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長 安
一、珠寶經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產業經濟
中國的珠寶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最近幾年,珠寶行業的年產值一直保持年均15%的增長勢頭,2006年中國珠寶首飾銷售總額達1600億元,出口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6.11%。預計到2020年銷售總額有望達到3000億元,出口超過120億美元。到那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珠寶首飾制造和貿易中心之一,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珠寶消費市場。當前珠寶企業已開始品牌建設,新的銷售業態——珠寶市場與無店鋪銷售正成為新的快速增長點。截至2007年底,我國共有工商注冊的各類珠寶企業5萬余家,從業人員300多萬。其中,珠寶零售企業約4萬家,從業人員約150多萬。2007年我國黃金消費達363噸,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珠寶玉石首飾銷售額超過1700億元,僅次于美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珠寶市場。不僅如此,2007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加工及消費國,年消費量超200億元;最大的珍珠生產國,年產珍珠約1600噸,占世界珍珠年總產量95%以上;最大的鉑金消費國,首飾用鉑金約78萬盎司;全球最大的鉆石消費國之一,年消費鉆石首飾250多億元。近年來,出現了更快的發展勢頭。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珠寶首飾行業即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國的珠寶首飾企業也將迎來一個更大的歷史發展機遇。
二、我省寶玉石資源的優勢明顯
我省寶玉石資源主要分布在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了“充分發揮鄂西圈生態文化資源優勢,以旅游業為重要抓手,以惠民富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建立“全國生態旅游發展和旅游扶貧工作的典型示范區的戰略”。我們認為,開發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中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四個玉石品種綠松石、米黃玉、百鶴玉、菊花石,作為特色旅游文化產品,提升其附加值,是落實規劃的最好抓手之一。
1、綠松石。綠松石是一種含水的銅鋁磷酸鹽類礦物,呈致密隱晶狀集合體產出,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因形似松球、色如碧綠而得名。她艷麗的綠色象征著青春、和平和朝氣,深邃的藍色代表著秀麗、清新和寧靜。湖北的綠松石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竹山縣和隕縣一帶,是世界上著名的綠松石產地。具有礦點多、原料個體大、玉石質量好和開采時間長等特點。有些礦點中有的在新石器時代就曾開采過,并于清朝末年復采至今,古采坑和老洞隨處可見。綠松石經人工精心雕刻成工藝品,質感強烈、色調美麗柔和、形象栩栩如生。其代表作有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的《李時珍武當山采藥》、湖北工藝美術研究所雕刻的《群仙聚會》,均是難覓的珍品。曾有多塊優質綠松石,呈藍綠色,結構完整、質地細膩,被評為國寶。目前湖北省竹山縣的綠松石儲量約為5萬噸,年產量占到世界綠松石總產量的50%,中國綠松石年產量的70%,該縣已獲得中國綠松石之鄉的稱號。竹山綠松石2010年又獲得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綠松石檢測評級地方標準已于2009年發布,綠松石專業檢測實驗室也即將建設完成。
2、米黃玉。米黃玉大理石是一種黃色細膩的大理巖,主要成份為方解石。是一種較好的玉石雕刻材料和高檔的裝飾材料。鄖縣米黃玉礦床規模較大,儲量達654萬m3;礦體出露較好,大部分裸露于地表半山坡上。風化層極薄,約10~13cm,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沒有危及開采涌水的可能性,故具備良好大規模露天開采條件。鄖縣的米黃玉礦,為中國境內最大,品質最佳,產量占全國同類優、極品礦石的90%,并且質量為同類之首,素有“中國米黃玉之鄉”的稱號。
3、百鶴玉。百鶴玉又名百合玉,是四億三千萬前形成的古生物化石組成的大理石,其中含有海百合莖、珊瑚、海膽、苔蘚、層孔蟲和腕足類等生物化石。質地細膩,加工后花紋美麗,圖案清晰,有圓形、圓錐形、長條形等,顏色呈果綠、奶白、霞紅等,制作成工藝品,藝術價值頗高。百鶴玉產于湖北省鶴峰縣,總儲量為310萬m3,其中D級儲量為80萬m3。目前百鶴玉資源的利用在其它省份還未見報道。百鶴玉雕件曾于1988年5月選送參加南斯拉夫國際博覽會并獲金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費孝通曾揮毫題贊百鶴玉為“稀世珍寶”。
4、菊花石。菊花石是我國一種特殊的觀賞石,主要是因灰黑色—黑色的灰巖背景上生長有潔白或灰白色的菊花狀礦物而得名。用它制作的花瓶、茶具、筆架、硯臺、掛屏、假山等玉雕,仔細品嘗,耐人尋味,奇妙之處,拍案叫絕。湖北的菊花石分布點多、蘊藏量大。主要產于恩施的建始縣和宣恩縣。菊花石的質量與湖南湘西產的品種相近,屬國內較好的品種。菊花石的具體儲量目前不詳,尚需調研。
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這四個玉石品種在我國均有其獨特的優勢:綠松石質量最好,產量有絕對優勢;米黃玉質量最好,儲量也較大;百鶴玉是全國僅有,儲量很大;菊花石也是全國較好的品種之一,儲量較大。這四個玉石品種都有很好的經濟開發價值,由于長期處于相對封閉落后的山區,資源或沒控制開采,或沒有充分利用,開采無序,原石低價銷售,或經粗加工后即銷售,沒有形成產業規模,更談不上產業做大做強。
此外,我省也是珍珠養殖大省。珍珠是一種中高檔的珠寶玉石品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目前我國的淡水珍珠產量占全世界的95%。原來的產珠大省為浙江和江蘇,近年來,這些珍珠公司紛紛轉至湖北和湖南等地,將原珠運回江浙深加工后銷往世界各地。我省主產地在鄂州、荊州等市,年產量約有300噸,而珍珠深加工產生附加值時全部回了江浙,我省珍珠養殖業尤其是黑珍珠深加工業潛力巨大。
三、我省珠寶科教優勢明顯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是我國最早從事珠寶教學研究的單位,目前該院已有完善的人材培養體系,有從本科到博士的學歷教育,有從珠寶鑒定、首飾設計與制作、珠寶經營與管理三個方向的職業教育,有國家排名前列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還有武漢市珠寶生產力促進中心、深圳市珠寶檢測研發中心,珠寶學院在珠寶行業中科教優勢明顯。
四、發展珠寶產業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1、產業結構調整與“兩型”社會建設的需要。珠寶經濟屬于低碳經濟,珠寶產業屬于“兩型”產業。建立“中國(武漢)珠寶城”對武漢及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兩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2、全民創業與促進就業的需要。珠寶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珠寶設計、生產、加工、銷售等需要大量的勞動者參與,如深圳市從業人員約12萬,云南達到30萬人。“中國(武漢)珠寶城”的建立,可以給很多人帶來創業和就業的機會。
3、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珠寶業與旅游業緊密聯系,互相推動。建立“中國(武漢)珠寶城”可以有效地促進武漢及湖北旅游業發展。同時,珠寶業具有很強文化特色,建立“中國(武漢)珠寶城”有利于豐富武漢城市文化,有利于武漢城市旅游業的發展。
五、建議
1、建議將綠松石、米黃玉、百鶴玉和菊花石的開發利用,尤其是綠松石的產業開發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發展規劃,大力打造湖北特色旅游文化產品。
2、建議依托武漢的區位優勢和科教優勢,著力打造“中國(武漢)珠寶城”。通過調研我們認為,“中國(武漢)珠寶城”應擁有“三個中心、二個園地和一個基地”。具體如下:
(1)三個中心
A、珠寶首飾研發中心。包括:一是珠寶首飾設計中心。開展珠寶首飾的自主創新設計,并與國內外主流大企業合作,每年推出能引導首飾消費潮流的系列款式,使每年的流行款式發布會成為行業的風向標。使武漢成為全國珠寶首飾設計的中心。二是珠寶首飾新技術新材料研發中心。主要開展寶石的優化處理新技術研究和首飾新材料開發與功能改進研究,努力建成全國寶石新品種與首飾用新材料的研發中心。引進消化吸收世界先進的制造技術與關鍵設備,實行國產化與改良,成為制造技術、設備引進與改良的研發中心。三是珠寶首飾儀器設計制造中心。珠寶檢測用設備新品種的開發、舊品牌的技術改造,成為國際上價格中檔、外觀優美、使用方便耐久的品牌產品,有一定的國際占有率。
B、珠寶首飾檢測中心。建成我國最大的、最具權威性的珠寶檢測與鑒定機構,使之成為國際主要的珠寶檢驗機構,市場占有率應居前五名。有能力及時解決市場中出現的新品種、新處理工藝的鑒定問題,其檢驗水平能得到世界公認。
C、珠寶首飾交易中心。主要進行珠寶首飾的交易、營銷和拍賣。建設華中地區的區域珠寶首飾銷售,交易中心,全國最大珠寶拍賣行。立足華中六省輻射全國,年成交額50億元以上。
(2)二個園地
A、珠寶產業園。推動珠寶首飾加工企業的發展,支持沿海珠寶首飾加工企業轉移到武漢發展,形成華中地區的珠寶首飾加工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其競爭力,促進武漢珠寶行業的快速發展,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增50-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
B、珠寶文化園。珠寶文化園擬由“一街”——珠寶首飾文化街、“一館”——寶玉石珍寶館、“兩園”——中華奇石園和華夏地質園構成。
(3)一個基地
即珠寶鑒定教育培訓基地。隨著珠寶業的興起,國內外珠寶鑒定教育培訓需求很大。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是中國珠寶教育的搖籃。1989年珠寶學院通過與英國寶石協會合作,創立了GIC品牌,為我國的珠寶首飾業培訓了大量的專業人才。自1993年以來,已有近2000人獲得了GIC寶石學及鉆石分級學、首飾設計工藝學、首飾制作工藝學等課程的證書。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最大、世界有名珠寶鑒定教育培訓機構。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省政協常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