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強保障性住房管理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2014-09-15 00:58:45  
字體大小:【


臺盟湖北省委員會

    保障性住房建設,關系到千家萬戶,社會高度關注,是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至“十二五”期末,我省將建成100萬套保障性住房,覆蓋全省20%的城鎮家庭。保障性住房要建設好,更要分配好、管理好。省臺盟組織專班到省直相關部門與市縣就我省保障性住房管理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特提出以下建議:
    1、制訂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規和管理辦法。目前,我省各地保障性住房管理已探索出一些好經驗,全省也召開了專門的工作會議。但隨著住房保障工作的快速發展,建房與保障對象的快速增加,相關管理問題日益凸顯。我們在調研時,各地都有同志反映,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障。比如說,騙保申請怎么處理,廉租戶不交租金、物業費怎么辦,住戶經濟收入改善了如何退出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法律依據。為此,我們建議:一是啟動我省保障性住房的立法工作,盡快出臺我省保障性住房的地方性法規。可以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湖北的實際,借鑒江蘇、深圳、廈門等省市已經出臺保障性住房條例的經驗,制定我省的地方性法規,依法建立起一個更科學、更規范、更公正、更有公信力和執行力的住房保障體系,為住房保障工作的健康、穩定、持續開展提供法律支撐。二是在啟動地方立法的同時,省政府可以先行出臺我省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2011年8月,陜西省政府出臺了《陜西省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試行)》。我省不少地方也已形成了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成功經驗,省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政府規章的形式加以總結和規范。省政府制定的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應明確規定保障性住房享受對象與政府主管部門雙方的權利、責任與義務,保障房的建造、質檢、分配管理到退出的程序,以及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等。
    2、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機構和管理機制。實施住房保障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具體體現。因此,必須要有一個法定的專門機構來組織實施,同時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目前,我省各地從事住房保障工作的部門,主要是房產行政主管機構下設的房改辦,人員較少,力量薄弱,難以滿足日益繁重的住房保障工作的需要。為此建議:一是成立政策指導與具體業務相分離的雙層機構。以房改辦為基礎,轉型為住房保障辦,負責保障房政策的制定和監督實施;在原來的廉租房管理中心或經濟適用房管理中心基礎上,成立住房保障中心,統籌行使住房保障業務職能。落實該機構人員編制、職能職責、工作經費,明確規定該機構負責住房保障重大事項的審議、協調、指導和決策。二是在保障房運營管理機制上,要改革創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運用市場機制,探索管理新模式、新方式,如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管理,用招標的方式選取社會機構、物業公司參與保障房運營管理,建立信譽評級制度,優勝劣汰,逐步形成專業化的高水平的有一定規模的“托管公司”。政府機構主要是管好保障對象的準入與退出,而住房的物業管理應由社會機構、托管公司來管理,當然政府機構還要履行指導、監管的職責,以保障物業管理的服務質量。

    3、盡快建立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統。隨著保障對象的擴大,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更顯重要。應盡快建立包括保障性住房基本信息和保障對象的家庭人口、住房和經濟狀況的基本信息在內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統,一戶一個檔案,實行動態監測。這是保證保障房分配公平和動態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目前,各地反映保障對象收入變化的信息采集比較困難,各市縣應高度重視,加強組織協調,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房管部門負責,公安、民政、金融、信訪等部門配合,盡快建立和完善動態的管理信息系統。
    4、預留保障性住房管理專項資金。保障房的入住對象都是生活困難的低收入人群,無力承擔或全部承擔物業管理等相關后期費用。而保障房交付使用之后的保潔、維護、修繕、管理等工作又需要大量資金。解決這個問題,應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我們建議,在籌集建房資金的時候,就應考慮到預留后續的管理、維護專項資金。在國家規定的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的10%、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的結余部分和財政性資金足額安排等項目到位的前提下,在全省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平臺搭建成型的基礎上,單列專項資金用于保障房交付使用后的管理和維護。
    5、提高保障性住房小區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保障性住房的惠民作用,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我們建議:一是探索采取制度管理和住戶自我管理相結合、政府管理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的方式,以入住戶自我管理為重點,逐步構建“共參與、可承受”的保障性住房物業管理框架。二是考慮入住戶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房社區盡量多安排一些低保、社保、助殘、幫困等相關公共服務項目。三是創新觀念,加強保障房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建立“氛圍融洽、鄰里和諧”的人文管理體系。開展社區文化活動,表彰道德模范,使困難家庭保障房小區中能夠得到鄰里的關心、社區的關愛,能夠有體面、有尊嚴地生活,以住房條件的改善為契機,推動困難群體生活品質的提升,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