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重要戰略決策。文化產業作為湖北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新興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強鄂臺兩地文化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是推進湖北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兩岸的文化產業擁有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合作潛力巨大。為此我們建議:
一、創辦鄂臺兩地文化產業高層論壇,搭建文化產業交流平臺
隨著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被賦予了新一輪的發展動力。湖北作為一個文化大省,擁有如神農文化、炎帝文化、盤龍文化、楚文化、道教文化、三峽文化、知音文化、三國文化、孝文化、首義文化、抗戰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文化產業發展大有可為。臺灣文化產業起步早,經驗多,注重與高新科技相結合,在創意、研發、行銷、品牌經營、市場運作等方面具有優勢;臺灣學者的相關理論研究有很好的基礎,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鄂臺兩地雖然搭建了一些交流合作平臺,如“武漢臺灣周”等,但是專門的文化產業方面的交流平臺還有所欠缺。創辦兩地之間的文化產業高層論壇,不僅可以擴大兩地間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內容和范圍,也為兩地在深入合作的過程中共謀對策及分享經驗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論壇可以當年兩地文化產業合作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主題,廣泛邀請兩地文化產業界的資深人士和專家學者集智聚力、共謀發展。
二、多措并舉,促進兩地文化產業交流
1、加強領導,制定規劃。由省政府成立領導小組或者確定責任部門,對鄂臺文化產業交流進行統籌協調。兩岸文教交流遠遠落后于經貿交流。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訂使經貿交流機制建立起來了,兩岸文教交流的機制目前還沒有形成,推動兩岸文教交流還缺乏總體規劃,開放幅度也有限。因此,我省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出臺促進鄂臺兩地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發展規劃。從理論政策研究、產業發展思路、文化資源條件、雙方市場調研、交流平臺搭建、合作機制構建、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規劃,引導兩地的學術機構和企業有選擇地開展對文化產業項目的研發。
2、認真學習借鑒兄弟省市與臺灣合作的經驗,加強政策扶持。目前一些兄弟省市在開展與臺灣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值得參考。如廣東計劃五年內建立“珠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圈”;重點發展數字內容、工業設計、文化傳媒、動漫制作、創意產品研發、咨詢策劃及設計創意等高端行業。中山市擬建兩岸文化產業園。廣西南寧“臺灣街”正在建設之中。臺商投資的桂林樂滿地休閑世界、愚自樂園國際藝術公園、玉林云天文化城等文化旅游項目已成為廣西旅游精品景區。湖北也可以制定更切合實際的政策對兩地文化產業合作進行扶持。在投資核準、信用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和申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省內企業同等的政策支持,同時建議對兩岸合作的項目給予3年左右更加優惠的政策扶持時間。對雙方市場開發、市場準入和互惠等方面探討新的政策途徑,成立推動兩地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專項發展資金、風險投資基金,建立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為投資機構處置無形資產提供保障,兩岸協商共設文化產業的獎項等。
3、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互相選擇或者共同開發文化產業項目。產業項目選擇是合作的核心。兩岸文化同中有異,必須認識到這種差異性,找到交流的兼容性。通過交流選擇合作項目,實行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突破,如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項目;民俗旅游與歷史文化旅游業的合作項目;博物館美術館的衍生產業及古玩市場的開發;以玉文化為代表的珠寶業市場聯盟;綜藝舞臺表演業的互相引進等等。重點選擇聯合開發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在項目選擇過程中,注意規避兩岸在意識形態上有分歧的領域。尋找共通性強的內容產品,形成有兩地特色的文化產品和產業鏈。
4、培育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鼓勵和引導兩地聯合組成各種風險投資基金。依托省、市臺商協會,引導臺資以多種形式投資湖北文化產業,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還可以采取針對兩岸合作項目的專項舉措,如在扶持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增加鼓勵臺資的項目,在完善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功能過程中增加臺灣內容,設立鄂臺文化產業發展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組建鄂臺文化產業合作促進會等。
5、培育和發展兩地共享的國際市場。無論是音樂、影視、舞臺劇,還是動漫、廣告等創意產業,兩岸都擁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合作開發外向型產品和拓寬海外市場,共創新的文化資源與文化產品,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是兩岸合作的主要方向。要大力推動在人才、創意、市場上與國際的接軌,如塑造世界級的漫畫家,名導演、戲曲大師、工藝大師等。聯合制定國際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重點研究未來十年文化產品的趨勢和特征,包括基于“三網融合”和“三屏合一”的數字內容產業、新媒體產業等,要在國際文化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鼓勵雙方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國際化品牌,促進國際市場的發展與共用。
6、在武漢光谷設立國際化的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重點支持兩岸合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園是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和制高點。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素來擁有令人稱羨的軟實力。“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十分活躍,兩岸各地包括武漢地區多所大學熱烈回應;兩岸在資金和創意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更有利于創意產品被世界所接受。湖北在支持動漫產業發展方面的力度很大,投入了大量資源。武漢已經建設了創意城街并正在積極規劃建設創意城市,建議光谷設立國際化的兩岸文化創意示范園區,聚集以動漫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積極歡迎臺灣的動漫產業、文化創意人來鄂合作或者設立公司,實現“市場主導,政府輔導”的運營模式,政府主要從產業發展戰略設計,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政策支持,發展資金扶持等方面創造條件,讓兩岸龍頭企業、合作、合資企業入駐,構建依附于它的產業鏈;企業重點是選擇主導產業,以及主導產業的組織形式和園區運作模式,集聚文化創意人才,培育一支懂營銷、懂法規、了解市場的文化創意隊伍。將文化創意產品的創作,生產、加工、銷售連成一片,使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有區域文化特色的研發、制造和銷售中心,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產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