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奉憲 委員
胡錦濤總書記在2011年11月29日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新階段的扶貧要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強力實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轉移培訓等工作,尤其是2007年以來深入推進“616”對口支援工程,采取多種形式支持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們通過專題調研,現就促進我省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跨越式發展談幾點認識和建議。
一、強化三種意識
1、機遇意識。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提出包括武陵山區在內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實施扶貧開發攻堅工程,加大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力度。2011年11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湖南召開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啟動會。國務院已批復《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同月,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召開,《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頒發,武陵山區作為連片貧困地區,已被列入我國下階段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之一。同時,我省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面臨著繼國家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戰略之后的重大歷史機遇。從我省實施“兩圈一帶”總體戰略來看,省內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十個縣(市),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和我省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重要區域,省委、省政府已正式啟動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
2、危機意識。由于自然、歷史等各種原因及條件制約,目前湖北武陵山區的整體發展水平還很低,與全國、本省的發展差距很大,主要困難表現在: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山地面積大、開發成本高,交通仍然是發展的最大的瓶頸問題。區域內骨干道路網尚未形成,公路等級低,如恩施州農村公路總里程1647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只占30.6%;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力度亟待加強,安全飲水問題突出,湖北省恩施州仍有173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二是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缺口大、條件較差。上學遠、寄宿難等問題突出。如恩施州小學服務半徑超過4公里以上的學校占一半以上,60%以上的學生需在校住宿,能提供基本住宿條件的小學只能滿足5%的需要,至少缺200所;初中服務半徑一半在50公里左右,90%以上的學生需要在校住宿。寄宿制學校條件差,學校危房仍然有不小的比例。三是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返貧現象突出,扶貧工作難度大。區域內10個縣市中有9個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個省重點貧困縣,恩施州1500元標準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20萬人,占全州人口數的30%。恩施州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區的困難群眾就有50萬人。四是地方財政困難。地方財力大部分依靠轉移支付,地方政府負債較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只占地方預算支出的20%左右,五峰縣財政自給率僅為10%左右,縣機關公用經費保障水平非常低,年人均不足1000元。地方財政長期處于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狀況,無法拿出財政資金用于配套項目建設、扶持產業發展。
3、創新意識。武陵山區作為國家主體功能區中的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無論是發展目標,還是制度政策、工作機制都必須符合其區域功能定位先行先試。以建設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創新區、長江中上游生態保護屏障、全國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發展目標,以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首要任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通過建立與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對口幫扶機制、生態補償機制、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區域合作機制,調整落實國家有關財政、稅收、產業、生態、金融、幫扶及投資政策,促進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促進湖北武陵山試驗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大對武陵山區生態維護補償的力度。武陵山區大多數縣市的森林覆蓋率都在70%以上,部分達到了80%,建議將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10個縣市全部納入中央財政生態補償轉移支付項目。研究完善并盡快落實生態補償機制,促進當地發展。一是優先在民族地區實施國家級重點公益林補償項目,將生態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畝每年20-30元。同時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對低產林改造等重點林業項目的地方配套資金予以免除。對于森林覆蓋率超過70%的縣,給予如同對產糧區產糧大縣的中央財政專項補助,鼓勵各個縣市積極保護好生態。二是對民族地區的礦產資源、森林植被恢復費、水資源費、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等,全額返還用于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三是對邊遠山區通水電路困難的地區,實施扶貧搬遷和以工代賑項目,對特困戶和貧困戶的移民補助標準從人均3000元提高到人均5000元,或戶均不低于3萬元;對搬遷后的土地進行生態環境治理。
2、加強對武陵山區扶貧開發的財政支持。一是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力度,切實滿足貧困地區基本財力保障需求;全面核實試驗區內各縣市鄉鎮債務負擔,并采取合適的政策逐步化解。二是取消試驗區內中央安排的公益性項目、公共服務項目(如新農合、新農保、農村低保等)縣市以及州兩級政府資金配套,缺口由中央財政負擔。三是提高對通鄉公路和通村公路補助的水平,通鄉公路補助到每公里40萬元,通村公路補助到每公里25萬元。對湖北因為村鄉合并減少的行政村但是仍然為較大的自然村通村道路建設,應當按照合并前的行政村按照標準給予財政補助。四是提高扶貧標準,擴大整村推進覆蓋面,按照每個村100萬元標準撥付整村推進資金,以解決貧困村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培訓與農業科技支持等問題,并逐年提高。
3、設立特色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產業發展。農業仍然是武陵山區經濟的主體產業,在三次產業中所占比重較高,一般超過20%。但總體上看,區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數量偏少,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低,缺少特色產業引導資金。建議設立“湖北武陵山試驗區特色農業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特色農業科技創新、種子種苗、農產品深加工、生態文化旅游、林下經濟發展等方面。
4、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一是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加大校安工程項目支持力度,著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在鄉鎮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引導和鼓勵各類師范院校為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定向培養中小學教師,緩解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嚴重不足的現狀。二是支持試驗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視對生態移民的子女培訓,從政策制定、資金保障、師資配備上優先扶持移民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并將發展移民地區教育、落實移民子女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情況納入當地教育整體發展和學校工作考核體系。三是加強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免費提供健康檔案、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核心區建設三甲醫院。
5、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巴東、五峰兩縣城整體搬遷項目建設。巴東、五峰兩縣城地處地質災害多發地區,加快推進兩縣城的整體搬遷工作是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工程。巴東縣城地處三峽庫區四大滑坡體中最大的巴東黃土坡滑坡體,整個滑坡體面積1.28平方公里。2008年根據李克強副總理的指示實施整體搬遷。目前,搬遷各項工作正全力推進。但后期根據實際搬遷工程需要而編制的《黃土坡整體避險搬遷實施規劃報告》中預算投資12.09億元,比前期估算投資5.59億元相差較大,需要協調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三峽辦將黃土坡滑坡整體避險搬遷資金缺口納入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特殊個案,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五峰縣老縣城五峰鎮地質災害隱患突出、城鎮安全與發展受到嚴重影響。2004年以來,一直爭取將縣城由五峰鎮遷移到漁陽關鎮,目前已報請國務院同意并獲得民政部批文,新縣城規劃建設工作即將全面展開。據測算,該縣政府駐地遷移總投資為29.6億元,其中基本完成遷建任務需要投資17.2億元,力爭在2014年基本完成遷建工作。鑒于五峰是少數民族自治區,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后,加之縣政府駐地遷移屬于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建議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比照支持甘肅舟曲災后恢復重建的有關政策措施,對該項目及資金給予支持。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