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堅持依靠科技創新著力推進湖北跨越式發展——鐵四院科技創新的調查與思考

2014-09-15 00:58:26  
字體大小:【

 

湖北省政協科協界


    我國高速鐵路的勘察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管理悉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典型范例。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作為我國高鐵創新的企業主體之一,先后承擔了滬漢蓉、武廣、鄭西、東部沿海、京滬等一大批高標準鐵路的勘察設計,實屬當今世界上高速鐵路建設科技創新的領軍者。6月中旬,省政協科協界別部分委員學習考察了該院科技創新的情況,大家感到獲益匪淺,同時,委員們還就學習借鑒鐵四院經驗,依靠科技創新推進湖北跨越式發展提出若干意見和建議。

    一、基本經驗
    成立于1953年的鐵四院,是國家大型綜合勘察設計龍頭企業,在全國勘察設計百強企業中排名中始終位居前列。一是科技隊伍實力雄厚。現擁有教授級高工189人、高級工程師1129人。二是技術主導地位增強。建院58年來,總共勘察設計55000余公里鐵路,占全國鐵路勘察設計任務的三分之一。三是自主創新碩果累累。“十一五”期間,累計科技投入4.47億元,承擔鐵道部科研課題70項、股份公司科研課題25項,集團公司自主立項開展科研、軟件、標準設計、業務建設課題研究共1086項。四是科技品牌日漸增多。形成了路網規劃、鐵路樞紐、復雜山區鐵路、軌道交通、現代化鐵路站房、水底隧道、路基工程、橋梁工程、高速動車檢修基地、四電集成、環境影響評價等10余項主要技術品牌。

    近些年來,鐵四院在科技創新方面積累了不少可資借鑒的經驗:
    1、努力營造科技創新環境,追蹤世界最前沿行業技術。一是創新觀念強、視野寬、謀劃早。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該院就開始對高速鐵路的研究,累計派出210批次1100余人次赴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考察高速鐵路設計、建設和維修技術。他們結合北京至九江鐵路項目時速160公里速度目標值進行可行性研究,廣泛地收集國內外高速鐵路技術資料和研究成果,編制了《高速鐵路》一書。二是努力營造科技創新環境,制定企業內部科技創新、科技管理辦法,鼓勵科技人員追蹤世界前沿行業技術。三是成立院高速鐵路動車組列車設計研究室,建立科技創新機制,開展高鐵技術方面的基礎研究和創新技術研究。四是整合科技資源,選用科技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人員承擔高鐵勘察設計任務,在生產實踐中開展高鐵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鐵四院先后四次對京滬高速鐵路進行勘察設計,編制了《京滬高速鐵路徐州至上海段可行性研究報告》。

    2、正確處理學習、吸收和自主研發的關系,重點突破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鐵四院不斷虛心學習、吸收和利用國內外成熟技術和智力,并結合自身實際,加強高速鐵路勘察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創新。近年來,不僅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而且還與法國、德國、日本、丹麥等國家的國際知名工程咨詢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均獲得豐碩成果。鐵四院注重自主研發,堅持不懈攻克高鐵勘測設計中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經過長期潛心研究、刻苦攻關和系統創新,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技術優勢,在產品技術工藝、品質控制、前瞻性技術研發等方面創造和積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經驗。

    3、緊密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強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是結合生產經營需求,組織相關學科、專業開展科技創新,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二是針對勘察設計關鍵技術難題,組織相關科技人員有針對性進行研究探索,力爭解決其中的核心問題和關鍵技術。三是開展科技咨詢、決策咨詢活動,讓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在武廣高鐵建設項目中,鐵四院承擔了17項部控科研項目、9項中國鐵建股份公司科研項目,并自主立項69項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及時應用于工程勘察設計實踐。

    4、實施人才興企戰略,促進創新型人才成長。鐵四院在培養、使用創新型人才工作中,一是實施高學歷、高素質創新科技人才建設,培養和造就各學科專業技術帶頭人和科技領軍人才。二是努力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讓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三是堅持用當適任、用當其時、用當盡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創新作用。把人才素質能力與崗位需求結合起來,及時發現、大膽起用各類人才,讓各類人才各施所長、各盡其能。

    二、若干建議
    為了更好地學習借鑒鐵四院科技創新的先進經驗,充分發揮我省教科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湖北科學發展和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委員們提出了如下意見和建議:

    1、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全省科技創新。今年6月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時強調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湖北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相對集中,科教優勢比較明顯,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大作為。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重點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要以建設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省,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這是總書記對湖北科技創新寄予的厚望,也是總書記交給湖北一項光榮戰略任務。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和科研院所都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堅定不移抓好落實,著力推進全省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

    2、著力構建科技創新的寬松環境,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為了充分發揮我省科教優勢,委員們建議,第一,要加大科技創新政策文件精神宣傳和落實的廣度。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速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主管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并盡快制定相關配套實施辦法,使其細致化和具體化,更加富有針對性、規范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企業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研發設備加速折舊、所得稅減免等激勵政策,完善和落實政府采購及首購政策。實施知識產權質押等鼓勵創新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優先采用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第三,要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把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全省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大張旗鼓地獎勵創造了重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科技成果。同時,還要不失時機地表彰獎勵那些積極主動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不斷將全省的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引向深入。

    3、不斷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了從根本解決我省科技成果在本省轉化利用少的問題,委員們建議,首要的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培育創新主體,制定企業梯隊培養規劃。鼓勵和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積極應用創新成果,引領行業自主創新;扶持一批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一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專項行動,著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產學研合作的利益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或研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新型創新組織,鼓勵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要以加快科技創新資源整合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為重點,不斷探索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新路徑、新模式,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方面,科研院所和大學在科技創新的選題、立項上務必堅持實踐第一標準,緊緊圍繞企業發展和社會實際需求,注重針對性、實用性、經濟性,為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要制定相關政策,積極鼓勵企業主動參與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力爭避免科技成果外流。

    4、切實加強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要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培養、集聚創新人才為關鍵,以加快科技創新資源整合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為重點,強力推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高質量地建設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采取多種形式,密切加強與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和跨國公司的研發合作,開展多層次國際科技交流,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東湖高新區建立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促進國際間技術和產業轉移。鼎力支持企業引進關鍵技術、裝備、知識產權,廣泛開展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探索多種產學研深度結合的有效模式和長效機制,著力推進東湖高新區與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和產學研深度結合,不斷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力爭匯聚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產業領軍人才,做大做強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培植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獎勵等多種形式的股權和分紅權激勵。全面推動各高新區與東湖高新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強東湖高新區與省內其他高新區聯動,擴大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輻射帶動效應。

    5、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眾多科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大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大力實施“千人計劃”、“百人計劃”,開辟“綠色通道”,為國內外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來鄂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引進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重點依托“華創會”,推動跨單位、跨地區、跨國界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吸引優秀領軍人才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進一步突出科技計劃的人才隊伍建設目標,以重點研究開發基地(平臺)為載體,充分發揮科技計劃項目的紐帶作用,通過項目帶動,持續穩定支持、著力培養一批有國內外影響的科技創新領軍人物和優秀團隊。支持以科技型企業為主體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鼓勵有實力的重點骨干企業,加強行業拔尖人才的引進,發揮拔尖人才對行業技術創新的帶動作用。目前,在我省100多萬科技工作者中,45歲以下的青年占到了70%,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經成為推動我省科技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要根據我省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人才規劃綱要和教育規劃綱要明確的各項任務,大力舉薦和著力培養一批承前啟后、堪當重任的青年科學家。深入開展青年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及時了解和反映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愿望,為省委、省政府制定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依據,為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新提供各種便利,為眾多科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6、充分發揮科技團體的支撐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湖北的跨越式發展。首先,要以充分發揮學會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為著眼點,搭建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學術交流平臺。要重點辦好湖北科技論壇,深化學科進展研究和發布活動,舉辦高端前沿學術會議,用高水平的研討活動吸引科技工作者參與到學術交流中來。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源泉工程”,不斷提升全省學會和學術類團體服務湖北跨越式發展的能力。其次,要以把更多的社會資源引向企業、引入農村為著力點,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大力發展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加大“科普示范助力新農村行動計劃”實施力度,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再次,要以凝聚創新智慧、服務科學決策為切入點,扎實推進國家級科技思想庫湖北分庫建設。要搭建科學家與決策者交流互動平臺,組織科技工作者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開展科技咨詢,努力把科技工作者個體智慧凝聚上升為有組織的集體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