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初 委員
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黨中央從國家戰略層面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定位,也是對湖北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
第一,戰略支點是支撐點,需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好于其他地區。支撐點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核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要好于其他地區,經濟增長方式更節約、產業結構更高級、社會綜合管理更友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第二,戰略支點是著力點,需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更強競爭力。著力點代表“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將稀缺資源配置到最能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最能提高我省競爭力的領域中去,集中力量建設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領先的產業領域,為自主創新提供寬松環境,從內涵上增強湖北省的核心競爭能力。
第三,戰略支點是增長點,需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快速持續增長。增長點需要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的統一。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既要優化產業結構,也要發揮我省產業優勢,既要做強,也要做大,從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上成為中部地區發展的引領者。
第四,戰略支點是輻射點,需要湖北省帶動中部地區其他省份的協同發展。輻射點既有經濟發展層面的輻射帶動效應,也有從社會發展層面的輻射帶動效應。湖北省無論在區位上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上,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擔當輻射中部其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者和領頭羊。
第五,戰略支點是示范點,需要湖北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踐行更多創新。需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激發更多創新精神,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優勢,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成為中部地區創新發展的樣板。
構建戰略支點是我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目標,而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是實現我省成為中部地區戰略支點的基礎保障。可以說,構建戰略支點,根本任務在于推進我省跨越式發展。推進湖北跨越式發展有很多事情要做,以下幾個方面需重點把握:
(一)深切認識和把握跨越式發展的內涵,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理論前提
跨越式發展是我省“十二五”發展的旗幟,是宣言,是行動指南。對此,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這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理論前提。
1、跨越式發展是超常規的發展,是增長速度快于周邊省份的發展,快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只有推進跨越式發展,湖北才能實現彎道超越,才能后來者居上,才能迎頭趕上,湖北的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能力才能顯著增強,才能在中部乃至全國提升位次。
2、跨越式發展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理論依據:目前湖北所處的發展階段是爬坡上升階段,是實現跨越發展的大好時機。2010年,湖北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發展經驗表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階段,是加快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現實基礎和條件:湖北既有后發地區資源豐富、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的優勢,又有發達地區的工業基礎、科教實力和交通優勢。只要我們珍惜機遇、用好機遇,就一定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
3、跨越式發展不能僅僅是政府自我施壓的一個策略,也不能僅僅是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一個口號,應該是一個科學的發展戰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綱領。因此,跨越式發展既要有量的擴張,又要有質的提升,既要追求較快速度的增長,實現總量規模的跨越,又要追求增長的質量,致力于經濟結構的優化,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要求又好又快發展,但它是更高起點、更高水平、更深內涵的又好又快發展。總而言之,跨越式發展就是:量要有超常的增長,質要有飛躍的提升。
(二)基于湖北的發展階段性特征,投資仍然是推動湖北經濟快速增長的強大動力
我們通常用“三駕馬車”來形容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股力量,即消費、投資和出口。我認為,目前三駕馬車還得并駕齊驅,共同拉動經濟的增長。一是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積極實施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二是保持投資增長力度。目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十二五”期間,投資仍然是確保湖北經濟快速增長的根本動力。盡管作為一種問題和不足,我們經常說經濟增長是投資拉動型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偏低,但在目前的條件下,基于我省的發展階段性特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推進湖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試想,如果不上項目,不保持投資規模的足夠增長,我們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從何而來!我們的基礎設施現代化又從何而來!可見,絕不單純是為了增長而增長,而是推進湖北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湖北應當進一步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投資和信貸支持,確保全省投資規模增長幅度與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當然,從長遠講,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會逐漸降低。三是加快推進出口增長。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強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由此,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三)穩步推進第二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是推動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要求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就我省總體情況而言,三次產業結構仍然呈“二三一”格局(盡管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逼近第二產業),毫無疑問,當務之急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要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盡快實現“三二一”產業格局。但我們也不能忘記,第三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和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離不開第二產業的充分發展。因此,我們不能一味追求第三產業的增長,一味追求第三產業產值的比值,一味追求三次產業結構的“三二一”格局,而忽視和削弱第二產業的發展。必須從我省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尤其是大力發展制造業,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經濟基礎。由此,循序漸進,穩步推進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工業一直以來都是我省的優勢產業,也是我省確保經濟增長的支撐產業。無論是著力于經濟增長,還是著眼于經濟結構優化,湖北必須穩步推進第二產業的發展,大力實施工業興省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湖北制造”在拉動內需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推進第二產業的過程中,要注意優化行業結構,既要高速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如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從整體上提高湖北的工業化水平,盡管這樣的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出現資本替代勞動力的趨勢,但這代表著我省經濟結構升級的方向;也要發展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的就業增長彈性大,是保持本領域就業人口穩定的基本保證。此外,我省各地的發展不平衡,所處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也不能要求整齊劃一,應根據當地實際決定經濟結構的主攻方向,確定調整經濟結構的基本目標和具體措施。比如,武漢市第三產業的比重就要高得多,而其他的地市就不能盲目攀比。
(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推動湖北跨越式發展提供優良的宏觀政策環境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制定明確的財稅引導政策,健全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財稅體制,是推動湖北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此項工作務必抓緊抓細抓好,力求與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適應、相協調。同時,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為實現湖北跨越式發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資本是經濟運行的血液,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必不可少的重要生產資源。湖北是傳統老工業基地,傳統工業改造、新型工業的培育發展等需要大量的資本供給。為了解決龐大的資本需求,我省應抓住武漢獲批國家中部中心城市這個重要機遇,加快申報建設國家級金融中心的工作,如重慶作為西部的金融中心,已成功獲批國家級金融中心。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專職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