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在整個物價體系中,農產品價格是左右市場物價的基礎性價格,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群眾生活影響最為直接和明顯,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基本穩定對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和社會和諧穩定有著特殊意義。
多年來,我國農產品市場整體供需基本平衡,農產品價格變化相對穩定,但部分農產品價格卻一直未能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谷賤傷農、菜賤傷農、果賤傷農、蛋賤傷農、肉賤傷農等現象不斷出現。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農產品價格有漲有跌屬正常現象,但價格過大幅度波動,既影響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消費,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較大影響。特別是從2007年以來,我國大蒜、辣椒、綠豆、土豆、花菜、豬肉等農產品價格紛紛上演“過山車”行情,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
今后一個時期,受供需不平衡、居民膳食結構改善、成本推進等基本因素影響,再考慮到國家政策支持、流動性泛濫、國際市場影響等因素,農產品價格還會在一定范圍內上漲。政府要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目標,通過發展生產、搞活流通、加強監管、完善救濟等長遠措施來避免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以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為此建議:
1、做好區域生產規劃,保障均衡供給。供需失衡是物價波動的主要原因,滿足需求、均衡供給,是穩定市場物價的最根本措施。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產品價格是左右市場物價的重要價格,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是穩定經濟、穩定物價的重要前提。要在確保糧食、肉、蛋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和供給的同時,加強對一般農產品特別是“菜籃子”工程的產銷指導。一是要做好一般性農產品生產和“菜籃子”工程的全局性和區域性規劃,在發揮區域性資源優勢、降低產銷成本的前提下,保證生產和均衡供給。二是要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信息平臺,及時監測農產品生產規模并提供產銷信息,從而準確指導一般性農產品生產。三是要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土地流轉,鼓勵實行農業合作化生產,促進農村土地的規模經營,以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增強農民在農產品定價上的話語權。
2、努力降低流通、交易成本。流通是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橋梁,因此就存在流通成本問題。由于農產品單位價值比較低,損耗大,從生產到消費中要經過多道環節,加上進城交易中還需負擔租金、攤位費、進場費等,往往使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大大高于農產品本身的價格,使農產品在面對消費者時價格“暴漲”。因此,要保證農產品價格的基本穩定,就必須在流通環節把好關。一是要建立開放高效的市場,促進公平競爭。應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歡迎各地各類農產品進入本地市場,并通過競爭贏得市場份額。各類市場應降低門檻,減少費用,通過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從而保證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在市場生存并抑制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二是要減少流通環節,鼓勵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是降低農產品經營成本的有效手段。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勵針對不同人群提供差異化服務交易市場,鼓勵和支持“農超對接”,發展周末蔬菜直銷市場,加強服務農產品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農產品的流通費用和損耗。三是要減少農產品經營中存在的不合理收費。市場攤位費、超市進場費過重,不僅會給經營者帶來負擔,而且最終會通過農產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農貿市場建設,化解地價上漲推高攤位費的壓力,認真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減免針對農產品經營人的各項收費。
3、加強價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價格秩序是保持物價穩定的重要條件。從事農產品經營的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不規范、投機炒作、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的發生,以及虛構漲價信息的散布,會加劇農產品的供求矛盾,從而引發農產品價格的異常波動。因此,政府價格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依法加強價格監管,規范市場價格秩序。一是要加強對涉農生產資料如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的價格監管。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會增加農產品的生產成本,直接推高農產品價格。二是要依法打擊投機炒作農產品、散布農產品價格上漲信息和利用不正當手段操縱農產品價格的行為。三是要加強對農產品收購秩序的整治,加強對農產品交易市場的監管和服務,推進農產品價格信息的透明化,建立健全農產品價格信息發布機制,及時準確公布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
4、針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可能引起的后果進行適時的干預和救濟。受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最大的是弱勢群體,因此政府有責任進行調控和救濟,以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和穩定漲價預期。一是要推進和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使得享受社會救助的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二是要利用政府設立的價格調節基金完善重要商品的儲備制度和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制度,針對一些農產品季節性較強的特征,通過政府收儲和投放改變淡旺季結構性供求關系,以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三是要引導和扶持平價農貿超市建設,通過產銷對接,平價銷售群眾生活必需的農產品,如米、油、肉、禽、蔬菜等。運用價格調節基金對平價農貿超市承租經營場所給予租金補貼,對貸款自購經營場所給予適當貸款貼息,對產銷對接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給予適當補貼和貸款貼息。四是要加強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確保基本菜地面積和自給率得到逐步提高。要認真掌握“菜籃子”的生產情況,積極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結構,關注生產和供求變化,積極引導生產和市場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