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天門市委員會
天門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以來,我們圍繞謀事干事成事的工作要求,注重加強學習培訓,創新方式方法,突出履職重點,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一、加強學習,提升委員履職能力
我們做到“五個堅持”,即堅持將每年3月23日作為“委員活動日”,對全體政協委員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并組織一臺由委員贊助的“我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文藝晚會;堅持每次常委會會議確定一個專題,請專家學者對全體常委授課;堅持每次調研、視察前,對參加委員進行培訓;堅持每個政協專委會、工作組、聯絡處制訂學習計劃,組織本委(組)委員開展學習;堅持為每名政協聯絡處主任、工作組組長贈閱《人民政協報》、《世紀行》等刊物。
今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市政協委員培訓會。這次培訓體現了四個特點:一是授課的層次高。我們對這次委員培訓工作高度重視,多次赴省政協匯報,爭取省政協領導對培訓活動的支持。3月23日,省政協副秘書長黃立國、提案委專職副主任朱清濤兩位領導來到天門,為委員授課。市政協主席、副主席還給委員講授履職的具體要求和社情民意的撰寫要領。培訓規格之高、培訓范圍之廣、委員到會情況之好,近幾年少見。二是人員到得好。這次培訓是全培訓,不僅對市政協七屆委員會的新委員,而且對市政協七屆委員會的上屆委員也進行培訓。全市368名政協委員,因病因事請假的只有14人。三是培訓的針對性強。針對我市換屆后新委員較多的實際,我們將培訓的重點放在政協統戰基礎理論知識和如何當好政協委員、如何撰寫提案及社情民意等方面,受到了委員的歡迎。四是培訓的形式新。在知識培訓后,我們還對所有參訓人員組織了測試,當天請假的委員之后也參加了補考。培訓當晚,全體委員在天門劇院觀看了“我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文藝晚會。市四大家領導與政協委員及上千市民觀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從培訓以后的幾次大型調研走訪活動中委員的表現和反映,以及近期的調研報告和社情民意的質量,都可以看出,這次培訓很成功。
二、創新方法,增添委員履職活力
1、重點探索“群眾走進政協,委員走近群眾”的工作方法。4月16日至28日,我們由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帶隊,專委會牽頭,分成六個調研組,開展“百名委員下基層”活動,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醫院、進學校。這次活動,調研人數多,全市368名政協委員中,有52名政協常委和156名政協委員參與;調研范圍廣,涉及全市16個鄉鎮辦場區、10家企業、12所中小學幼兒園、8個社區、9家醫院;調研內容實,調研的內容如“三農”工作、醫藥產業發展、創新社會管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生豬規模養殖糞污處理與利用、石家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問題,都是政府和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調研效果好,“百名委員下基層”活動,拉近了市直委員與鄉鎮委員的距離、政協委員與群眾的距離,樹立了政協機關求真務實的良好形象,擴大了政協常委和政協委員的社會影響,增強了政協常委和政協委員對天門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形成了6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收集了59條社情民意信息。
2、重點創新提案工作。一是樹立提案辦理新理念。我們要求提案承辦單位只能對提案說“行”,不能對提案說“不”,改變了少數單位重答復輕落實、重口頭輕行動、先答復后反復的不良現象,樹立了“委員有所呼、我們有所應,委員有所盼、我們有所為”的理念,把辦理提案作為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作為推動天門經濟社會發展的舉措,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二是明確提案辦理新目標。我們提出了4個“百分之百”的提案辦理目標,即見面率100%,回復率100%,滿意率100%,可落實率100%。三是創新提案辦理新方法。我們采取市政府領導領辦、主席會議重點督辦、協商預期辦理目標、公示提案辦理情況、委員評議提案重點承辦單位等方式,加大對提案的督辦力度。5月中旬,我們召開市政協主席擴大會議,專門聽取了14個政協重點提案承辦單位和提案辦理大戶的情況匯報,對全年205件提案中的105件提案進行了督辦。
3、重點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機制。我們建立健全了政協委員社情民意反映的收集、整理、上報、反饋制度,進一步提高社情民意信息的質量,加大社情民意信息的落實力度,逐步建立信息分析機制、成果轉化機制、評比激勵機制。每季度對社情民意信息上報、落實情況進行一次通報,每半年對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進行一次檢查。把社情民意的數量和質量,作為政協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的重要依據。元至5月,政協委員上報社情民意信息126篇,比去年同期增加40%;編發《社情民意》16期,有10期被市領導批示,得到了較好落實。
三、服務中心,展示委員履職實力
1、在助推科學跨越發展中謀事干事成事。今年,我們牢牢抓住助推科學跨越發展這一重點,開展調查研究,努力謀事干事成事。一是確定重點調研課題。今年初,我們結合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通過專委會選題、主席會議定題、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出題等形式,從常委會工作要點和各專委會工作計劃中精心選擇了15個調研課題,報市委主要領導。市委書記張愛國批示:“選題很好”,并對報送的其中一個課題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一個調研課題。二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我們將16個重點調研課題分解到相關專委會、辦公室,由主席、副主席負責,組織委員開展調研。在“百名委員下基層”活動中,政協常委、政協委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已完成6個重點調研課題,8月份將完成全部調研課題。三是促進調研成果轉化。我們改變以往編發《參閱件》數量多、市領導批示落實少的做法,每期《參閱件》都先由主席會議審定,送市主要領導批示后再編發,確保委員的調研成果能夠轉化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決策參考或工作要求。“百名委員下基層”活動中的調研報告,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后,市主要領導非常重視,對市政協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市委書記、市長在6份調研報告上分別作出了重要批示。如市委書記張愛國在《關于促進我市醫藥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上批示:“調研報告很有見地,反映問題客觀,建議針對性強。”要求相關部門就推動天門醫藥企業搶抓機遇、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促進企業發展壯大認真研究。6月份,市委書記張愛國還親自主持召開全市醫藥企業產業座談會。再如市長柯俊在《生豬規模養殖與糞污處理情況調查》上批示:“這些年畜禽養殖業發展很快,但糞便污染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也多次講過這個問題。市政協的調研報告分析透徹,切中要害,可操作性強。請農業局(畜牧局)速拿出方案,認真解決好。”
2、在關注社會民生中謀事干事成事。今年來,委員們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圍繞就業、教育、醫療、保障、食品衛生、生態環境等問題,開展專題視察、協商議政、評議監督,向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許多委員關心弱勢群體,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開展結對幫扶,樹立了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我們還在天門市慈善總會設立專戶,開展幫扶一批貧困村、貧困生、貧困家庭和貧困母親活動。3月份,我們向市招投標中心、城投公司、國土局、房管局等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重點行業和部門委派20名委員參加的監督小組,開展經常性監督;推薦180多名政協委員,參與全市“萬人評百崗”活動;6月份,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對有關部門2012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10件實事的進展情況進行調查;10月份,市政協七屆四次常委會會議將對市文廣新局、市衛生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履行職能、服務天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評議。
3、在促進社會和諧中謀事干事成事。政協委員在促進社會和諧、保持社會穩定上具有獨特的優勢。2月中旬,我們召開了全市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座談會,交流開展工作情況,征求對市政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2月下旬,我們走訪了宗教界人士和宗教界委員,詳細詢問宗教場所建設、管理和工作生活等情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要求,并就如何更好地發揮宗教界委員的作用、構建和諧幸福天門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11月份,我們將與市信訪局聯系,對排在群眾上訪前幾位的信訪問題開展調研,剖析影響社會和諧的一些突出問題,并與相關部門協商,力爭解決一些問題,“多化解一個矛盾,社會就多一分安寧”。
4、在引領委員創業中謀事干事成事。天門市七屆政協委員中,民營企業的委員占三分之一,是天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充分發揮民企中的政協委員作用,5月中旬,我們由主席、副主席帶隊,組織機關干部對政協委員中的105家民營企業逐一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讓政協機關干部真正走進了委員企業,摸清了企業運轉情況,了解了企業發展中的困難,現場解決了一些具體問題,搭起了政協與委員之間的“連心橋”。同時,鼓舞了委員創業的士氣,堅定了企業界委員推動天門發展的信心。有2家企業打算將公司總部遷到天門,12家企業將擴大投資規模。5月30日,我們又邀請10位民企委員代表和市國土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10個部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就走訪中民企反映的急需解決的19個問題進行了溝通和協商,并由專委會主任分頭督辦,委員們十分滿意。
市政協圍繞中心謀事干事成事,天門市委、市政府也全力支持政協工作。市政協組織的每一次活動,市委、市政府領導總是盡量參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招商引資、鐵路建設、土地平整、新農村建設、主題實踐活動等,都把主席們推向前臺,每位主席都主抓一項全市重點工作;市政協七屆二次常委會會議時間與市委擴大會議時間有沖突時,市委還主動調整時間,保證市政協常委會會議的準點進行。天門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政協工作,市政協也全力配合市委、政府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四、多措并舉,激發委員履職潛力
1、宣傳委員。一是在新聞媒體上宣傳。在天門日報、天門電臺、天門電視臺開辦了《政協在線》欄目,該欄目由《政協動態》、《提案追蹤》、《委員風采》、《委員視點》四個部分組成,每月兩期在黃金時段滾動播出。二是在政協刊物上推介。利用天門市政協網站和《天門政協》等內部刊物,宣傳委員的先進事跡。三是在政協全會上表彰。每年全會,除對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優秀政協委員等進行表彰外,我們還在委員中開展評選“點子大王”和“明星委員”活動。積極撰寫提案的為“點子大王”,敢于在政協會議、活動上發言的為“明星委員”。四是準備在全會期間,舉辦一次“委員風采”圖片展。
2、服務委員。一是開展走訪活動。每年底,市政協機關對全體委員進行一次集中慰問;每年,政協主席、副主席要對全市政協委員進行一次全面走訪。上半年,已經對176名政協委員分界別進行了走訪,收集委員意見建議36條,每條意見的落實情況都向委員進行了反饋。比如,走訪宗教界人士時,市政協常委、慈光寺主持釋心圓表示一直有個心愿,希望征10畝地建寺院山門,但多年沒有結果。5月初,借省政協涂勇副主席等一行到天門調研宗教場所建設情況的機會,我們積極向市委主要領導爭取,市政協主要領導親自督辦。現在,慈光寺征地工作已經到位,解決了一個政協委員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問題。二是暢通知情渠道。我們建立和完善情況通報制度,有計劃地邀請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就“十二五”規劃、重點工程建設、重要工作進展等向委員通報情況,接受委員問政,聽取委員意見。在4月份召開的市政協七屆二次常委會會議上,我們邀請市經信委、市委市政府農辦、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局的主要負責同志為常委通報了有關情況。三是健全組織網絡。我們在全市各鄉鎮設立了26個政協聯絡處;根據界別不同,設立了16個市直工作組,建立健全了全市政協基層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將全體政協委員聯系起來、組織起來。我們建立健全了主席、副主席、專委會聯系政協聯絡處、工作組制度,對聯絡處、工作組進行檢查督導。各聯絡處、工作組每兩個月開展一次集中活動,形成了上下聯動、橫向互動、新老促動的工作格局。
3、管理委員。我們對委員提出了每年做“五件事”的具體要求,即每名委員每年至少要撰寫一份提案,反映一條社情民意信息,奉獻一次愛心,化解一個矛盾,團結本界別10名群眾。建立完善了政協委員個人檔案,對每名委員履行職能、參加活動、奉獻社會、發揮作用等情況進行詳細記載。我們制發了《天門政協委員管理暫行辦法》,對委員實行動態管理。對以會議代替履職的“會議委員”、只有光榮感缺少責任感的“名義委員”、參加政協活動不發表意見的“影子委員”,根據有關規定,提請常委會會議予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