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十堰市委員會
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是新形勢、新任務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我們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于政協工作之中,把關注民生、服務群眾貫穿于履行職能的全過程,把服務大局和服務群眾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和途徑,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主要作法和體會是:
一、廓清思路,圍繞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建言獻策
一是堅持把人民群眾最關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作為協商議政的議題。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食品安全、殘疾人事業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醫療衛生改革、老齡事業發展等涉及群眾利益和發展大局的重要問題,通過政協全會、常委會會議、專題議政會等多層面的政治協商,廣集民智,廣納良策,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
二是堅持把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作為民主監督的重要內容。市政協每年有關民生問題的提案約占提案總數的50%,約占重點督辦提案的60%,使提案成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載體。把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重點行業和領域作為監督重點,開展派駐民主監督員小組和專項監督工作,就人民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稅務公平、廉租房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問題開展監督。今年,我們對十堰城區違法用地、違章建房問題開展專項監督,市政府正在研究專項治理措施。
二、創新方法,拓展做好群眾工作的渠道
一是為實現公民有序政治參與、表達合理訴求搭建有效平臺。舉辦《政協論壇》電視評論節目,選擇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請有關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和部分市民代表進行面對面的探討交流,達到了解惑釋疑、廣納良策的目的。三年來,《政協論壇》已舉辦50多期,參加節目現場討論的群眾達2000多人,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辦好《十堰政協網》、《十堰提案網》和《提案追蹤》電視節目,廣泛搜集社情民意,面向市民和政協委員征集提案。截止目前,《十堰政協網》訪問量達60多萬次,《十堰提案網》訪問量達30多萬次,市民網上提供提案線索300多條,意見建議2000多條。積極探索開展專家學者和市民旁聽政協常委會會議和專題議政會的新形式,受到市民的好評。
二是把民主監督作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實現群眾監督的重要載體。在組織開展的派駐民主監督員、特邀監督員和專項監督工作中,政協委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督促被監督政府職能部門整改落實到位。三年來,我們僅在民主監督工作中,就召開市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40多次,向市民發放調查問卷1500多份,搜集整理市民的意見建議300多條。
三是把充分發揮界別作用作為凝聚民心、反映民意的有效抓手。適時調整界別設置,建立健全界別召集人制度,制訂發揮界別作用的規章制度,探索發揮界別作用的新途徑,充分發揮委員在聯系界別群眾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和鼓勵委員貼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做好疏導情緒、凝心聚力的工作。拓展界別活動的方式方法,注重通過界別渠道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群眾的合理訴求,組織委員開展“三個一”活動、“社情民意信息月”活動、網上征集提案活動以及界別調研、界別視察等界別活動。
三、完善機制,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活力
一是建立聯合調研機制。重大發展與民生問題調研課題,組成由各專委會、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縣市區政協參加的若干調研小組,并請市直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參與課題討論,逐步形成了以政協參加單位為主體,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專家參與的聯合調研機制,力求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廣集民智、廣納良策的過程。
二是探索協商議政的新機制。積極推進決策協商的制度化建設,十堰市委制發了《關于加強和完善“決策協商”工作的意見》。積極探索協商議政的新機制,從2008年開始,每年堅持召開專題協商議政會議,邀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全市重點工作與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與部分委員、常委進行面對面地討論交流。
三是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從2003年開始探索向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派駐民主監督員小組的民主監督方式,逐步形成了以委員為主體、部門配合、群眾參與、程序規范、監督有力的工作機制,確保民主監督在促進部門行風政風轉變、解決民生問題和做好群眾工作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主動加強與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逐步建立了反饋及時、銜接到位、相互配合、保障有力的機制,逐步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各方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為政協在關注民生、服務群眾中切實發揮作用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四、狠抓落實,確保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一是把提案作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載體,堅持不懈地抓落實。通過主席重點督辦、分管領導簽批集體提案、提案委與市委、政府督辦部門聯合督辦等有效形式,進一步加大辦理力度,提高了提案辦理質量,確保一批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得到解決。
二是把民主監督作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在監督中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在民主監督工作中,注重把握督促有關部門整改落實這一關鍵環節,促進被監督部門改進工作,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讓廣大市民得實惠。
三是注重調研視察成果的轉化落實,提高建言獻策實效。既重視緊扣民生問題開展調研視察,更注重反饋落實和跟蹤督辦,使凝聚著廣大委員智慧和人民群眾合理訴求的建言獻策成果落到實處。目前,在建言獻策成果轉化方面,已經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政協報送的調研報告、《參閱件》等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督辦部門加強督辦,及時向政協反饋,有關部門認真辦理落實的工作機制。
四是積極參與全市重要工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市政協主席、各位副主席參與全市大接訪活動,每年接訪30多次,深入了解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議,督促有關部門解決落實。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還積極參與移民搬遷復建、扶貧幫建等全市重點工作,深入調研,了解群眾的愿望和要求,提出指導意見,督促重點工作有效推進。積極參與全市“三下鄉”活動,為農民群眾辦實事。開展對口扶貧幫建工作,幫助機關扶貧聯系點制定發展規劃,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積極參加“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力爭使村民早日脫貧致富。
五、傾注真情,樹立一切為了群眾的工作理念
一是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抓好政協機關中心組、支部和全體干部職工的政治理論學習,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主動服務群眾上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在政協系統和政協機關擯棄“政協是二線”的消極觀念,確立有為有位、參政為民的工作理念,對人民群眾掏真心、注真情,倡導深入群眾、貼近群眾的工作作風,通過政協組織在群眾工作中的積極作為,展示參政為民、議政為公的政協形象。
二是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增強委員參政為民的意識。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和集中培訓,進一步夯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積極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增強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在做好群眾工作中燃燒激情,樹立政協委員履職為民的良好社會形象。
三是積極營造服務群眾的良好氛圍。通過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堅持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對圍繞中心、服務群眾的優秀政協委員和基層政協組織進行表彰獎勵,逐步建立做好群眾工作的激勵機制。同時,充分利用各級新聞媒體和《十堰政協網》,對政協委員關注民生、服務群眾的先進典型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營造履職為民的良好氛圍,激發廣大政協委員在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中展示才華,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