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借鑒“黃石模式”推進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建議

2014-09-15 00:58:44  
字體大小:【


周漢生  委員

    住房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價值大、使用期長,既是人民的生活保障,又是普通居民家庭最大的有形資產。由于市場機制的有限性,單純依靠市場機制來調節住房的發展是不夠的,政府必須對部分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各種方式的支持,即政府運用“看得見的手”,在社會二次分配中對住房分配實行干預政策,以保證社會公平。國務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與湖北省簽訂了2011年保證性安居工程目標責任書,下達任務為36.86萬套(戶),其中發放租賃住房補貼4萬戶;實物建房32.86萬套。目前計劃完成情況良好,但未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任務仍然任重道遠。

    一、黃石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基本情況
    黃石市是國家住建部批準的全國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建設和國家開發銀行開發性金融支持住房保障體系建設“雙試點”城市。該市住房保障工作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09年以前)是廉租住房保障階段,以解決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為保障目標,采取實物配租與租賃補貼相結合的保障形式,主要保障產品為政府投資建設的廉租住房,輔之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部分企業建設集資房,同時推動棚戶區改造工作;第二階段(2009年以來)是公共租賃住房保障階段。兩年來,黃石市搶抓機遇,逐步探索出了“一個籃子歸并、一個口子保障、一個通道轉換、一個平臺匯集、一個杠桿調節”的“五個一”的住房保障模式,并初步形成了“三大效應”,即:住房保障資金放大效應,促進了公租房的建設和運營,破解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融資難題;保障托底效應,確保了住房保障的公益性取向,實現了對住房保障群體的全覆蓋;城市建設疊加效應,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形象,推進了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湖北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相繼對黃石經驗進行了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總結了住房保障的“黃石模式”,李克強副總理先后兩次作了重要批示。

    二、借鑒“黃石模式”、推進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建議
    1、加快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頂層設計,為全省住房保障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和引導。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是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難題的有效途徑,但由于缺乏政策依據作支撐,導致一些地方對改革舉棋不定,社會力量對參與保障房建設觀望等待,人民群眾對解決住房難心存疑慮、信心不足,客觀上壓制了改革動力和發展潛力。黃石從本地實際出發,將全市原國有直管公房(含財政投資住房)、已交付的廉租房、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自管住房等,全部清理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一個籃子”管理,提高了規劃、建設、管理保障性住房的效率,整合了公共資源,為后續的改革打下了基礎。建議我省及時總結黃石等地好的作法,在國家現有政策法規的基礎上,著手住房保障法律法規的研究,全面解決各地在住房保障制度上的各自為政、缺乏系統考慮的問題,率先在全國走出一條符合湖北實際的新路子,使我省住房保障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續發展的軌道。
    2、加強保障房的分配和管理機制研究,確保保障性住房改革順利推進。保障房如何做到公平分配、科學管理是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從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來看,短時間內實現居民財產透明管理有很大難度,也使得公平問題成為住房保障工作的薄弱環節。黃石市通過“一個口子”(住房保障中心)保障、“一個杠桿”調節,既實現了對各類住房保障對象實行全覆蓋,又有效促進社會公平。具體做法是:住房保障中心按照承租戶的收入、住房及身份情況,分類核定發放補貼,將“暗補”變“明補”,最大限度杜絕暗箱操作和分配不公,兼顧住房保障工作的效率與公平;實行“市場租金、分類補貼、租補分離”的運作機制,實行“補貼收入定、租金市場定、進退自己定”,解決了退出難題。同時,與武漢大學等單位合作,在原有的房產綜合信息系統基礎上,以“簡單、高效、公平、透明”為原則,創新升級了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補貼申請的審核、物業管理等在內的公共租賃住房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與房屋登記、房屋租賃、物業管理等系統的無縫對接,促進公共租賃住房“以需定建、以圖管房、以房管人”的規范化管理。建議省里在廉租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以數字城市為載體,加強住房保障數字化信息化系統建設,進一步整合民政、人保、公安、工商、銀行、證券等部門資源,進一步加強居民征信系統建設,加快實現住房保障工作的動態、透明和公正管理。
    3、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系統性和標準化研究,發揮保障性安居工程綜合效應。保障房不僅僅要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還應在解決老百姓工作和生活方面發揮應用的功能,最大程度發揮保障房的綜合效應,體現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民本理念。建議我省借鑒黃石市“要讓棚戶區老百姓一步奔小康”的做法,對保障房建設的規劃選址、配套設施、建筑規格以及創業環境等制定評估標準。同時,加強保障房質量管理,定時跟蹤檢查,提高工程質量,確保老百姓住上“致富房”、“放心房”。
    4、加大保障性住房資金投入,多方籌措保障房建設資金。保障性住房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中央投資補助資金有限,僅靠地方政府財力,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缺口大。黃石市政府將4000萬元貨幣資本金和國有住房資產7500萬元,以及各類國有住房等優質資產整合打包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投融資專業平臺——眾邦城市住房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以雄厚資本為后盾,以政策性資金投入、租金收入、配套設施經營收入以及商業開發為資金流保障,吸引帶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投入,實行多股力量一個平臺匯集。同時,創新了“共有產權”的概念,在保障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的前提下,向有條件自愿購買的保障對象逐步出售部分產權,實現可租可售、邊租邊售、租售結合,打通了由“租”到“有”的產權通道,既解決了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難題,又實現了住房保障建設資金滾動循環發展。試點兩年來,黃石市完成了2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資金籌集,融資平臺注冊資本金由組建時的1.15億元擴大到5億元,累計融資、吸納和帶動各類社會資本10億元,并從單一的投融資功能逐步向融資、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政府主導+專業平臺+市場運作+滾動發展”的機制初步形成。這種做法值得借鑒和參考。但地方政府也因此背負了較大的資金投入壓力和還息償債壓力,導致地方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平臺的資金鏈還比較脆弱。建議省財政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建立激勵性的資金配套機制,促進住房保障改革發展。
    5、加快建立保障性住房區域平衡機制,促進住房保障均衡健康發展。保障性住房是稀缺資源,地方政府優先保障本地居民無可非議,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戶籍限制逐步放開,城市人口流轉日益頻繁,對如何平衡各地資金扶持和資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課題。建議一方面對勞動力輸入大的地方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平衡區域間住房保障壓力;另一方面借鑒黃石市級統籌“補人頭”的做法,逐步建立省級統籌直接補貼到人的保障性住房轉移支付機制。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保障性住房建設軟環境?!笆濉睍r期是我省大規模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關鍵時期。建議省里參照黃石做法,出臺《進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實施意見》,作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期和過渡期的指導性意見,出臺一攬子相關政策,優化配置政策資源,開通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精簡項目審批環節。尤其在頂層設計未出臺之前,對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土地供應、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讓凈收益計提資金、政策性基金減免、服務性收費優惠等各項政策予以明確和落實,加快形成有利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良好氛圍,既調動各地政府的積極性,也調動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民建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委,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