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全力推進我省文化企業上市的幾點建議

2014-09-15 00:58:02  
字體大小:【

 

湖北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做大做強文化企業,積極推進文化企業上市,是實現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一。根據省政協主席會議的統一部署,2011年4月上旬,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調研組,在涂勇副主席的帶領下,就全力推進我省文化企業上市開展專題調研。在聽取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發改委、省文化廳、省廣電總臺、省證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武漢市部分單位及部分文化企業情況介紹的基礎上,赴知音傳媒集團、江通動畫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出版集團文化產業園、萬達院線等單位開展了實地調研,并聽取了部分常委、委員、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企業上市工作積極推進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省文化產業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市場主體,搭建產業招商平臺,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等舉措,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1、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培育了一批具有上市潛力的文化企業。隨著文化強省戰略的穩步實施,文化產業已成為目前我省最活躍、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全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而且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兩型社會”建設等方面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良好的發展環境,帶動一大批文化企業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知音傳媒集團公司總資產分別達到26.51億元、83.48億元、7.81億元,總收入達到10.59億元、36.26億元、2.92億元。省廣播電視總臺收入突破20億元。長江出版集團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出版集團第七位,知音傳媒集團年創利稅水平列全國同行業第一,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印務總公司等一批印刷企業入選“全國百強印刷業”,武漢江通動畫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僅有的兩家同時被評為“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企業之一。

    2、文化企業集聚效應顯現,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以特色資源優勢為依托,以打造新型文化業態為方向,我省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園區。目前已建成的華中出版物流產業園(一期)、楚天印務產業園、出版文化城、知音文化產業園、傳奇文化產業園、光谷動漫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以及在建的中國(武漢)文化會展中心、楚天181文化創意產業園、武漢東湖沙湖文化秀、東湖歡樂谷等文化園區項目,吸引了大量的項目、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文化生產要素,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了文化產業鏈,有力推動了創意設計、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網絡服務、娛樂視聽、現代物流等文化產業集群快速形成,極大增強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后勁。

    3、經營領域快速拓展,產業鏈不斷延伸。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經營領域的快速拓展,促進了勞動就業。光谷動漫產業基地園區總面積8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20多家,集中了武漢市70%以上動漫企業,初步形成了故事原創、研發、制作、市場推廣、出版發行播出及衍生品開發的動漫產業鏈。2010年,園區企業實現總收入12億元,實現就業3500人,成為武漢創意企業的主要聚集區和國內動漫創意產業最密集的園區之一。武漢出版文化產業園第一期項目“華中圖書交易中心”于去年3月建成開業,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商鋪出租率保持在100%,經營業態不斷豐富,除圖書、報刊外,還包括油墨紙張、文化用品、禮品的批零以及版權貿易、文化產品貿易和廣告創意、印刷設計、電子商務等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經過一年的運營,市場的經營單位穩定在300家以上,年銷售額達到5億元,向國家上繳各種稅費近百萬元。

    4、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企業上市有序推進。通過組織舉辦一系列重大文化展示交易活動,與金融機構簽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合作協議,成立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等多種形式,推進了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為我省文化企業融資提供了平臺。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推動下,目前我省已有多家文化企業積極籌備上市。一是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順利完成了改制重組、資產評估、產權完善、土地處置、人員安置、借殼上市等各項籌備工作;二是知音傳媒集團爭取上市工作已基本就緒,正在履行報批程序,力爭年內在主板上市;三是弘博軟件、楚天數字、江通動畫等上市后備企業也正抓緊推進上市準備工作。楚天數字將“實現全省一網”、“建立市場主體”和“上市融資”三步并成一步走,上市工作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江通動畫上市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擬在創業板上市。

    二、我省文化企業在上市融資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湖北是文化大省,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但面對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們發掘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文化產業集約化程度還不高,經濟總量不大,具備上市資格的不多。2009年,我省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為556.55億元,而相鄰的湖南省為1594億元。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湖南重要的支柱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2%,位列全國第四,中部第一,人均勞動生產率列全國第二。目前全國有23家文化企業上市, 北京、廣東各有4家,湖南有3 家,我省還沒有一家。在推進文化企業上市方面,我省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有:

    1、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遺留問題多,在轉變人員的思想觀念和身份上存在很大障礙。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作為事業轉制為文化企業的公司,必須遵循這一目標和方向。長期以來,由于省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政策沒有出臺,文化企業在改制的過程中,造成許多遺留問題。一方面,許多文化事業單位員工害怕轉制后原有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心存顧慮,對轉制有抵觸情緒;另一方面,人員身份轉換缺乏可操作性的文件支撐,人員沒有真正流動起來,給企業造成包袱和隱患。

    湖北廣電總臺一些經營性事業單位大都是上世紀90年代成立的,這些單位大多是事業體制企業化管理。2009年,總臺著手對所屬電影制片廠、電視劇制作中心、揚子江音像出版社等五個經營性單位實行轉企改制工作,其總體方案已獲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批復,并完成了公司工商注冊登記。但由于人員的安置、社會保險等政策和補助經費未能落實,轉企改制工作繼續推進的難度較大。

    2、文化企業普遍缺乏運作企業上市人才,利用現代資本市場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企業具有意識形態領域的特殊性,與其他行業相比,上市往往還有附加規定。因政策限制較多,在我省的文化企業中,企業規模偏小,盈利能力比較弱,難以用優厚待遇吸引或留住人才。發展文化企業離不開經營管理人才,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省的人才待遇不高,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才集中度和人才儲備。尤其是嚴重缺乏既懂文化又懂金融和經營的人才,造成省內一部分不了解現代資本市場的文化企業經營管理者對上市融資積極性不高,認為難度很大,無法完成。一些達到上市條件的文化企業,由于缺乏具備文化和金融復合專業背景的人才,導致文化企業上市的程序不規范,對金融市場了解不夠,對相關法規、政策不熟悉,加上上市前期投入大,受政策和市場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多、風險高,企業對此畏難情緒和后顧之憂大。

    3、領導機制不健全,對文化企業上市協調工作難度大。在推進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方面,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而現在各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尚未建立有效協作機制,有的甚至認為是單純的企業行為而不管不顧。加上在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強,致使原文化事業單位向文化企業轉制困難重重,獨立的文化市場運行主體難以形成,制約了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按照企業上市規范要求,文化企業上市公司在上報上市材料前,需要解決一系列不符合規范的問題,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難以短時間解決,無形中增加了企業上市成本。比如,知音傳媒股份上市涉及本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在社保、工商、環保、稅務等10多個方面的合規性證明,需要得到省直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武漢分局、武漢海關等16個部門支持,如果不能有效的協調,單靠企業按正常程序難以按照要求的時間完成這些工作。

    4、文化企業資金來源單一,結構不優,直接融資少。我省在文化企業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靠政府投資注入為主,而現行政策對社會資本、外來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有一定的限制,投資主體相對單一,結構不優,不利于長遠發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放貸比較謹慎,文化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難以評估抵押借貸,導致文化企業融資困難。文化產業領域需要進一步對社會資本降低門檻,擴大開放。

    三、推進我省文化企業上市融資的幾點建議
    1、切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因。對經營性文化產業,要以改革國有文化單位為重點,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建立面向群眾、面向市場的新機制。一是要大力培植一批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國有和國家控股的文化企業。要對文化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二是要推進大型或國有控股文化集團公司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充分利用文化產業國有資產占主導地位的優勢,以骨干文化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打破地區、單位和部門的界限,推進同類文化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文化企業的集團化建設步伐,切實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發展和帶動文化產業。三是要深入推進文化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完善市場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逐步實現由以辦文化為主變為以管文化為主,創新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方式,確保文化企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2、加強對文化企業上市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全力推進一批重點企業盡快上市。要實現我省文化企業上市零的突破,需要省委、省政府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掃除一切障礙,突擊抓好長江出版、知音、楚天數字和江通動畫4家文化企業的上市工作。一是建議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推進文化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能力強、懂政策、工作效率高、比較熟悉上市業務的工作專班,加強協調和幫助解決企業上市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組織和協調有關文化、財政、證監、銀行等部門及金融機構,根據各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和上市的具體意見,協調文化企業上市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快文化企業上市工作的進程。二是要建立文化企業上市推進工作例會制度,建立多部門信息溝通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資本市場發展形勢、全省文化企業上市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上市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督促落實上市責任目標。三是要建立重點文化上市后備企業改制上市“臺帳”。 支持處于成熟期、經營較為穩定的文化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探索建立政府文化宣傳部門與證券監管部門的項目信息合作機制,加強適合于創業板市場的中小文化企業項目的篩選和儲備,支持其中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及時了解重點文化上市后備企業改制上市工作情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協調,基本做到每季度對上市后備企業反映的問題協調一次;對已向中國證監會報送申報材料的擬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進行全過程跟蹤服務。

    3、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加強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文化企業上市,當務之急是大力引進高端人才。一是要吸引財經、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優秀人才以及海外高端創意、科技、管理人才的進入,以解決文化企業上市燃眉之急;要建立激勵機制,制定與績效掛鉤的待遇和薪酬制度,讓人才價值在勞動分配中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要根據文化企業發展規律和上市工作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層次,著力培養造就一批文化大師、一批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門人才。三是要堅持用事業激勵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場感召人,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環境。在人才引進方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突破身份、資歷甚至地域的限制,實現人才引進由“剛性”向“柔性”轉變。四是要建立健全業務培訓和職業技能教育,完善文化產業人才激勵和職稱評定制度,真正打造一個內型豐富、層次分明、結構科學、不斷聚集的荊楚文化人才群。

    4、設立財政引導基金,建立促進文化企業上市的激勵和后續補償機制。鑒于企業上市周期長、投入高、風險大,而一旦企業上市對地方經濟發展、財政貢獻和社會影響大的特點,建議地方財政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對初步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工作予以扶持。一是要支持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注資引導,鼓勵金融資本依法參與,對上市工作給予貸款貼息和直接補貼。引導各類政府項目扶持資金及各類社會風險、創業投資基金向上市后備企業傾斜。二是要強化重點企業跟蹤培植制度,加強培訓、考察交流工作,把堅持發掘上市后備資源經常化、制度化,不斷充實和完善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三是要建立促進文化企業上市的激勵機制,對上市資源發掘力度大、數量多、成效好的市州給予獎勵和表揚;對準備上市的文化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降低企業上市風險,提高企業上市的積極性;對已成功上市的文化企業建立后期補償機制,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同時還可在這些企業試行股權激勵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