略”的實施,圍繞重要民生問題,確定調研課題和視察重點。每次調查報告形成后,都專門召開委員座談會和常委會對調研涉及的問題進行專題協商,并邀請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聽取委員的意見和建議,使調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實際效果。今年,我們將重點圍繞社會關注的七夕文化建設、城鎮建設、馬頭山羊產業建設、廉租房的建設及配租管理、蔬菜產業發展等開展調研視察。同時,我們將對七夕文化開發召開專題文化人士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建議,推動文化大縣建設。
二是讓委員在參與專項民主評議活動中發揮監督作用。圍繞“助推環境大改善,促進經濟大發展”這一主題,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在政府的支持下,組織委員對全縣黨政機關開展專項評議,并將評議結果作為縣委、政府年終考核的依據,讓委員的民主監督作用得到發揮。同時,我們還創新民主監督的方式方法,做好特邀監督員的推薦和民主監督員的選派工作。
三是鼓勵和支持委員在服務發展中建功立業、展現自我。為民服務、促進發展是委員履職的落腳點和歸宿。我們積極引導和組織各界別的委員為基層、為群眾服務,奉獻社會。在委員中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位委員每年至少反映一條社情民意,提一件提案,辦一件實事。對委員履行職能、服務社會情況建檔立卷,及時查找不足,總結經驗,并以此作為評先彰優、換屆去留的依據,鼓勵和調動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通過有效載體,提高了委員服務于經濟、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群眾的水平,樹立了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結合實際組織委員開展“五送”活動,即組織法制界委員送法律進社區、進農村,組織農林界委員送種植技術進農家戶、送養殖經驗進飼養戶,組織衛生界委員送醫送藥進社區,讓委員在服務社會、奉獻社會中體現自身價值,發揮政協的作用。組織委員積極參與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慈善公益事業和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以及我縣重大自然災害的獻愛心活動,體現了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主動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我縣目前有90多名委員直接創辦了實業。其中,謝守君委員投資興建了鄖西歷史以來第一個億元化工企業——海天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聚炳烯項目落戶鄖西;劉金成委員投資過億元興建了玉皇灘水電站;劉雁飛委員投資開發了鄖西第一個4A級五龍河景區;張玉明委員投資興建了鄖西第一個三星級賓館,饒會均委員投資過億元建成了龍潭河4A級景區,又投資興建4A級天河風景區;任素華委員興建了湖北濠歌時裝公司,解決了千人就業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劉合炳、縣政協委員彭宅林、陳三堰等一批積極為家鄉捐贈,支持家鄉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鄖西政協委員并通過他們聯系在鄖西投資創辦40多個項目,吸引投資20多億元;援助各項款物 1000多萬元,有力支持了鄖西經濟社會事業建設。
五、延伸服務觸角,為委員履職履責、發揮作用提供堅強的“后勤部”
為充分發揮廣大農村政協委員在經濟社會發展及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我們根據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基層政協組織和制度建設,在政協機關開展五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開放型、和諧型)隊伍建設外,還重點恢復設立了鄉鎮政協聯絡處,為委員履職提供保障。
一是健全組織。本屆政協組建之初,我們根據省市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在認真醞釀討論、反復調研的基礎上,成立了6個縣直系統政協聯絡處和18個鄉鎮政協聯絡處??h直聯絡處主任由縣直系統黨委負責人擔任。鄉鎮政協聯絡處主任由副書記擔任,明確為正鄉級。
二是明確職責。切實加強政協聯絡處和各專委會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明確了政協聯絡處工作職責,主要是:每年組織區域內政協委員開展學習、座談等活動2—3次,組織轄區內的委員學習、宣傳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遵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和執行縣政協的有關決議、決定。政協聯絡處受縣政協常委會的委托,對鄉鎮及縣直相關部門的工作進行民主監督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鄉鎮及有關部門認真辦理委員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受理群眾的來信、來訪,交有關部門研究辦理。適時組織轄區政協委員開展視察、參觀、調查、考察、座談、研討、學習等活動,負責轄區統戰政協工作的對內對外宣傳,注重收集和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
三是完善制度。主要完善以下四項制度:①堅持督辦制度。每個政協聯絡處要加強委員履職情況督辦,每季度至少要向縣政協上報一條信息或反映一條社情民意,每人每年至少提一件提案,為群眾做一件實事;協助縣政協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委員建議和提案辦理落實工作,對轄區內委員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統計、報道工作,及時向縣政協提供工作開展和委員活動情況材料。②堅持聯系制度。切實加強與政協委員的聯系,為轄區內的政協委員履職提供服務,依據政協章程和縣政協委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對本轄區委員進行管理。為確保政協聯絡處的工作落到實處,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每人聯系4個聯絡處,指導聯絡處工作。③堅持走訪制度,經常走訪了解轄區內委員的工作和生活等情況,爭取鄉鎮黨委、政府和委員單位的支持,盡可能地為委員解決有關實際困難和問題。④建立考評制度。各聯絡處每年組織委員就履職情況進行集中述職評議,并將評議結果上報縣政協辦公室;辦公室、各專委會、政協聯絡處主任每年就工作開展情況向政協常委會進行一次集中述職。將鄉鎮聯絡處工作納入鄉鎮黨建考核目標進行統一考核。通過努力,把政協組織建成委員的“娘家”和“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