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創新工作健全機制   積極探索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2014-09-15 00:58:17  
字體大小:【

 

政協武漢市委員會

    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政協要著力把握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特點和規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開展群眾工作。賈慶林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政協發揮優勢、做好群眾工作。人民政協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充分發揮政協在開展群眾工作中的獨特作用。

    一、深化認識,增強政協做好群眾工作的主動性
    1、做群眾工作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產生了大量新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群眾工作的對象更加寬泛,群眾工作的內容更加具體,群眾工作的任務更加繁重。面對新的形勢,發揮政協渠道暢通、聯系廣泛的優勢,做好群眾工作,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協做群眾工作要把握重點,在對象上要處理好做代表人士的工作與做普通群眾工作的關系,更多地關注基層群眾、弱勢群眾和貧困群眾;在內容上,要更加重視推動涉及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解決,圍繞群眾關心的社會福利保障、土地房屋征遷、食品消費物價、干部作風、分配不公、貧富差距等熱點、難點問題,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確保人民群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受益者;在方法上要充分發揮政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各界的重要渠道作用,多用民主協商、團結協調、聯系溝通等方法,匯集群眾意見,反映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利益。

    2、做群眾工作是人民政協具有的獨特優勢。一是政協站位比較客觀公正,開展群眾工作具有說服力。李瑞環同志曾說,人民政協“說官亦官,說民亦民,亦官亦民,非官非民”。政協“非官非民”,不是處理矛盾的利益直接相關方,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較少受部門或地區利益的局限,敢于講真話說實話,反映問題比較真實,提出的建議比較客觀,做群眾工作更具有說服力。二是政協委員來自界別、聯系群眾,開展群眾工作具有親和力。政協委員是各界的代表人士,與各族各界群眾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系,對群眾中的各種情緒和意愿,洞悉敏捷,了解深刻,能夠為高層決策提供大量滯留于基層、散佚于民間的鮮活情況、意見和建議。同樣的話,由政協委員說出來,更容易被接受;同樣的工作,由政協委員去做,效果會更明顯。三是政協協商民主、求同存異,開展群眾工作具有凝聚力。人民政協實行平等議事、民主協商的議事規則,有利于不同階層、團體及不同民族、宗教以及海內外同胞表達利益訴求,反映意見建議。通過政協渠道,能夠了解其他渠道不易了解到的社會信息和群眾真實心聲。四是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做群眾工作具有影響力。政協委員中聚集著一批具有深厚專業造詣的人才和豐富領導經驗的骨干,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和智慧,對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前瞻性、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正確決策提供高層次、跨學科、多領域的咨政建言。

    3、做群眾工作是人民政協與時俱進的歷史使命。人民政協是我國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政治智慧的結晶。“人民”與“政協”息息相關,政協工作必須立足人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60余年政協事業發展的規律。這一規律既是政協性質中統戰性與民主性的必然體現,也是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結構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關系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民群眾思想和行為的選擇性和差異性增加。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是我們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人民政協要與時俱進,有新作為,就要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于政協履行職能的各項工作和活動之中,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做好團結群眾、引導群眾和服務群眾這篇大文章。

    二、積極作為,增強政協做好群眾工作的實效性
    1、在咨政建言、推動科學發展上著力,讓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我們堅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和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十二五”規劃、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等事關跨越發展、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提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采納,有的被吸收為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有的轉化為推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政策舉措,有的被納入“十二五”規劃,對武漢的科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與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聯合舉辦武漢“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論壇,會后整理報送論壇情況專報和組建光谷科技銀行等6個信息專報,得到賈慶林、王剛等領導的閱批。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武漢近些年發展速度明顯加快,GDP和財政收大幅度增長,人民群眾日益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幸福感不斷增強。

    2、在暢通渠道、為民辦實事上著力,促進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我們將協助市委市政府解決好民生突出問題作為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政治協商突出民生,民主監督關注民生,提案工作促進民生,社情民意反映民生,委員履職情系民生,先后就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難、收入低、房價高、看病貴、交通堵、物價漲等熱點問題開展調研,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促進了民生問題改善。比如,我們圍繞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連續三年在市政協全會上先后安排“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等大會發言,市委、市政府汲納政協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青山區紅鋼城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比如,市政協全會《關于緩解我市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擁堵的建議案》提出的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推進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鼓勵市民騎免費自行車出行等建議,市委、市政府積極采納,去年新增新型自行車服務站點300個,總數達1100個,新投放免費自行車5萬輛,總數達到7萬輛,既緩解了交通擁堵,又方便了市民出行。胡錦濤總書記親自體驗后,對這種綠色出行方式給予充分肯定。比如,市政協工會界別圍繞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開展專題調查研究,提出了社會保障工作要由“廣覆蓋、低水平”向“全覆蓋、高水平”邁進,提高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待遇等建議,并發揮界別優勢,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創造性地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青山區總工會創建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后,稱贊道“你們中心不愧是‘困難職工之家’”。

    3、在反映民意、化解社會矛盾上著力,為群眾營造和諧穩定環境。我們充分發揮政協代表性廣、包容性大的優勢,通過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暢通各界群眾通過政協擴大政治參與。如召開評議會、聽證會、主席約談、政協論壇等方式,通過網絡、專報、走訪等渠道傾聽群眾聲音。《政協論壇》電視欄目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就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建言獻策,成為群眾走進政協、暢通民意渠道的一個有效平臺。依托政協《社情民意》專報,針對社會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黨委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農產品價格和農資價格呈“龜兔賽跑”之勢》、《高度警惕傳銷組織拉攏利用退伍軍人》、《糧食安全的八大隱患》等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溫家寶、周永康、回良玉等中央領導分別作出重要批示。今年我們以落實省委“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工作為契機,成立領導小組,通過主席帶隊調研、入戶走訪、召開村黨支部座談會等方式,廣泛了解中央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協調改善特困農戶的生活條件,幫助農民群眾尋找致富門路,受到基層農戶的歡迎。

    4、在加強監督、推進干部作風改進上著力,為民眾投資興業創造優良條件。我們積極探索民主監督長效機制,有組織地開展重點民主監督,促進干部不斷改進作風,改善投資興業環境。從2008年開始成立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民主監督小組,每年兩次對全市財政收支及公共財政建設情況開展專項監督,全面落實就業援助各項財政補貼,支持完善工傷、生育和失業保險制度,加大科技經費投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等建議得到采納。2009年組織對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開展民主評議,形成評議意見向有關單位進行反饋,時任市委書記楊松同志等領導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2010年,組織開展全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民主評議工作,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措施建議。今年,在市委、市政府決定掀起“責任風暴”、實施“治庸計劃”,努力打造全國最優投資環境的工作中,我們緊緊圍繞促進“轉變干部作風,改善投資環境”,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進行明察暗訪或專題視察調研,努力促進投資環境改善。

    5、在團結協調、促進社會管理創新上著力,讓群眾共享公共服務。近年來,我們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積極支持群眾參與重大決策的協商討論,促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2009年召開全市政協工作會議,制發了《關于推進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的意見》,文件規范了政治協商的主要內容和程序,并將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的“前置程序”,做到“三在前”、“三在先”,政治協商工作逐步由事后向事前轉變,由柔性向剛性轉變,由隨意向規范轉變。我們重視發揮政協界別的特點和優勢,通過界別聯系群眾、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各界別就加強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工作、整合城鄉教育資源、餐飲行業從業人員工資集體協商、完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加強社區建設長效管理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組織協調協商,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

    三、健全機制,增強政協做好群眾工作創造性
    1、健全政協組織機制,更加密切政協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一是擴大代表面,增強包容性,根據社會階層結構變化,調整優化界別設置,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會階層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特別是在基層一線工作的代表性人物吸納到政協相關界別中來,使政協的組成體現廣泛性。二是健全政協委員進入退出機制,建立健全委員履職情況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委員的教育培訓、服務協調和監督管理,促進委員充分發揮作用,使其真正成為所聯系和所代表群眾的政治代言人。三是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適時調整專門委員會的設置,使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與政協工作任務相適應。如探索設立職能性專委會,建立委員工作委員會。四是探索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機制,根據形勢發展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需要,設立街道(鄉鎮)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等基層政協組織,不斷增強政協工作的群眾基礎和民意基礎。五是進一步加強政協自身建設,使廣大政協機關干部熟練掌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基本知識、政策要求和實際本領,努力成為群眾工作的行家里手。

    2、健全履職機制,更加暢通各界群眾政治參與的制度化渠道。一是完善政治協商機制。按照協商在決策之前的要求,切實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完善在研究決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工程建設項目等重大事項之前,到政協充分聽取意見建議的制度。把政治協商與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實施的風險評估機制相結合,最大限度降低決策風險和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二是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寓民主監督于提案、視察、反映社情民意、特邀監督等活動之中,加強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執行情況的民主監督,使群眾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群眾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眾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三是進一步加強參政議政制度建設。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更多的機會,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如邀請公民代表旁聽政協常委會會議,舉行聽證、問政、咨政活動,組織社情民意座談、約談活動,開辦政協網上議政,開通政協熱線,創辦電視、廣播專欄節目等,拓寬群眾直接參與政協工作的渠道。

    3、創新工作機制,更加注重及時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一是深入研究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政協開展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提高政協運用網絡開展群眾工作的能力,增強主動策劃意識,提高輿情匯集分析研判能力,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把各種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努力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成為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反映群眾意見和訴求的重要渠道。二是始終堅持把調研視察作為履行職能的基礎環節,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發動委員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使建言獻策體現堅實的群眾基礎。三是進一步提高提案質量,推進提案工作社會化,拓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團體的協作配合,讓更多來自基層的聲音和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通過政協渠道反映上來,不斷增強政協做群眾工作的創造性。

    近年來,我們在做好群眾工作上作了一些探索,但與群眾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相比,還有差距。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落實全國政協和省政協的要求,認真借鑒兄弟市州政協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創新工作、健全機制,在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中,不斷推進人民政協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