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創新社會管理強化艾滋病與精神疾病防控確保公共安全

2014-09-15 00:58:42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焦紅  委員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發揮社會管理合力,突出解決好公共安全問題,在當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艾滋病與精神疾病(以下稱“兩病”)對公眾健康、社會秩序和人身安全具有較大的潛在危害性,是特殊人群管理的難點和重點。加強這兩類特殊人群的社會管理,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控制“兩病”可能對社會帶來的威脅,確保公共安全,是當前加強社會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更是建設“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

    一、基本情況
    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艾滋病防治和精神衛生工作,全省艾滋病疫情由2002年居全國第7位降低至現在的第10位,重性精神疾病肇事肇禍現象一定程度得到了遏制。但是,由于影響艾滋病傳播和精神疾病發病的因素十分復雜,“兩病”群體基數較大,據統計,截止2011年10月底,全省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627人,登記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萬人,加強艾滋病防治和精神衛生工作形勢仍然嚴峻,任重而道遠。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兩病”患者的社會管理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
    1、對“兩病”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責任落實不到位。一些地區和部門的領導認為公布艾滋病疫情會影響當地的投資環境,不愿意公開宣傳和開展防治工作;部分領導干部和部門對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禍行為和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的高危行為防范意識不強,認為不會對當地社會經濟構成嚴重危害,防治工作力度不大;部分地方工作方法簡單,不注重科學防治,導致艾滋病防治“四免一關懷”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進展不平衡,精神病人治療、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相當部分潛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重性精神病人未能浮出水面,游離于社會管理系統之外。

    2、部門之間協作不夠,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目前,一方面,我省艾滋病的防治雖然初步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局面,但是一些部門在工作中仍然是被動應付,相關工作的指導思想依然是“整治思維”,工作部署習慣于“突擊行動”,甚至根本沒有認識到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共同義務。特別是精神病人群的預防和治療以及處理精神病人肇事肇禍問題,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安、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整體聯動,進而實現整合各部門職能,形成工作合力,最終達到協調配合、整體聯動工作實效,但我省至今仍未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另一方面,民間組織在艾滋病感染者的高危行為干預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咨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政府部門職能的有效補充,但許多民間組織受現行政策影響,面臨“無主管單位、無合法身份、無資金扶持”的“三無”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會力量關心關愛“兩病”群體積極性。

    3、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人文關懷力度不夠。當前,民政、衛生、財政等部門已經建立起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救助和醫療救治政策保障體系,但“兩病”治療費用高昂,現行醫保政策沒有將艾滋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許多享受醫保的病人家庭連入院門檻費和門診自費部分都無法承擔。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提高了重性精神疾病報銷比例并出臺了相應政策,但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尚未提高報銷比例,相當部分“兩病”病人無法得到有效治療。同時,由于艾滋病防治和精神衛生知識普及不夠,社會偏見和歧視現象嚴重,也導致“兩病”病人和家庭不敢公開個人信息,不愿意或者不敢接受治療和干預,甚至放棄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雖然相關部門出臺了許多鼓勵就業的政策措施,但沒有專門設計適宜于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點的支持性措施,不能從源頭上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4、工作經費投入不足,與防治工作需求不適應。目前,全省尚有28個縣(市)沒有精神衛生服務機構和人員,有35個縣(市)的精神衛生機構住院病人人滿為患,急需要改擴建。近年來,艾滋病疫情和物價水平都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全省艾滋病防治專項經費補助標準還停留在2004年的水平,與當前的防控工作需求不相適應。

    三、建議
    1、落實政府責任,切實加強兩類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領導。加強兩類特殊人群的管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落實政府責任,發揮部門作用,依靠群眾力量,促進社會建設。建議成立由政府領導牽頭,公安、衛生、民政、殘聯、勞動保障、財政等部門參加的“兩病”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信息交流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工作責任機制、檢查督導機制,重點患者解困和穩控機制,切實加強領導,完善服務體系,改善服務質量,提高依法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保障機制,將關心關愛措施落到實處。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對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醫藥費用報銷比例,對患者報銷后的自費部分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對“三無”和流浪患者的醫療救治,采取綜合措施,實行全額報銷,鼓勵醫療機構積極收治病人。符合條件的“兩病”患者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時,取消公示等不利于保護患者隱私的規定,鼓勵患者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建立適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參加生產勞動與自身康復相結合的“工療”機構,支持他們生產自救,努力消除精神病人流浪乞討現象。

    3、實施網格化管理,提供全程全覆蓋的人性化服務。根據現有“兩病”患者信息,按照網格化管理的要求,成立專班,實行包保責任制。工作專班按照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進村入戶全面掌握患者的利益訴求。按照“三個不能”(不能將矛盾激化、不能將病人邊緣化、不能將方法簡單化)的原則,采取“五不”(不恐懼、不歧視、不回避、不厭煩、不放棄)、“三心”(誠心、耐心、以心換心)工作法,誠心實意與“兩病”患者及其家屬或監護人交朋友,著力在“情”字上做文章,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4、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構建“兩病”防控社會管理工作格局。在“兩病”的防治工作中,要有效整合各種社會管理資源,團結和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職能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配合;培養公民的參與意識、拓寬公眾的參與渠道、規范公眾的參與行為。鑒于此,建議要堅持一手積極引導發展、一手嚴格依法管理的方針,確保社會組織成為黨委、政府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補充。相關部門要加強與從事艾滋病防控和精神衛生的社區、民間各類組織的溝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更好地鼓勵、支持和引導他們參與防治工作。要充分利用社區中熱心公眾事務的離退休人員、社區共建單位中適合從事“兩病”防控工作的人員,包括專家、學者等,特別是有心理學、醫學等背景的人士,以及具有專業知識的青年志愿人員,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推動防治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5、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兩病”防治工作能力。一是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將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二五”規劃,確保每縣建有一所政府舉辦的精神衛生中心,并認真落實財政補助政策。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將艾滋病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識納入全科醫師、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和各級各類醫師培訓培養內容,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兩病”防治能力。二是深入推進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實施消除歧視行動,普及防治知識,不斷提高廣大群眾自我防控意識;推進主動篩查行動,及時發現疫情,不斷提高干預工作的針對性;實施“源頭治理”行動,不斷創新感染者和高危人群管理措施,消除疫情傳播隱患;強化阻斷傳播行動,努力減輕危害,遏制疫情上升。三是建立重性精神疾病預警和聯動管理機制。推廣隨州市曾都區經驗,在普遍建立健康檔案的基礎上,根據居家治療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采取“四色預警”辦法,為監護人和相關部門提供簡便的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禍傾向識別辦法和易于操作的預警管理措施。同時,對患者的監護人發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關愛卡”,實行社區醫生、治保主任、民政干事、包片民警、定點醫院“五方聯動”。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委,省衛生廳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