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人才強區”建設的建議
2014-09-15 00:58:08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人才在綜合國力和區域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黨和國家把建設人才強國,作為確立我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近年來,硚口區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不斷開拓人才發展思路,創新人才體制機制,發揮人才積極作用,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升,人才產業布局切實改善,人才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但是硚口的人才工作與上級要求、社會需求、發展需要、人才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傳統產業人才較多,新興產業人才少,特別是從事生物技術、新能源、消費類電子、現代服務業、金融證券等領域人才少;一般性人才較多,能夠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層次人才少;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人才較多,發展高新產業的高層次自主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少。
1、“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還不夠牢固。仍然客觀存在著人才工作重要性認識不深刻,“四個尊重”的要求只停留在表面,“重物輕人”和“見物不見人”傾向比較嚴重,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不夠等問題。部分單位和企業重物質投入輕人才投入、重資源開發輕人才開發、重項目引進輕人才引進、重微觀管理輕宏觀管理,特別不少用人主體缺乏主動加強人才培養開發的動力,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硚口“人才強區”戰略的深入實施。
2、人才發展現狀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承載力不強,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人才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缺乏,特別是高端人才、優秀領軍人才、企業家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十分緊缺,還不能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人才分布失衡。從產業分布看,全區專業技術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僅占1.38%,其中教育、衛生等領域占總數的70%以上,工程技術人員僅占10%左右,大大低于沿海發達省份水平。
3、人才發展創新創業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力度不大,人才政策滯后、突破性不強。人才的開發投入、評價、流動、分配、激勵、引進等各個環節,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夠完善、相對落后等情況。人才發展平臺和載體承載力不強,存在有效載體不多和有效載體分散的問題,沒有形成整體合力和品牌效應,難以把人才吸引到經濟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人才市場體系不夠完善,流動配置渠道不夠暢通,人才服務體系不健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局面沒有形成。
4、人才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有待提高。圍繞全區重大發展戰略開展人才工作不夠有力,科教、人才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強勢。人才創新力遠遠低于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開發區等區域;人才科技成果、專利發明申請授權量和在本地的轉化率不高,特別是專利、新產品等商業化應用成果產出偏低,為硚口經濟發展服務的科研力量尤顯不足。
近年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人才流動進一步加劇,人才競爭更加激烈。當前,國家及湖北省、武漢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及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明確了人才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思路、重點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為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硚口區必須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用戰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緊緊圍繞壯大“三大產業”、推進“四大改造”的奮斗目標,始終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指導方針,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突出抓好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深入推進“人才強區”戰略,著力打造“人才聚集區”,為加快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為此建議:
1、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解人才發展意識不強的問題。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在經濟社會中優先發展的觀念,高起點確立人才發展戰略,把加快推進“人才強區”建設、大力引進和集聚高層次人才,作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擺在突出位置。按照“戰略性、突破性、超前性、針對性”總體要求,以更開闊的視野、更開放的理念、更開拓的思路,不斷把招商引資拓展為招才引智,把引進資金和項目轉向為引進人才和技術;不斷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有效盤活人才存量,抓緊培養和引進緊缺人才,依靠人才增強競爭優勢;不斷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重點實施一批科技創新計劃,切實提高人力資本貢獻率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才資源開發轉變;不斷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和支持力度,協調各方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把硚口建設成為人才發展高地和人才引進洼地。
2、進一步深入引導、示范引領,破解企業引才作用不顯的問題。研究和處理好引才工作中政府引導與企事業單位主導的關系,進一步挖掘和發揮各類企事業單位作為引才主體的關鍵作用。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政府引導是通過制定政策、創新機制、改善環境、提供服務、整合力量,不斷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企事業單位作為市場主體和引才用才主體,應該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把握市場規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要深入企事業單位宣傳人才政策,廣泛征集不同層次人才崗位需求,及時編發人才需求目錄;積極發揮政策杠桿的導向作用,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不斷加大人才投入,允許企業把引才育才投入列入經營成本;引導重點企事業單位面向海內外高端人才設置重要崗位,在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中讓引進人才有職、有權、有責;全程跟蹤服務重點人才項目,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引才困難;重點樹立和宣傳一批引才用才先進典型,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3、進一步營造氛圍、靈活方式,破解識才引才渠道不寬的問題。下大氣力創新引才方式,拓展引才渠道,搭建引才平臺,不斷擴大人才特區的影響力。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大型人才交流活動,大力推介硚口人才政策;在海內外新聞媒體深入開展宣傳活動,廣泛宣傳硚口招才引智政策,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努力營造廣攬天下英才的良好氛圍;依托駐外機構、華人社團,在留學人才密集的國家和地區建立引才工作聯絡站,主動將延攬人才的觸角不斷向高端人才密集的地區延伸,實現對外引才工作常態化;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國際人才中介服務機構,重點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加強與國外人才專業團體、協會和學會的密切聯系,強化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方面的戰略合作,進一步開拓國際人才市場;“請進來”舉行“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硚口行”活動,組織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前來考察,洽談創新創業事宜;主動“走出去”赴北京、上海、廣州等人才發展先進地區和歐美發達國家引才,著力引進重點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整合科技要素資源,建立由高校院所、重點企業、孵化器、政府部門等組成的產學研用對接平臺,促進資本、技術、人才和項目有機對接,加快培育更多創新主體。
4、進一步創新政策、建立機制,破解人才發展環境不優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在研究突破性政策、創新高效性機制上下功夫,出臺一系列服務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切實增強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進一步打破常規,完善配套服務政策和支持措施,切實為高層次人才開辟“綠色通道”,提供無償的保姆式服務;抓緊建設一批新型研究機構,不斷強化硚口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業街等高新企業孵化器的孵化培育功能,切實為創業人才及其企業提供優質孵化服務和成果轉化平臺,培育一批前景好、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鼓勵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及其團隊領銜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重大科技專項、科技研發資金項目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項目,讓引進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完善科技融資體系,擴大科技擔保、專利質押、科技保險規模,安排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更多風險投資機構參與企業初創、資本重組和上市融資,重點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壯大。
(武漢市硚口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