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移民安置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2014-09-15 00:59:13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劉予偉  委員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工程淹沒面積大、移民數量多,做好移民安置工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可以保障移民生活質量提高,保證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同時也關系到庫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移民概況
    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加高工程實施后,水庫壩前正常蓄水位將由157m抬高至170m(吳淞高程),水庫淹沒區將新增305km2,新增淹沒區涉及河南省淅川縣、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鄖縣、鄖西縣和張灣區等6個縣(市、區)的40個鄉鎮、441個村。庫區規劃生產安置人口283380人,農村規劃搬遷安置人口317235人。湖北、河南兩省庫區和外遷安置區共修建集中居民點1399個,以200人以下的小型村為主。建設地點共涉及兩省16個地區、58個縣區、242個鄉鎮、1129個村、107個單位。其中有15個城集鎮建成區受淹或位于影響區內,全庫區共有16個城集鎮納入城集鎮遷建范圍。遷建規劃用地規模為223.22hm2。

    二、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一般來說,城(集)鎮遷建規劃設計標準較高,基礎設施配置全面,環境保護設施配套較好。而農村集中安置點規模較小,環境保護問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次調研的重點,是農村集中安置點出現的一些環境問題:

    1、點外排污問題。眾多安置點涉及到點外排污問題,污水一般排放到當地農灌渠,但由于污水量大且渠道年久失修造成堵塞,使污水進入當地原住居民的農田甚至是水井中,造成當地原住居民意見較大。當地移民部門普遍要求修復或者硬化點外排污渠段,保證污水不在居民點附近滯留或進入當地農灌系統。

    2、污水處理問題。污水如何處理是個普遍關注的問題。有的排污口,還涉及到取水口,如仙桃沙湖群興安置點,當地移民部門反映生活污水排放點下游1.3km就有取水口。在社旗大牛莊安置點,由于點內排污管道淤積,導致污水排放到下游村莊,污染了地下水,影響了下游村莊小邢莊和王莊的吃水問題,引發了兩村或多村之間的矛盾。地方政府建議的處理方式多種多樣,如潛江廣華農場建議統一納入江漢油田的污水處理管網,武漢市針對小型居民點建設了生物氧化塘,庫區范圍則普遍要求修建污水處理廠。

    3、生活垃圾問題。村里設有垃圾筒或小型垃圾池,但是缺乏垃圾處理和搬運設施,村里存在垃圾亂放問題。鄖縣農村集中安置點的有些垃圾堆放點存在滲濾液污染問題。

    三、農村移民安置點環境影響
    通過調研已經建成的農村集中安置點,同時參考有關資料。經分析研究,認為農村集中安置點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水環境問題、生活垃圾問題、人群健康問題。

    1、水環境。各安置工程產生的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以COD、BOD5、總氮、總磷為主,COD、BOD5濃度分別可達300mg/l、250mg/l。生活污水中含有病菌等微生物,若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將對周邊水域水質產生影響,如果不進行處理并排入(或隨雨水流入)水體,將會污染水質。

    2、固體廢物。集中安置點產生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處理,不僅會破壞周圍自然景觀,使地表水和土壤受到污染,還會造成蒼蠅、蚊蟲孳生以及細菌繁衍、鼠類肆虐,影響人群健康。

    3、人群健康。搬遷后,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健全,醫療和衛生條件較搬遷前將有較大改善,移民生活環境、質量都有所提高,對安置區原居民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移民在搬遷過程中可能因過度疲勞加上不良衛生習慣及飲用水衛生問題,致使抗疾病能力下降,從而導致痢疾、乙肝等疾病的流行。

    外遷移民遠離故土,背井離鄉,本身會產生一種失落感,使移民與當地居民的交流產生一種隔閡,容易增加移民心理負擔。移民接納區原有居民對現有土地的“占有心理”,對新舊居民關系的融洽又存在一定的影響。農民的戀土心理還會阻礙移民向城鎮化方向的發展和轉移,不利于二、三產業的發展。許多移民認為自己為庫區建設作了很大的貢獻,國家應對其在經濟上給予補償,政策上給予優惠,從而對國家產生一種很強的依賴心理。這種心理不利于搬遷后重新安排生產和生活,久而久之,也會帶來不良的社會問題。

    四、幾點建議
    為降低丹江口水庫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環境影響,保護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保證移民生活質量提高,維持丹江口庫區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認真考慮實施移民安置環保措施,降低移民安置環境影響。認真考慮并執行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庫建設征地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初步設計內容,將設計中提出的環保和水保措施貫穿到移民安置過程中,最大可能地減少移民安置活動對丹江口庫區和外遷安置區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針對在環保和水保設計前已經實施的移民安置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按照環保和水保初步設計內容進行整改:一是水環境保護措施。農村集中安置點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后集中處理。為進一步規范農村集中居民點生活污水處理,建議在初步設計中通過進行網管改造將其改為雨污分流。根據集中居民點規模,采用氧化塘或化糞池進行生活污水末端處理。對于有條件建設人工濕地的居民點也可以考慮采用人工濕地工藝結合當地景觀建設來處理生活污水;對廢水量較大(規模為3000人)以上的居民點,有條件的也可以采用接觸氧化法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污水處理設備布置于排水管網末端。二是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建議在集中居民點建成后將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納入當地垃圾處理系統,由當地環衛人員負責移民點的垃圾清運。移民點區域內應設專職人員負責進行路面衛生清掃和將各垃圾桶內垃圾清運至垃圾收集點;在垃圾桶周圍經常噴灑滅害靈等藥物,防止蚊蠅等傳染媒介滋生。三是人群健康保護。建議加強對移民安置區所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及衛生防疫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移民遷入新居時必須對居住區及周圍環境進行衛生清理,做好生活垃圾堆放點的規劃工作。采取滅鼠措施,使安置區淹沒線以上鼠密度在水庫蓄水后不超過現狀水平或國家規定的標準。加強移民安置區衛生宣傳工作。

    2、做好移民補償和安置工作,提高移民生活質量。加強移民資金使用管理,根據有關法規和政策,對水庫淹沒和工程占地按標準給予補償,落實到位;根據工程調查實物指標,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減輕由于工程興建給移民生活帶來的損失;制定并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支持和幫助移民恢復生產;招工和雇用臨時工時,優先考慮移民,為移民及其子女上學、就醫提供方便;設置必要的教育和文化娛樂設施,繁榮移民安置區的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前提下,通過完善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基本農田,改造中低產田,適度開墾荒地等方式提高移民安置區環境容量,保證移民生產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3、加強移民心理疏導工作,有效防止移民返遷。丹江口水庫移民絕大多數是初期移民后靠移民和返遷移民,遺留問題較多,移民思想顧慮重,難以克服恐遷情緒。為避免移民再次返遷導致庫區人口密度過大,繼而陷入庫區生態環境惡化與移民生活持續貧困的惡性循環,重蹈初期移民的覆轍,建議對這部分移民進行特別關注和跟蹤,針對這批人群制定特殊的政策,給予一定扶持,并加強心理疏導,消除其思想包袱,為移民搬遷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4、加強移民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增強移民生產技能。加強對移民的技能培訓和技術的指導,增強移民生產技能,引導移民發展高效優質農業,提高農作物的單產量,增加農業經濟收入。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