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湖北省委員會
在黨中央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指導下,鄂臺文化交流迅速發展,已成為我省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特殊的重要領域,同時也是我省對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關系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鄂臺文化交流成效顯著。
一、近些年鄂臺文化交流的基本情況
1、辛亥首義文化的交流。由于首義文化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特殊重要意義,我省武昌首義文化對臺交流已成為鄂臺文化交流中的最響亮的品牌。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與臺北國父紀念館交流往來密切,已三次赴臺舉辦展覽。1997年舉辦《孫中山與武昌首義》展覽,2010年舉辦《辛亥百年頌中山—孫中山與湖北特展》;2011年舉辦《流年似水—舊上海廣告月份牌寫真展》,在島內均引起熱烈反響。作為展覽交流回訪,臺北國父紀念館2010年6月來我省成功舉辦《孫中山與臺灣展》。此外,借助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的方式,與臺灣博物館界實現了經常性交流互訪。二是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上的鄂臺學術交流。辛亥革命史研究已成為湖北的學術品牌,影響遠播海內外。我省已經主辦了三屆大型紀念辛亥革命國際學術討論會,學術成果豐富,對臺灣的相關研究具有積極影響。三是諸多臺灣的中國國民黨政要參訪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1988年10月,原國民黨中央常委、臺灣立法委員、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胡秋原參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此后,李煥、郝柏村、唐飛、王作榮,國民黨副主席蔣仲林、蔣孝嚴、江丙坤,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還有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參觀訪問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我省舉辦了一系列重要紀念慶典活動,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島內重要客人出席紀念活動,在鄂臺文化交流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2、武當道家文化的交流。武當道教是鄂臺民間信仰交流乃至兩岸道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臺灣道教信眾約1000萬,全島登記在案的專門祀奉真武大帝的宮廟有682座,另有4700多座宮廟祀奉有真武大帝神像。臺灣道教界認同武當山道教是臺灣道教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信仰的祖庭。一是每年臺灣道教界都有個人或組團多次上武當山拜訪祖庭。據不完全統計,從1988年以來,已有臺灣800多個朝圣謁祖團到武當山進香,其所代表的主要宮觀廟宇500多家,進香信眾10多萬人次。二是我省道教界赴臺從事道教法事活動和道教音樂、道教武術演出,附帶道教醫術,足跡遍布臺灣各地。近十年來,武當山道教協會幾乎每年應邀赴臺舉辦二至三次法事活動。每年玄天上帝誕辰的三月三,成道的九月九,臺灣來武當山朝拜的人有數千之多;臺灣谷關大道院和武當山道協每年共同舉行兩次法事活動,已形成常例。三是道教文化交流順勢而起,鄂臺道教界、學術界的交流也日益頻繁。2010年3月,臺灣媒體20多名記者組成采訪團到武當山采風,返臺后宣傳武當山的古建筑群、道家文化底蘊、武當武術、生態景觀等,社會影響廣泛。四是建立了比較穩定的交流平臺。目前,武當山道教協會與臺灣中華道教玄天上帝弘道協會、臺灣省道教會、高雄道德院、中華玄門道脈圣事會、玄天上帝研究會等道教組織都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和溝通渠道。武當山道協和臺灣方面還組織發起成立了臺灣“武當文化研究會”,并正在籌備組織“世界玄天上帝信仰聯誼會”。這是繼全國山東臺兒莊之后國臺辦授予的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3、楚文化(文博)、表演藝術、展覽藝術的交流。近些年鄂臺文博交流日趨頻繁。1998年11月,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省博物館為臺北鴻禧美術館精心復制的全套“曾侯乙編鐘”成功落戶寶島臺灣。省博物館繼1997年在鴻禧、高雄美術館成功舉辦《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珍品展》之后,2008至2009年,先后從臺北歷史博物館、臺北鴻禧美術館引進《南張北溥》、《宇宙心印》、《物我觀照》等展覽,均取得成功。2010年,省博物館《劍舞楚天—越王勾踐劍暨湖北出土楚文物精品展》在臺灣博物館展出,受到臺灣觀眾的熱烈追捧。2009年,省博物館還與臺北歷史博物館結為姊妹館。
近幾年來,鄂臺表演、展覽領域交流也是日趨頻繁。2005年至2006年,由湖北省民間藝術團與臺灣九族文化村藝術團、臺灣周凱劇場基金會、臺北國立藝術大學聯合編排的大型綜藝晚會《中華一家親》,先后赴16個省市共演出了760場,近百家新聞媒體給予了充分報道。這一合作模式也受到了臺灣文化產業界的廣泛關注,為我省與臺灣在文藝演出領域的合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2010年,我省赴臺舉辦了專場文藝演出“荊風楚韻”,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了《辛亥百年頌中山—中山先生與湖北特展》、《山河呼喚—周韶華藝術展》、《荊楚記憶—湖北民間美術展》等展覽,臺灣媒體給予了正面報道和高度評價。
二、促進鄂臺文化交流的幾點建議
1、加強領導,創新工作機制。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鄂臺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認識。兩岸文化交流,說到底,就是要解決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認同的問題,或者說,解決兩岸同胞“心連心”的問題,這在兩岸和平發展、最終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二是要組建領導機構,建立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三是要與臺灣島內相關文化機構、團體加強合作,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商的管道和機制。
2、制定規劃,重點推進,打造品牌。鄂臺文化交流的范圍廣泛,渠道多樣,但缺乏統一的長遠規劃。我們建議,由相關部門負責,組建專班,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鄂臺文化交流的五年規劃。一是要充分發揮我省文化資源的優勢與特色,結合兩岸交流的現狀,確定重點領域、項目,如武昌首義文化、武當道教文化、鄂東禪宗文化、隨州炎帝文化、文物博物館、教育、科技、中醫藥、文化產業等。二是要在重點推進的過程中,打造鄂臺文化交流的品牌。武昌首義文化、武當道教文化、隨州炎帝文化已經成為“品牌”,下一步是要保護好品牌,發揮品牌的作用,擴大影響。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打造新品牌。三是要給予政策、資金的扶持。建議設立鄂臺文化交流的專項資金,支持重點領域和項目。
3、辦好武當道教“玄天上帝金身赴臺巡境”活動。2010年國家宗教局批準,武當山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神像赴臺巡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正在積極籌備。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籌備工作尚存在統籌協調和資金不足等困難。我們建議:一是借鑒陜西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巡展”的成功經驗,組建由省領導負責的領導機構,宗教、涉臺、文物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并組建工作專班。二是抓緊籌集資金,積極爭取中央相關部門資金支持,同時地方財政應給予大力扶持。三是積極與臺灣道教界及相關方面協商,爭取2012年下半年促成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神像赴臺巡境。
4、加強武當山“海峽兩岸建立基地”建設。2010年10月,武當山被國臺辦授予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是中西部唯一的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由于武當道教在臺灣島內的特殊地位與影響,設立這個“基地”可以認為是對臺文化交流中的一個戰略決策。我們建議,在完成今年的辛亥革命百年慶典之后,應認真謀劃武當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對臺文化交流中特殊作用。現在,山東的做法是,由省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組建臺兒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領導機構。我省可以借鑒山東的經驗,一是成立領導機構,建立相關部門及市、區協調機制。二是制定規劃,明確重點,分步實施。三是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同時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建設。武當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應該成為我省對臺文化交流長遠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