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農業

2014-09-15 00:58:04  
字體大小:【

 

湖北省工商聯

    我省農村山青水秀,生態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具有天然的生態優勢。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發揮農業生態資源條件較好的優勢,將農業生態環境的潛力轉化為農業經濟效益,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應是我省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十一五”時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在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強化農業農村工作的同時,大力實施強農惠農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農村發展模式,科學引領農業農村工作,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呈現出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業產業化經營加速推進、農業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農村經營體制機制日臻完善的農業農村工作良好局面。為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我省綠色農業發展,建議:

    1、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研究,確立發展綠色農業理念。一是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研究,組織專家學者針對我省資源生態實際狀況,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發展綠色農業的思路、方案和措施。二是搞好示范引導,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得到社會認同和公眾接受,形成全民參與意識和發展綠色農業的理念,為綠色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2、落實綠色農業區劃,制定綠色農業發展規劃。通過綠色農業環境資源普查與監測,摸清各地綠色農業發展的家底。確定適宜綠色農業發展的區域和不適宜發展區域,科學謀劃發展綠色農業區劃工作,為有關部門制定綠色農業發展規劃提供依據。制定規劃時,應注意將綠色農業的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綠色生態建設有機結合,重點圍繞綠色農業“確保農產品安全、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發展目標,提出發展綠色農業的總體思路、途徑、目標和模式、重點支持領域與保障措施。

    3、構建綠色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為綠色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利用綠色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村經濟循環協調發展的雙贏技術,對資源適度開發與資源節約技術體系、土壤退化治理技術體系、區域性生態環境污染控制技術、農村面源污染監測技術、綜合治理技術和生態經濟一體化產業集成體系等進行開發利用,引領和帶動綠色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研成果,并負責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和培訓等工作,提高綠色農業的科技含量;檢(監)測中介服務機構在為新技術研發、基地選擇和綠色農產品質量檢(監)測提供服務的同時,還應接受政府委托,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的檢(監)測,為凈化產地環境、推行標準化生產提供優質服務。

    4、依托綠色食品龍頭企業,積極穩妥地推進示范基地建設。按照“政府推進、產業化經營”的模式,以推進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為重點,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加工企業、養殖企業需求較大的原料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為支撐,積極申報“國家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基地農戶投入為主體、龍頭企業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模式。根據綠色農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把各種技術措施和標準化措施滲透到基地建設的各個環節,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地建設,依托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生產管理模式,實現產業化經營,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特別是在產品收購、加工和銷售中的組織保障作用。

    5、推進制度創新,為發展綠色農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加強綠色農業的相關標準、管理、監督體系和質量制約、追溯機制建設,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規和制度保障;二是積極爭取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傾斜和稅收、費用減免等保護和鼓勵綠色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制度落實力度。爭取列入國家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縣市或區域,要嚴格按照農業部的要求,切實落實基地管理體系、生產管理體系、農業投入管理體系、技術服務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基地設施體系、產業化經營體系等各項管理制度,全力推進綠色食品技術標準和生產操作規程的實施,以實現環境、品種、農業投入品、生產、流通、市場等全過程標準化管理。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