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強我省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建議

2014-09-15 00:59:15  
字體大小:【

 

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資源短缺與環境約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的資源與環境保護面臨嚴峻的挑戰。
    湖北省跨揚子克拉通和秦嶺——大別山造山帶兩大地質構造單元,境內出露太古代——新生代的巖石地層單位167個,各類巖漿巖侵入體千余個,同級別的變質巖150多種。我省礦產資源特點:一是礦產資源種類多,總量較豐富,資源稟賦居全國中游。二是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輔助原料礦產豐富,但能源等支柱性礦產短缺。三是礦床規模總體偏小,共伴生礦、中貧礦、難采選礦多,開發利用難度大。

    一、我省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下發以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整頓和規范我省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全省礦山總數由2006年整合前的5928家減少到2011年的3862家,壓減礦權2066個,小、散、亂現象有了明顯改善,但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仍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

    1、綜合利用水平低。我省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不足15%,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約28%,而國外先進水平均在50%以上。例如蛭石礦開采,只提取了其中8%的鐵,90%的有效資源以尾礦砂拋棄,資源嚴重浪費。

    2、無證開采、無序開采、以采代探、亂采濫挖嚴重。長期以來礦山企業盲目開采,重開發輕保護,采主棄副、采富棄貧、采易棄難、亂采濫挖現象普遍。部分地區無證開采現象屢禁不止,開發秩序較混亂。

    3、技術落后,利用總量少。技術落后,“三率”不高,未達到設計標準。尾礦的綜合利用率很低,造成資源的浪費。一些礦產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沒有突破,礦產資源不能充分開發利用,或者即使綜合利用了,回收率也很低,從而造成了資源利用總量少。

    4、開發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對地形地貌的破壞和“三廢”的排放。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有各類大小尾礦庫近400——500座,并存在不同的問題,有的已進入后期服務年限,有的已達到設計最終壩高。另外一些小有色礦企業,選礦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尾礦渣任意堆放,造成地表水污染嚴重。

    5、礦業活動監管薄弱,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缺乏一套完整的地方法律法規及規劃的實施細則,配套政策體系不完善;礦業準入門檻過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督管理力度薄弱;部分地方越權違規審批,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二、加強我省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建議
    (一)構建信息與情報網絡平臺
    加快組織完成全省礦種類別、礦產資源儲量、礦山企業等的核查,構建單礦種核查成果分ACCESS數據庫和MAPGIS空間數據庫,形成省級礦資源儲量利用現狀調查數據庫及信息與情報網絡系統,為企業提供先進的技術與管理信息。

    (二)加強有關法規和標準化體系建設
    1、資源綜合利用法規體系建設。如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資源綜合利用、金屬尾礦綜合利用等管理的法律、法規,使資源的綜合利用納入法制化軌道。

    2、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標準化體系建設。首先是建立礦產資源的科學分類體系,打破傳統的行業、部門界限,科學地劃分礦產資源的類型與歸屬。其次是分礦種、類型、規模、地區確定礦產資源中共(伴)生的有益組分的綜合利用技術、利用水平和可利用的邊界品位要求。

    3、建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評價體系。從技術指標上明確何為亂采濫挖,何為采富棄貧,為礦業的結構性調整、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提供依據;從經濟技術指標上明確判斷出礦業企業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為我省礦業企業今后的科學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進步指明方向。

    4、建立礦業企業環境指標評價體系。為我省的礦管、環保部門提高科學的、具備較強可操作性的礦業企業環境指標體系,為及時快速、動態長期地掌控礦業企業的環境保護實際狀況,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促進礦業企業走“綠色礦業”的發展之路。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采、選、冶綜合利用技術水平,激勵科技開發和創新
    1、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戰略研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研究和技術開發,積極鼓勵和促進其先進技術的轉讓和成果的轉化;對資源綜合利用方面有重大價值的課題,要組織科研骨干力量,進行聯合攻關,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

    2、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①推動“產學研”聯合,運用市場機制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的推廣應用;②加強對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科研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不斷優化技術體系和工藝流程,提高采選冶整體技術水平,降低貧化損失率,提高有用資源的回收率。

    3、推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或高新技術。促進煤矸石、粉煤灰、選礦尾砂、冶金廢渣等固體廢物的綜合回收利用,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把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結合起來。

    (四)加強規劃指導,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
    1、打破現行的部門分割的管理狀況。廣泛實行橫向與縱向聯合,逐步建立礦產地質、采、選、冶聯合體或礦業開發公司(集團),在礦業開發工作中進行全面和長期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開采,由單一經營向采、選、冶聯合生產體制過渡,以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程度。

    2、強化綜合評價與考核監督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建立資源綜合利用的評價核算體系,加強對勘探和生產過程中的全面綜合評價與考核監督。加強對探礦權、采礦權的管理,對于無證辦礦、無序開發,肆意破壞資源和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嚴厲而堅決的打擊。特別是對于暫時不能利用或在現有技術水平下難以開發的礦石和暫時不能綜合回收的共伴生礦產,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以利于將來的回收利用。

    3、增強資金、信貸、稅收、技術、服務等方面扶持力度。切實貫徹執行現有的一些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給“三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和產品增值稅。

    (五)總體規劃把關采礦權的新立,慎重對待新增礦權和關閉礦權
    1、對新建礦山企業的資質條件進行嚴格的審查。新建礦山必須有經過審批的地質報告認定的礦產資源儲量、開采方案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土地復墾及水土保持方案及環境保護“三同時”手續。
    2、實施最低規模開采標準,確保資源的規模化開采。嚴格按國家和省確定的最低開采規模標準開發資源,嚴格控制新上礦權,嚴禁大礦小開,一證多井采礦。通過科學規劃與中小型礦山的技術改造,實現礦山企業的兼并、聯合,壓縮礦山企業總量,進行集約化經營,形成以大中型礦山集團為主的礦業開發新格局。
    3、礦產資源開采的歷史性和復雜性決定了關閉礦權的慎重性。關閉礦權不能“一刀切”,要建立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六)確保礦山環境影響評價、礦山安全評價、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土地復墾及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實處
    對新建礦山要嚴格依法執行上述“四個報告”制度。要加強礦山環境和礦山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和綜合整治,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一體化。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要依法查處,責令限期整改達標,否則處以罰款并關停;要嚴格礦山建設用地審批,加大土地復墾力度為主的綜合治理,凡是礦山關閉時不履行采礦權注銷手續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不予退還。

    (七)延伸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及開發利用的產業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磷、石膏、芒硝等資源量大,產地多,是我省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磷礦石產品要延伸產業鏈,向高端精細磷化工產品發展,搭建以黃磷后加工產品三氯化磷為平臺,建設有機磷化工生產基地,建立電子級、醫藥級、牙膏級等精細磷酸鹽生產基地;加大對石膏優勢特性的開發利用,利用石膏部分代替水泥、石灰、粘土、混凝土等作為節能墻體材料等,使得石膏的利用更加合理化、經濟效益更高;芒硝要加大生產新工藝的開發引進,生產出如硫化堿和鄰苯二胺等高經濟效益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