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商聯
一、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私營企業得到較快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私營企業得到較快發展。
1、私營企業大幅增加。據省工商局統計,1978年以來全省私營企業由無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壯大,1992年底,全省私營企業為0.22萬家,處于起步階段;2000年時為5.5萬家,進入較快發展階段;2008年底時為20.5萬家,到2010年11月,達到26.70萬家,私營企業在全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私營企業就業帶動能力增強。隨著私營企業的逐年增多,帶動就業人數不斷增加,1992年時,全省私營企業吸納就業人員為3.13萬人,處于起步階段,1995年底,達到42萬人,2005年底達到122.6萬人,到2009年底達到249.6萬人。
3、私營企業投資者增多。省委、省政府系列政策吸引了投資者進入私營經濟領域,1992年底時,全省私營企業里的投資者僅為1.27萬人,處于起步階段。1997年底時,私營企業的投資者大幅增加,達到11.1萬人。隨后進入平衡發展時期,2005年底時,達到34.2萬人,并進入快速增長時期。2006年底至2009年底,私營企業的投資者得到快速增長,由39.1萬人增長到54.5萬人。
4、稅收貢獻增強。私營企業的稅收貢獻逐步增強。2006年至2009年間,湖北私營企業的稅收收入由334868萬元增加到691333萬元,幾年間的增長速度分別為24.3%、48.9%、38.64%、36.39%,大大高于同期湖北稅收22.7%、23.2%、23.9%、12.61%的增長速度。私營企業稅收在全省稅收中的占比提高2.57個百分點。特別是2010年上半年,全省私營企業稅收達到657024萬元,同比增長51.35%,在全省稅收中的占比達到18.76%。
5、涌現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私營企業。2010年8月,被視為中國民營經濟“風向標”和“晴雨表”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09年度)”榜單出爐,湖北16家民企榜上有名,連續五年遞增,排名全國第五,居中部省份第一。九州通醫藥集團、福星集團、武漢人和、新龍藥業、合眾人壽、湖北聯誼、湖北稻花香、武漢工貿、百步亭集團、湖北新洋豐肥業、湖北匯通工貿、新八建筑集團、益海嘉里(武漢)糧油公司、湖北枝江酒業、寶業湖北建工集團、卓爾控股榜上有名。其中,稻花香、匯通工貿、卓爾控股為新上榜者。湖北省上榜16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為962.65億元,資產總額為678.77億元,分別占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比重為2.03%和1.74%。
6、私營企業在中部地區處于領先水平。截止2009年底,湖北省的私營企業家數為23.06萬家,僅次于河南(26.1萬家),居中部省市第二位,高于安徽(19萬家)、湖南(16萬家)、山西(13.9萬家)、江西(13.7萬家);年從業人員為249.6萬人,居中部省市第三位,低于河南(267.8萬人)、湖南(263.2萬人),高于江西(228萬人)、安徽(197.1萬人)、山西(97萬人);投資私營企業的人數為54.5萬人,居中部省份的第二位,僅少于河南(59.6萬人),高于安徽(39.6萬人)、湖南(39.4萬人)、江西(33.2萬人)、山西(31.4萬人);實現稅收為942928萬元,居中部省份的第三位,少于湖南(1573677萬元)、安徽(1093573萬元),高于山西(866107萬元))、江西(843039萬元)、河南(687458萬元)。因此,綜合起來看,湖北私營企業在中部六省中處于領先水平。
二、促進全省私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制定實施私營企業發展戰略和振興戰略。私營企業是我省市場經濟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對市場變化最敏感、反映最快的企業群體。目前,我省迫切需要把促進私營企業發展提升到全省戰略層面,制定實施好私營企業發展戰略和振興戰略。要把發展私營企業作為加快湖北發展的根本之策,內化為全省各級政府的自覺行動,從戰略上、長遠上、全局上規劃研究私營企業的發展。
2、進一步提高對發展私營企業重要性的認識。私營企業是全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關系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全省要進一步深化對私營企業重要性的認識,在全社會營造重視私營企業、支持私營企業、發展私營企業的良好氛圍,扎扎實實把湖北私營企業抓好。
3、制定并實施好私營企業“十二五”規劃。建議編制好我省的中小企業“十二五”規劃,對全省私營企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經營環境、金融支持、人才建設、制度創新、社會責任等方面制定出規劃,促進全省私營企業健康持續和諧發展。
4、落實各項政策,確保各項政策到位。應加強對已出臺的旨在促進私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的落實,確保各項政策到位執行。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企業聯系制度。各市、縣建立私營企業政策機構落實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私營企業工作領導和聯絡員,抓好各縣(市)成長型企業重點聯系和服務統計監測工作,更好地服務企業。二是完善私營企業服務體系,推動各鄉鎮(街道)服務中心的建立,形成市、縣、鄉(鎮、街道)三級政策服務體系。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私營企業資金短缺是長期困擾其生存發展的瓶頸問題,要加大對私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切實幫助解決融資難問題。全省在私營企業融資上要實施適度的貨幣信貸政策,進一步開發適合私營企業的信貸品種,鼓勵省內銀行建立準子銀行、準法人性質的私營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信用擔保體系和國家支持的私營企業的專項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