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快鄉村清潔工程建設提升農民生態文明意識

2014-09-15 00:57:31  
字體大小:【

 

錢 波 東

    鄉村清潔工程是解決農業資源浪費嚴重、農村污染加劇的治本之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新農村的務實之舉。據調查,從湖北省的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建設情況看,各地因地制宜,調動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鄉村清潔工程已初顯成效。為徹底改變農村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嚴重等現象,貫徹落實2008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做到“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能源清潔”,必須加快鄉村清潔工程建設,提升農民生態文明意識。

    一、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設施不配套。由于受資金投入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環衛基礎設施難以配套。垃圾處理的方式簡單,絕大多數地方只注重了垃圾的清掃、收集和清運,而對垃圾的處理基本上僅限于簡單的覆蓋、填埋和焚燒,有的甚至集中堆放后任其自生自滅,造成新的污染,缺乏長效的無害化的處理辦法。
    2、宣傳教育不到位。由于農民生態文明意識淡薄,多年養成的不良生活和生產習慣一時難以改變,鄉村清潔工程開展以來,各鄉鎮均在宣傳、教育上花了一定的時間與精力,但宣傳效果還不到位。
    3、制度建設不完善。調查中發現,各鄉鎮對環衛工的管理比較到位,但對門店缺乏規范管理,對亂倒、亂堆、亂放、亂架廠棚無具體處罰措施,對相關的管理者和責任人也無具體的責任追究辦法。管理部門之間缺乏聯動合作機制,管理模式單一。

    二、全面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的建議
    (一)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是龍頭
    一是布局合理。全面編制社會主義新農村村莊規劃,編制的主要內容應包含居民點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規劃,給水、排水及水利設施規劃,電力電信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以及近期建設規劃等,使功能更加完善,發展更加科學,建設更加合理。
    二是突出特色。在城鄉規劃的編制、實施、調整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要圍繞“資源節約、環境美好、生態宜居”的要求,突出農村特色,項目建設要將農村能源、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緊密結合。

    三是全面統籌。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要關注民生,了解民意,體察民心,把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項目建設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配套,統籌安排,使規劃既有針對性,又有指導性。

    (二)科學管理:長效機制是保證
    一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約束和規范村民的日常生產、生活行為,把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和先進的生產方式,轉化為農民的道德行為規范,引導農民逐步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各村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好地址,建設垃圾集中填埋場,徹底解決垃圾無處可倒的問題。要從資金籌措、設施配套、日常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探索鄉村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
    三要建立責任目標考評機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清潔鄉村工程的任務和責任縱向落實到鄉、村,橫向落實到部門、單位,制訂“五定”﹙定領導、定專班、定目標、定考核、定獎懲﹚工作責任制,對動作大、進展快、效果好的村和幫扶力度大、措施得力的部門給予通報表揚;對措施不力、工作進度滯后的村和幫扶不力的部門給予通報批評,促進清潔鄉村工程扎實推進。

    (三)加強引導:突出主體是關鍵
    一是加強引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堅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把動員和組織群眾貫穿始終。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層層發動,使鄉村清潔工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提高農民生態健康意識,根除生活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引導和動員廣大群眾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為清潔鄉村工程的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是加大宣傳,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農民是鄉村清潔工程建設的主體。讓農民在村莊整治活動中充分享有“四權”:規劃參與權、整治決策權、經費知情權、自我管理權。要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大力營造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三是進入市場,發揮社會參與作用。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將市場經濟理念引入村莊整治工作,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經營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和引導社會、企業、個人以各種形式支持鄉村清潔工程。

    (四)加大投入:項目支撐是基礎
    一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十一五”規劃明確要求,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與農村的投入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農業法》等法律法規也要求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投入。把鄉村清潔工程建設納入各級財政預算,能促進這項工程的全面實施。
    二是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融資機制,調動社會各方參與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農民自愿投資、投勞參與建設。要大力推進農村退耕還林、清潔能源開發、有機農業、清潔工業和生態旅游項目等工程項目建設,在提升農村生活水平的同時,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包括衣食住行諸方面的品質和生態環境質量,使廣大農民在享受優質物質生活的同時,能夠享受到良好的精神生活,在最佳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五)全面推進:生態意識是根本
    一要強化農民生態文明意識。要運用科學發展觀基本原理,啟迪農民改變傳統習慣,樹立健康觀、循環利用資源觀、生態文明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應該與黨的基層建設、農村道德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使廣大農村形成“講文明、樹新風、愛家園、美環境”的良好氛圍。宣傳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知識,克服傳統的破壞浪費自然生態資源的生產、生活習慣,提升農民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公共意識,增強保護自然生態資源的自覺性,達到凈化、美化、優化整個農村生態環境的目的。
    二要實施農村生態保護策略。要制定有利于“三農”的政策措施,培養農民生態經濟意識,發展生態農業。要切實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機制、體制和制度建設,促使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規范化制度化;要切實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研究制定農村生態經濟和農民生態意識的形成和發展的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稅收政策、能源政策等支農惠農政策,實行項目帶動、產業帶動、環保帶動、科技帶動,增強廣大農民的生態經濟意識,調動農民發展生態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農村發展現代農業、集約農業、綠色農業和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加快鄉村清潔工程建設,提升農民生態文明意識。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孝感市政協副主席、市衛生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