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4-09-15 00:57:55  
字體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了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工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引領中國實現下一步崛起和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湖北省也頒發了《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若干意見》,確立了發展的思路,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目前我省這七個領域的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是同時推進,還是有重點、分階段、分層次地推進?2010年,我們赴國家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進行了調研,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并進行了實證研究,同時對我省如何推進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條件
    1、應當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首先,要具有產業發展的資源,包括資本、勞動、土地、企業家才能等基本要素。第二,要想成為一種支撐經濟長遠發展的新興產業,還要具備一定程度的產業規模效應。也就是說,某個產業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存在一定數量的上下游相關配套產業,存在一定數量的橫向企業形成產業規模效應,兩頭市場都要比較完善,且能夠有組織、有效率地整合在一定領域里,只有這樣才能發展成為未來的新興產業。第三,必須具有市場導向性。在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時必須對產業的市場前景進行深入調查論證,發掘潛力,只有明確了市場的需求,才能確定產業的動向。

    2、應當具備強大的創新能力。首先,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當比一般意義上的產業更加注重科技創新能力這個產業發展的核心。與之相關的人才資源、科研設備、國家實驗室、國家級研發中心等,都是其背后強有力的支持。所以為了區別于以前的發展模式,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代表創新驅動的新興發展模式。培養的企業必須具備資源損耗低、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點,只有具有創新型的企業結合在一起,才能培養現代的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其次,要有一個核心競爭能力強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載體。高新區集中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最為有力的條件,如人才、資金、技術、政策、服務網絡等優勢。高新區內可以通過較強的區域產業鏈效應,形成產業集聚能力,生產技術、產品、人力資源和制度安排容易進行優化配置。最后,要搭建區域創新系統。區域創新系統是國家創新系統的外延,是區域內經濟體創新主體與創新要素間有機的整合,所以區域創新系統在高新區這個平臺上囊括了創新的方方面面。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體系中最富有創新活力、邊界最具有融合性的領域,其發展的核心要素更多是技術的持續積累、人才的創新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技術跨界融合、產業配套支撐的要求極高,需要在科技、人才、資本、市場等高端要素的密集聚集與集成基礎上實現產業發展。

    二、武漢東湖開發區產業發展分析
    我們收集了武漢東湖開發區近五年內六類產業(光學電子、科技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環保)十六個指標的數據,應用統計軟件、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通過對主成分的選取,比較了各個產業的發展差距,以確定哪些產業當前可以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進。最后研究顯示:

    1、光學電子類產業在東湖開發區的發展狀況遠遠好于其他各類產業,雖然近些年來的綜合得分有所降低,但是產業的發展態勢依然良好。從產業內產品的年產值、凈創收,到每年的出口額,其總體的狀況是在上升的。尤其是近些年來光學電子類產業的科技投入不斷加大,新興科技產品不斷推出,特別是在光纖技術方面,能夠達到國內最強、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對于我省來說,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光學電子科技類產品,符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本要求。

    2、機電一體化產業在產業規模上雖然比光電類稍遜一籌,但是發展前景依然廣闊。武漢作為我國老牌重工業基地,機電集成電路產業門類齊全,其中“鋼、車、機電、高技術”是今后發展的四大支柱。特別是東湖開發區內的高新機電類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條件,可以作為重點推進的產業。

    3、對于科技生物醫藥產業,雖然從2005—2009年的數據分析,東湖開發區尚不具備足夠的發展條件,但是,隨著2009年底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規劃了16平方公里的光谷生物城,而且已經引進一批國際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2010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將達到240億元,該產業已經具備發展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潛力。
    4、對于新材料、新能源、環保類產業,從2005—2009年的數據分析,目前是東湖開發區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最薄弱的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應當有著一定的發展基礎,應當具有比較優勢,具有較強的長期帶動作用。根據東湖開發區的發展現狀,可以選擇光學電子產業和機電一體化產業以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龍頭。對于其他相對較弱的產業,如果要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則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在總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是有重有輕,分步驟地實施。

    三、對我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幾點建議
    (一)必須有重點地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計劃地分階段實施
根據省委、省政府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規劃和部署,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要件和我省目前優勢產業的發展現狀,我們認為,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取上需要謹慎決策。由于我省的經濟實力比較有限,只能按梯度發展規律,選擇具有先發優勢的產業,培養核心產業競爭力,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優先將其培養成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點產業帶動相關產業,再以相關產業促進重點產業。同時培育有一定潛力的弱勢產業,逐步完善發展的條件。

    我省的產業發展參差不齊,“十二五”規劃中幾個重點產業的培養模式應當有所區分。根據我們對東湖開發區產業調研的相關數據和指標分析,我們建議將下一步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包含三個產業,即光學電子類產業、機電一體化類產業和生物醫藥類產業,優先給予政策支持,力爭通過3年時間發展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產業類別;第二梯隊包含第一梯隊產業的相關輻射產業和一些基礎尚薄弱的產業,主要有集成電路類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動力類產業、互聯網通訊類產業,力爭用5年時間,著重培養其產業基礎,增強科研實力,引進和培養人才,培育市場,使其具備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條件。

    對于第一梯隊的產業,我們認為其發展已經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本要求,處于產業集聚的更高級階段,重點應當在區域創新系統的搭建和市場規模的形成方面。建議明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突破計劃,設立專項部門,明確具體的支持政策。委派專項人員,負責引進技術,實施創新計劃,解決相關困難,全面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其盡快壯大起來。

    對于第二梯隊的產業,將在其基礎成熟之后作為重點發展對象,短期內著重培養其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本條件。這些處于發展初期的產業相對弱小,一方面受自身發展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夠明顯。因此,要著重支持和依靠市場培養這些產業上下游相關產業鏈的配套,擴寬產業面,優化產業結構,培植科研創新能力。實施政府主動指導、市場自我培育、企業積極完善的產業發展路徑。如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先引導電池產業鏈、輔助零件產業鏈和輕量化產業鏈,通過對產業鏈的輔助,培育產品市場,或者在國內需要的市場銷售,使得一部分企業進入這層利潤環節,然后再結合我省生產混合動力汽車零配件的優勢,培育相關產業的市場。

    (二)必須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宜全面開花
    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宜隨意在一個地方布局,必須充分考慮能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必備條件。不應單純地受地方招商引資政策的影響,要全面評估客觀條件是否具備,不能形成一股新的圈地熱,造成資源的浪費。而應當充分依托已經建成、并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重點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產業門類上,不要只追求全面,一定要牢牢掌握一個產業的核心環節,擁有核心競爭力。

    (三)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努力在市場中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我省出臺的相關政策中,強調政府采購的支持作用。這對發展初期,穩定一部分市場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如果各地都采取各自的保護措施,這種保護的效果將被大大削弱。而且,市場的保護往往會排斥先進技術、保護落后技術,使企業更加依賴政府的行政措施,出現小富即安的現象。我們認為,我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更多地應當是支持企業加快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企業應以拓展市場為目標,不僅要搶占國內市場,而且要努力進入國際市場。只有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才有不斷創新的壓力和動力,才能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