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豐富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對策建議

2014-09-15 00:58:31  
字體大小:【

 

共青團湖北省委員會

    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與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融入城市和個人全面發展密切相關,與和諧社會建設關系緊密。2011年9月至11月,我們選擇武漢、鄂州、孝感、荊門四地,開展了“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狀況”專題調研,調查樣本1800份。調查了解到,我省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特征:一是男性比例較高,年齡普遍較輕。男性占54.6%。年齡18至25歲之間者占49.8%,未婚者占57.3%。二是學歷相對較高,行業分布集中。中專、高中學歷占37.4%,大專及以上文化學歷者34.9%。主要從事制造業和餐飲服務業。三是工齡普遍不長,工資收入較低。外出打工時間為1至3年者占35.3%;3至5年者占20.5%。49.8%的人工資在1001元至2000元,26.5%的人工資在2001至3000元。四是工作任務繁重,閑暇時間不多。每周工作天數5-6天者占78.7%,每周工作7天者占19.4%。日工作時間為8至10小時的占59%,10小時以上的為8%。

    一、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狀況
    1、文化娛樂生活比較單一,時間不夠充足,但追求現代娛樂方式。調查顯示,在新生代農民工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中,首選是上網,其次是看電視、電影和逛街。在活動時間上,每天1—2小時的占43.8%,2—3小時的占26.1%。有62.4%的人擁有手機,而擁有電腦、電視設備的人分別占總人數的62.3%、56.3%。

    2、婚戀交友范圍較窄,年齡偏小,但相識方式上趨于多元化。調查顯示,在戀愛對象上,同學、老鄉、同事分別為28.1%、17.8%和13.5%。29.3%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初戀年齡在18周歲以下,47.4%的初戀年齡在19—22周歲之間。由于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及網絡、手機等通訊手段的發展,人們認識戀愛對象的方式也在多元化,父母、親戚朋友介紹等傳統方式不再占據主要地位,網絡戀愛、婚介所牽線等現代婚戀方式占較大比例。

    3、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心理問題普遍存在,但心理健康受關注少。調查顯示,96.8%的新生代農民工承受著較大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占71.2%,其次為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面對壓力,37.9%的新生代農民工選擇順其自然,34.4%的人會向朋友或同事傾訴,24.5%的人向家人傾訴。由于壓力的影響,近半數的農民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僅有9.2%的新生代農民工反映其單位會為其提供心理健康援助,90.8%的農民工反映其單位沒有提供,或是不清楚。

    二、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影響因素
    調查了解到,出生于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大部分不喜歡和不愿接受“農民工”這個稱呼,他們融入城市的愿望強烈,代際新特點明顯。從掌握的情況看,主要可以歸納為學習成長需求、創業就業需求、組織歸屬需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其中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訴求突出,體現為“三渴望”:一是渴望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增加文化娛樂的硬件設施,以滿足其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體驗;二是渴望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多組織相親聯誼活動搭建交友平臺,以滿足其婚戀需求;三是渴望能夠掌握相應的心理調節方法并得到專業的心理援助服務,培養陽光心態,以滿足身心協調發展的需求。

    調查分析表明,影響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因素主要有:
    1、城鄉二元社會體制。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城鄉二元壁壘將城鄉居民分成了兩種不同的社會身份,這兩種不同的身份存在的差別將具有農村身份的居民隔離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之外,導致進城的農民工總體上無法融入城市。
    2、“資強勞弱”的勞動關系格局。在當前“強資本”與“弱勞工”的勞動關系格局下,超時勞動成普遍現象,勞動力價格水平嚴重偏低,克扣拖欠工資的現象也較常見,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生活和基本文化權益被企業所忽視。
    3、精神文化關懷政策的缺失。近些年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相應的政府部門為解決農民工就業、流動等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由于對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現行政策中,仍然沒有專門關于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政策內容。

    三、豐富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對策建議
    1、強化政府主導作用。首先,改革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取消對農民工的種種限制性、歧視性規定,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為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切實保障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落實,構筑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第三,調整就業制度,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維護新生代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第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全面、供給平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發揮用人單位的積極作用。一是用人單位要更加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文化活動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嚴格遵守勞動法各項規定,努力為農民工創造寬松的工作環境。二是用人單位多為新生代農民工組織開展交友聯誼活動,為解決婚姻問題創造條件。三是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針對農民工心理壓力和精神焦慮等問題進行心理疏導和情感輔導,化解農民工各種不良的情緒矛盾。

    3、努力提升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素質。一是提高自身競爭能力。新生代農民工要積極參加由各級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用工單位開展的各類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增強自主解決自身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的能力。二是掌握法律知識,了解熟悉維權途徑。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三是轉變思想觀念。摒棄不良生活習慣,主動嘗試文明生活方式,努力適應城市生活。

    4、全社會積極參與。一是充分發揮農民工聯席會議的組織優勢,協調相關部門,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系列問題,定期開展對話交流活動,并邀請研究機構開展調研,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政策思路和改進措施。二是加強組織建設和上下互動,在新生代農民工集中的企業建立工青婦組織并發揮活力,構建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組織支持網絡。三是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組織開展符合農民工特點的、農民工自發主導的文化娛樂活動,創新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