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征耀 委員
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于1902年發明的塑料袋,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然而,100多年后,極大方便反而成為無限麻煩,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之一,是世界公認的“白色污染”。為此,許多國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限塑”,2005年2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建議各國對塑料袋的使用進行限制。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我國部分地區開始“限塑”,均以虎頭蛇尾告終。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該通知被稱為“限塑令”。
塑料購物袋是易損易耗品,特別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極易破損,重復利用率和回收率不高。隨意丟棄,飄在樹上空中,污染視覺;落入江河湖泊內,污染水體;散落莊稼地里,破壞土壤?!跋匏堋钡闹饕康木褪菫榱烁淖內藗兊纳盍晳T,提倡自帶購物袋購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時至今日,“限塑令”已實施3年多,總的看,成效十分明顯。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3年來,我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年使用量減少240億個以上,累計減少塑料消耗60萬噸,相當于節約石油360萬噸,折合標準煤5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萬噸。武漢市有關方面介紹,“限塑令”實施三年以來,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60%的顧客自行攜帶購物袋購物,“限塑令”已經使部分公眾養成少用塑料袋的好習慣。以此而論,“限塑”收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保效益的多贏效果。
但是,“限塑令”在我省貫徹落實還存在一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塑料袋市場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
一是源頭控制整治不力。國務院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然而,一些企業無視通知要求,唯利是圖、頂風作案,將各種廢舊塑料制品進行切割、粉碎、清洗、脫水,經過加熱熔化、冷卻、切割,生產出成品塑料顆粒,再賣給地下小作坊生產出超薄塑料袋。還有一些準備停產或轉產的大型塑料袋生產企業,也因為政府部門控制不嚴、整治不力,在“限塑令”實施不久就恢復了生產。從調查情況看,超薄塑料袋頗有市場,很容易買到。走進武昌沙湖水果批發市場,左右兩邊都是批發銷售塑料袋的。其中,大中小種類品種繁多,紅黑白顏色一應俱全,2元一扎、3元一袋、5元一捆,價格有高有低。攤主介紹,這些塑料袋有的是從大型批發市場進的貨,有的是別人送貨上門。超薄塑料袋都沒有包裝,不知是哪里生產的。由于超薄塑料袋的生產、銷售從源頭上控制不好、整治不力,進入市場分散各地后,就更難以控制。
二是市場監督管理不夠。國務院通知規定:“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蓖ㄖ€強調:“工商部門要加強對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監督檢查,對違規繼續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等行為,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予以查處。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要加強對市場內銷售和使用塑料購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戶銷售、使用合格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銷售企業要建立購銷臺賬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購物袋流入市場?!逼?,我省大型商場、超市基本上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但是,農貿市場、小攤小販等零售點依然無償提供塑料袋特別是超薄塑料袋,而且數量相當大。盡管有不少提供者知道“限塑”的意義,但是他們感到無奈和為難地說,超薄塑料袋每個成本約2-3分錢,賣1元錢的菜送個塑料袋自己不虧本,顧客也高興;如果像商場那樣收2角錢,顧客肯定不愿意,生意就難以做下去。農貿市場、小攤小販等零售點都是個體行為,不少還是自產自銷的農民,經濟處罰措施難以實施,威懾力不夠。因此,在集貿市場都可以看到這樣情景:買一種菜,商販必定給一個塑料袋,買三種菜就是三個,有時還是大袋套小袋。遇到節假日,塑料袋用量還要多。假若按每人每天使用一個超薄塑料袋計算,武漢市一天就是979萬個,全年共計357335萬個;全省一天就是5724萬個,全年共計2089260萬個。這些塑料袋使用一次后,完全沒有回收利用,或飄蕩在自然環境中,或被填埋焚燒。
三是公眾環保意識不強?!跋匏芰睢钡某踔允枪膭钪貜屠盟芰洗?,更好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由于宣傳工作沒有做到家喻戶曉,而且沒有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各種政策措施也沒有緊緊跟進,社會公眾環境憂患意識不強,很少有人將不用或少用塑料袋上升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高度上來認識。調查發現,一些消費者在超市購買塑料袋裝了商品后,回家也就是用來裝垃圾,原本可重復利用的塑料袋使用一次便作為垃圾袋扔掉了,這樣顯然有悖于“限塑令”的初衷?!跋匏芰睢睂嵤┖螅笮统惺褂盟芰洗家?至3毛錢,只有從長計議的人算了經濟代價賬才不用和少用購物塑料袋。對于其他人講,一個塑料袋才2角錢,算不了什么。實踐已經表明,要讓廣大消費者為了幾毛錢放棄便利的塑料袋,只是對那些精打細算的人才會有效。況且,從免費到收費,剛開始人們可能有些痛惜,幾年后,許多人已經接受了塑料袋收費的現實,花錢圖個方便,幾毛錢的經濟杠桿還不足以改變人們的習慣。
四是現行政策導向不清。國務院在通知中僅僅是不準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反使得一些規定之外的塑料制品泛濫成災。例如,每逢下雨天,武漢市各大商場都會派人在門口向顧客發放一次性雨傘套,以免雨傘上的水滴落在地上,影響購物環境。有關方面統計,一個雨天要用5萬個傘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漢市,一般中等規模以上的超市都設有用來裝散裝食品的連卷塑料袋,任由消費者撕取使用,不需付費。許多人因之不用購買塑料購物袋,撕下幾個就可以完成購物任務,而且這種袋子拿回家后,還可以用作裝垃圾。不少超市負責人感慨道,有人說“限塑”之后,商家靠賣有償塑料袋賺了一筆,實際上,任由消費者自取手撕塑料袋的數量也是相當大。可見,商場采取這種做法,與其說是方便消費者,還不如說是助長了濫用塑料袋之風,在一定程度影響了“限塑令”的落實效果。再則,允許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這無疑給社會一個“只要付錢了,使用塑料袋就是合情合理的”的錯誤導向。
當然,“限塑令”沒有完全達到目的并非湖北一省,全國普遍存在。“限塑令”貫徹力度大不大,落實好不好,這既是對各級政府執行能力的考評和對主管部門監督管理工作的考核,也是對商家經營理念的考查和對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考試。為此建議,湖北尤其是武漢城市圈要將貫徹落實國務院“限塑令”作為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好,力爭有所作為,創造和積累可供借鑒的經驗,成為名副其實的“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1、加大源頭根治力度。首先,主管部門要下狠心、動真格從源頭上嚴格禁止生產違規塑料袋,斷掉了產品供應鏈,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濫用的現象。對于被取締、實行轉產的廠家,可以出臺一些獎勵或扶持政策,協助其生產紙袋和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等環保制品。其次,商務、工商、質檢等部門要聯手加大監管力度,整治銷售市場,堅決取締非環保塑料袋的銷售網店,發現出售違規塑料袋者,從嚴處罰,以儆效尤。再次,商務、工商部門要對集貿市場、小商品零售場的小販、商家進行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杜絕無償使用超薄塑料,多管齊下進行整治。鑒于目前人們使用塑料袋購物已成為習慣,完全限制停用的難度和阻力可能很大,當務之急就是組織科研機構和企業研制生產出具有塑料袋功能的替代產品。這種產品應該是功能良好、價格便宜、降解迅速,能被廣大消費者接受,而且又不會污染環境的替代產品。
2、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從長遠看,“限塑”不能止于對購物塑料袋的收費,而應該著眼于宣傳教育,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到貫徹落實“限塑令”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增強環保憂患意識。無數事實證明,大量使用和濫用塑料袋,不僅浪費資源、破壞環境,而且還有害于人的身體健康。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并且嚴重污染土壤,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污染大氣環境。專家介紹,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食品級的PET(常用的塑料原料)容器必須用全新原料制作,PET廢料二次熔化甚至多次熔化后,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有可能會致癌。要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濫用塑料袋的危害性,著力培養市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低碳生活習慣,形成“綠色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
3、強化政府監督職能。媒體報道,2008年6月2日,武漢各大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始貫徹落實“限塑令”,正式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武漢市有關部門組織專班上街進行督察。當天,來自中百倉儲、武商量販等近百家超市網點的統計顯示:塑料袋用量下降近60%。武商量販對其43家門店當日塑料袋使用情況進行統計發現,總量下降了57%,其中,武漢市內門店下降了55%,市外門店下降64%,中百倉儲方面統計,當天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比前一天減少近60%。中商平價的購物袋使用量也有明顯下降。列舉以上數據旨在證明一個事實:只要政府態度堅決、部門從嚴監管、商家密切配合、社會齊心努力,而且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限塑令”就必定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各級政府要將“限塑”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兩型社會”納入節能減排的內容,加強領導,進行再部署、再動員。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等政府部門,要將“限塑”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堵塞漏洞,消滅盲區,不遺余力推進“限塑”工作。
4、改進經營服務方式。在超市和集貿市場,稍加留心就可以發現,自帶購物袋的顧客以老年人、家庭主婦居多,年輕顧客自帶購物袋比例較少。分析原因得知,年輕人大都是上班族,有的是利用工作閑暇購物。由于這類人購物的隨意性很大,不可能像老年人、家庭主婦那樣隨身帶著購物袋,再加上商場設有無償的手撕袋,集貿市場也能無償提供塑料袋,就是沒有,花幾毛錢買個方便也劃算。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各商家改進經營服務方式:首先,可在超市和集貿市場開設出租菜籃子、無紡布袋等柜臺,為那些忘記帶購物袋卻又不想掏錢購買的消費者提供一個方便。其次,嚴格控制手撕袋的發放量,不能任由顧客隨意撕拿,否則,不利于消費者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再次,提高現有有償塑料袋的售價,一方面鼓勵消費者重復使用塑料袋;另一方面,要讓那些愿意使用塑料袋的人花費一定成本代價,從而達到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的目的。
5、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第一,明確執法主體職責和處罰標準。“限塑”工作牽涉面廣、工作量大、政策性強,而且使用塑料袋已經成為多數人的習慣,要改變這種習慣,僅僅靠經濟手段還不行,必須制定相應政策法規,以便依照一定程序和標準對那些違規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者進行處罰;同時,要對執法主體的職責、任務等做出具體規定,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否則,以瀆職論處。第二,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制定和實施鼓勵不用和少用塑料袋的政策法規。發達國家在“限塑”上有許多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如美國自帶購物袋可抵稅、英國實行有獎積分鼓勵顧客不用塑料袋或重復使用購物袋、愛爾蘭征收“塑料袋稅”作為環?;?、意大利對塑料袋生產商實行“課稅法”、日本對商家使用塑料包裝設限、韓國購物袋可“以舊換新”和原價回購等。我省可以結合實際,作一些探索,待積累經驗后,再行推廣。第三,提高廢棄塑料袋的回收率。環衛部門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減少廢棄塑料袋填埋和焚燒;廢舊物資回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導、支持物資回收企業建立健全回收網點,充分利用價格杠桿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促進廢塑料的綜合利用。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專職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