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推進婦女手工制品產業化發展勢在必行

2014-09-15 00:58:55  
字體大小:【


湖北省婦女聯合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環保、個性、品質的生活,兼具以上特點的手工制品倍受人們青睞。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均手工制品的消費每年以近40%的速度遞增,全國小商品貿易成交額中20%以上為手工制品。在我省,95%以上的手工制品生產者為女性, 60%以上的手工制品企業為女性創辦。推進婦女手工制品產業化發展,對于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全省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發展前景看好
    省婦聯調查統計顯示,目前我省有婦女手工制品企業(工廠、作坊、實體等)1400多家,其中,正式注冊公司(企業)180家,正式注冊品牌或商標公司(企業)42家,吸納了13.9萬名婦女就業。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精品繁多、特色鮮明,在工藝禮品、旅游商品、室內裝飾、家居用品、休閑項目、慶典服務等市場都占有一席之地,呈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
    1、發展婦女手工制品是擴大婦女就業的有效途徑。手工制品以手工勞動為主,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就業容量大。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枝江步步升布藝、襄陽云錫柳編、黃梅挑花等企業,相對固定的用工婦女均在5000人以上。恩施土家山寨織錦工藝有限公司為100多名聾啞婦女、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孝昌縣女能人趙蘭華,與廣州一家外貿出口企業對口承接來料加工珠繡編織業務,培訓轉移了4000多名農村婦女勞動力。二是就業門檻低。大部分手工技能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上崗,有利于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單一的婦女就業。我省婦女手工制品吸納的多數是就業困難群體。三是就業方式靈活。從事手工制品生產多為“公司+大戶+個體”或“公司+基地+個體”的模式,計件付酬,工作時間和地點富有彈性,適應既需要工作又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就業。四是創業風險小。手工制品生產對廠房、設備等要求不高,是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微型項目,有利于包括女大學生在內的廣大婦女創業。
    2、發展婦女手工制品符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要求。反璞歸真、節能環保是手工制品的顯著特點,契合現代人的生活和消費理念,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手工制品大多以粗布、麻線、珍珠、貝殼、石材、柳藤、麥稈、核桃殼等為原料,有的取材甚至是廢棄的絲襪、衣布的邊角余料,能耗少,如“武當功夫鞋”就是以廢棄的山棕絲、老絲瓜為原材料,神農架核桃殼系列工藝品取材核桃外殼,變廢為寶;手工制品主要是通過編、織、鉤、刻、畫、貼等純手工制作,無污染,且市場需求廣泛,可謂是“小產品大市場”。
    3、發展婦女手工制品是弘揚荊楚文化的重要載體。荊楚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省婦女手工制品傳承著荊楚傳統文化,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如,西蘭卡普是傳承土家民族織錦工藝的精品代表,被全國婦聯等聯合授予“婦女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獎”;步步升手工養生布鞋推崇養生保健理念,入選上海世博“中國元素”;紅安大布、黃梅挑花等屬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漢繡、楚繡,民間絕活如布雕畫、淡水貝雕,時尚工藝如絲網花、布拼、紙花、立體毛線畫以及手工編織拖鞋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大力發展婦女手工制品,對于保護和開發荊楚文化遺產、弘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4、我省發展婦女手工制品基礎好。近年來,全省各級婦聯把發展婦女手工制品作為促進婦女創業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采取提供服務和扶持、組織開展展示展銷和推介宣傳活動、組建婦女手工制品聯誼會和專業協會等措施,積極協調資源、搭建平臺、爭取政策、優化環境,有力地推動了婦女手工制品規模化發展。

    二、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發展現狀堪憂
    目前,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生產已初步形成產業,但整體優勢不強,生產效率較低,經濟效益較差,產業發展緩慢。主要表現在:
    1、產業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省婦女手工制品規模企業不多,80%以上企業還是家庭作坊式的,分散經營,基本處于自由發展、各自為戰的松散狀態;研、產、銷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配合,沒有形成產業鏈條,成為發展瓶頸。
    2、產品質量不穩定。影響因素有三:一是從業者隊伍不穩定。因婦女手工制品就業門檻低、收入普遍不高,加上大部分從業者與企業之間屬于松散型的合作關系,企業對從業者的約束力不強,且手工制品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從業者自由度較大。二是缺乏必要的培訓。由于傳統的手工技藝不愿外傳,從業者之間的技術、信息交流不通暢,因此,掌握核心技能的人偏少。同時,因為手工從業者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松散,企業難以也不愿意對從業者進行系統的技能培訓。三是婦女手工制品品種單一、創新不夠、檔次不高,缺乏湖北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尤其是缺乏依托當地資源開發的手工制品項目等。
    3、品牌意識不強。我省1400多家婦女手工制品企業,正式注冊品牌或商標公司(企業)僅42家。傳統工藝漢繡、民間絕活如布雕畫等在國內外市場引起廣泛關注,許多作品獲得了國家級專利和各級各類博覽會大獎,但目前尚未注冊品牌或商標。

    三、推進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大力開發婦女手工制品,推進婦女手工制品產業化發展,是拓展文化品牌建設、擴大婦女就業、促進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建議:
    1、研究制定促進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建議以省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的名義,制定出臺促進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明確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職責,加強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完善促進我省婦女手工制品產業化發展的政策措施。
    2、扶持婦女手工制品企業做大做強。一是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各地要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婦女手工制品作為一張地方名片,通過在公務及對外交流活動中贈送特制禮品,或在國內外貿易展銷展示等方式方法,擴大婦女手工制品的影響。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和部門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以及《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時,要高度關注并適當向婦女手工制品企業傾斜。各級人大、政協要就文件落實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和檢查、視察。在各類文化創意、文化產業、旅游、商貿園區建設和項目實施中,要加大對婦女手工制品產業的關聯投入。要將手工制品技能培訓納入勞動、商務等部門的相關培訓項目并落實補貼政策。三是要促進婦女手工制品與旅游聯姻。以旅游帶動婦女手工制品發展,以婦女手工制品豐富旅游文化內涵。
    3、重視培育能人和精品。一是要重視婦女手工制品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婦女手工制品設計、營銷人才,特別是工藝設計人才。對于民間手工藝品能人巧匠,各級政府在大力宣傳的同時,要定期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鼓勵引導他們發揚光大傳統工藝。二是要培育婦女手工制品精品。引導科研院所及相關專家學者加強對婦女手工制品的研究,充分挖掘手工制品的文化內涵,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創新工藝,豐富品種,打造湖北婦女手工制品品牌。
    4、提高婦女手工制品行業組織化程度。要按照行業細分的原則,發揮省婦女手工制品聯誼會的作用,引導各地成立形式多樣的婦女手工制品專業協會、商會等民間組織,依托婦女手工制品骨干企業或女大戶,加強產品研發,開展咨詢培訓,組織市場調研,發布市場信息,開拓市場空間,制定技術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實現資源、市場、人才共享,有條件的地方要拓展到網絡加盟和區域合作,從而加快提高我省婦女手工制品行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建議農業、供銷社等部門將婦女手工制品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納入到政府關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相關政策之中,予以鼓勵和扶持。同時,注重發揮各專業合作組織在規范行業管理和維護從業者合法權益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形成婦女手工制品企業與婦女從業者之間和諧的勞動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