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目前,大學生就業已進入近30年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湖北作為我國大學生資源大省,就業形勢變得更為嚴峻。同時,湖北近幾年來中小企業不斷發展,但其速度還比較緩慢。雖然2008年湖北中小企業總數達24萬多家,但比上年只增加了4%。大學生到廣大的中小企業就業既能解決現實的就業問題,也能促進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將兩者聯系起來,促進其雙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困難和問題
1、促進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其支持的力度還不夠。第一,關于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較多,而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較少。第二,促進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中,關于促進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優惠政策更少。
2、促進大學生到民營中小企業就業的制度環境不佳。中小企業的各種制度比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差,而原來大學生所認同的中小企業具有較好的個人發展機遇和能力發揮的優勢也難以體現,表明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及現狀不容樂觀。這種狀況自然難以吸引大學生就業,就是在中小企業就了業,也千方百計想“跳槽”,最終導致中小企業留不住大學生而切斷了人才培養的源泉。
3、大學生教育模式不能完全適應中小企業人才的需求。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我國52.14%的高校本科畢業生認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是其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大障礙。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第一障礙是缺乏實用技術和社會實踐經驗,這種狀況與我國高校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訓練的教育模式有關。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在2009年3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與國外每個大學生平均實習2.7次相比,中國學生僅有11.7%有實習經歷。與此相對的是,90%以上的美國大學生四年中會實習2—3次;法國高校規定學生畢業前至少實習兩次,才能拿畢業證書;德國80%的專業學生必須完成規定的實習時間才能畢業;日本一般大學本科生在大三春季開始,就會進入企業實習。目前我國大學生教育模式不能完全適應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大學生為找不到職位苦惱之時,中小企業也在為招不到人才苦惱。
4、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障礙難以吸引大學生就業。湖北省企業調查隊連續3年對全省近300家中小企業全程跟蹤調查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所占比重分別是1.18%、0.93%、2.4%,明顯偏低。湖北是科技大省,但湖北中小企業研究開發水平與效果同科技大省的地位形成反差。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業感到獲取技術支持困難,政策信息渠道不暢通;二是中小企業本身技術創新意識較淡薄,技術投入明顯不足;三是沒有能力建立正常的人才成長機制。中小企業生存艱難,大多處于資金積累的成長期,企業融資非常困難,資金實力相對薄弱,也沒有大量資金及人才開發新產品,技術創新滯后,從而制約了其發展。
二、對策建議
1、制定促進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優惠政策,改善就業環境。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應該“先就業再創業”。政府要加大對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中小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首先,中小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或實習,除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及社會保險補貼或崗位補貼外,還可以優先享受培訓、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的技術成果轉讓,享受削減社會保障費、企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減免等方面的好處;其次,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中小企業培訓、開發中心、技術教育學院等機構給予稅收優惠及財政補貼;第三,進一步清理人事、戶籍、社會保障制度等障礙,落實各種優惠政策。由此創造出比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型國有企業更好的外部環境,改變扎堆競爭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型國有企業少數崗位的現象,促進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
2、根據中小企業人才需求特點,改進大學生“實習制度”,提高就業能力。解決大學生缺乏實用技術和社會實踐經驗的問題,應借鑒一些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做法,廣泛實行大學生“實習制度”。高校與社會密切配合,盡快使大學生實習制度化,幫助學生為走向社會做更充分的準備,同時應讓更多有條件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及大型企業向大學生開放實習崗位。大學生“實習制度”就是在校大學生到用人單位實習、培訓的一種人力資源制度安排。目前用人單位接納大學生實習的積極性不高,大學生實習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建立并規范大學生“實習制度”,建立促進大學生實習、見習的長效機制,才能解決大學教育與社會脫節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目的。
3、執行和完善國家勞動用工制度,提高中小企業崗位吸引力。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落實《勞動合同法》中關于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保障,加大對中小企業執行法律的監督力度,為就業的大學生提供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形成與國有大中型企業同等待遇,增強吸引力。另一方面,要以《中小企業促進法》為依據,制定出臺促進中小企業人才開發與聘用、大學生就業與實習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4、建立政府搭橋、校企合作的市場機制。湖北省政府可以探索建立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中小企業培訓與中小企業開發中心等中介機構,專門對中小企業進行指導培訓,幫助中小企業培養專門的技術人才,并為大學生實習提供崗位和項目,以滿足中小企業對技術、管理型員工的需求。同時,還可借鑒韓國的做法,創立培養具備教育技能和實用技術的技術教育大學。讓學生利用假期在技術教育大學,參與中小企業的技術合作、項目、特殊課程和科技園的開發,在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技術人才的指導下,掌握企業要求的崗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