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玲 委員
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決策,是加快構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進程的重要舉措,其核心是切實推進沿江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調研發現:盡管近年來我省沿江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城鎮規模偏小,經濟實力不強。在我省長江沿岸城鎮平均人口偏少,很多建制鎮人口不足1萬人。人口規模小,產業不集中,難以形成支柱產業,導致經濟實力弱、發展后勁不足。二是行政區劃變動頻繁,中心城鎮帶動作用不強。三是城鎮空間分布結構不合理。四是城鎮產業層次低,二、三產業發展滯后。多數城鎮產業發展以農業為主體,總體產出功能不高,經濟效益低下。五是城鎮環境設施不全,生態污染嚴重。
以黃石為例,“十一五”末期,黃石市城鎮化水平達56.6%,其中大冶市城鎮化水平達45%,陽新縣城鎮化水平達36.6%,全市城鎮化總體水平均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但大冶、陽新均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由于黃石中心城區和全市人口總量的基數都比較低,在全省15個主要城市、武漢城市圈9個城市、湖北沿江7個城市當中均排名在后三位,導致中心城市對周邊鄉鎮的帶動和輻射能力不強。同時,由于黃石沿江城鎮鎮域規模普遍偏小,人口基數偏低,只有富池鎮區人口超過2萬人,使黃石市在鎮區擴容增量上尤顯困難。
當前是城鎮化發展的最好歷史機遇期,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城鎮化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城鎮化發展的文件,特別是去年底,我省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每年轉移農村人口60萬人以上,5年共新增300萬以上的農村人口轉移進入城鎮,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2%以上,武漢城市圈城鎮化水平達到65%以上的目標。困難與機遇并存的現狀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強化措施,努力提高沿江城鎮化水平。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目前,湖北長江經濟帶武漢、宜昌、荊州、黃石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不夠,實力較弱、質量不高。因此,要壯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完善城市功能,實現突破性的發展,增強輻射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帶動所轄區域發展的“領頭雁”。
2、積極發展中小城市。我省長江沿岸地區中小城市數量較多,規模雖然不大,但分布較廣,具有城鄉易于融合、城市特色易于塑造、城市建設易于開展、個性化特征易于體現的特點。要進一步發揮沿江中小城市的優勢,提升其城市功能,將其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產業優勢明顯、適宜人居住的新型城市。
3、大力實施“中心鎮培育工程”。小城鎮的發展必須具有適度規模,城鎮過小會出現諸多問題,如基礎設施不易配套、資源難以有效利用、就業崗位難以擴大等。因此,要變“重點發展小城鎮”為“發展重點小城鎮”,選擇基礎條件好、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加快發展,使其規模能達到3—5萬人,以增強對周邊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4、積極引導城鎮密集區有序發展。目前,區域間的競爭,已不再表現為幾個單一的城市,而是更多地體現在城市組群上,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莫不如此。目前,我省長江沿岸武漢、宜昌兩市的周圍城市相對密集,人口和產業比較集中,有的已形成連綿發展態勢。要加以積極引導,實行合理分工、優勢互補、互通有無,避免重復建設,促進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城鎮的地域空間集聚,并做到有序發展,使城鎮密集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并引導全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5、切實消除人口自由流動的政策障礙,積極倡導靈活的就業方式。在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以后,下一步政府應著力于大中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嘗試用市場杠桿來調節和引導人口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同時設法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流入城市后帶來的各種問題,使進入城鎮的農村人口能夠安居樂業。
6、對轉移到中小城市、城鎮就業定居的農民給予適當的補貼。對轉移到中小城市、城鎮就業定居的農民特別是全家遷移的農戶,若已有固定職業,應給予其適當的住房補貼,并讓其參加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以便讓他們長期定居,實現勞動力真正轉移。
7、進一步鼓勵鄉鎮民營企業與鄉鎮集體企業的發展。積極扶持鄉鎮興辦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大力推進為大企業加工配套的鄉鎮企業發展,從而就地消化部分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村發展。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最初都是依靠鄉鎮企業的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繁榮和農民富裕,這方面已有非常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并發揚光大。
8、發展鄉鎮醫療、文化、教育事業,改善居住環境。政府應加大對鄉鎮的轉移支付額度,大力發展鄉鎮醫療、文化、教育事業,逐步改善農村鄉鎮的居住環境,將農村鄉鎮發展成為人們向往的居住地,縮小地域差別、城鄉差別。同時,可以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一部分就業崗位,以利于吸引來自農村的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就業。
9、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拓寬小城鎮建設投融資渠道。加快小城鎮建設,資金是關鍵。為此,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籌資功能,拓寬城建投融資渠道,推進小城鎮土地資產經營和基礎設施市場化建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二是要積極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推動民間資本參與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經營,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會資金建設小城鎮的軌道。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黃石電視臺總編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