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2014-09-15 00:57:26  
字體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員會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衛生部門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初具規模和水平,構成了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在眾多不利因素的制約下,農村醫療衛生人才缺乏和環境不優的問題仍較突出,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面臨著諸多困難,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一、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匱乏。農村衛生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匱乏,基層衛生隊伍技術力量薄弱。以襄樊市為例,據調查,全市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大專以上學歷的1489人,只占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22%,占在職職工總數的19%,且絕大部分為在職成人教育學歷;衛生技術人員具備高級職稱人員,僅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
    2、冗員多,負擔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隨著財政切塊,衛生院相應移交到鄉鎮,實行雙重管理,管理權限下放后,由于進人把關不嚴,導致大量非專業人員、低素質人員涌入。襄樊全市鄉鎮衛生院自80年代末到1992年間,人員增長50%以上,而且許多是非專業人員,單位負擔過重。如谷城縣鄉鎮衛生院下放鄉鎮管理時共有人員1081人,到2005年上劃縣級管理時已達1484人。

    3、人才分布和專業結構不盡合理。一是人才分布不合理。襄樊市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6918人,服務514萬農村人口(包括城市郊區農村人口),其人才擁有量明顯不足。二是現有人才的知識結構難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三是人才的專業結構不合理。鄉鎮衛生院人才出現斷檔,多數衛生院只是靠一、兩名專業技術骨干維持業務量,后繼乏人,一旦這批人退休或外流,就會影響整個衛生院業務。
     4、人才流失嚴重。一方面是引不進來人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工資低、條件苦、環境差,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工作難于開展,業務不飽和,“英雄沒有用武之地”,大專以上畢業生不愿到基層衛生院工作;另一方面是人才外流逐年上升,近年來鄉鎮衛生院人員呈下降趨勢,除到齡退休外,多為調往縣、市直或自動辭職到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流出的多是中青年專業技術骨干,使鄉鎮衛生院面臨著新的人才斷層問題。

    二、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經費不足。農村衛生投入政策由于種種原因落實不夠。目前縣以下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衛生投入長期難以按政策到位,所投經費還不足“吃飯錢”,要靠醫療收入貼補政府對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不足。如計劃免疫接種疫苗,國家要求免費服務,應由財政補助成本消耗,但是多數縣(市)區都沒及時到位,衛生院負債支撐免費服務,拿不出培養人才的經費。近年來財政對鄉鎮衛生院投入雖然在不斷增長,但由于過去欠賬太多,增長幅度遠達不到應有的水平。

    2、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網底”不牢。過去,鄉村醫生履行公共衛生職責,可享受減免“兩工”(農建工、義務工)的優惠,條件好的村,還可從“三提五統”中解決250—300元擔負公共衛生的誤工補助。農村稅費改革后,“兩工”和“三提五統”全部取消,鄉村醫生享受的優惠也不復存在。由于沒有集體經濟的支持,大部分村衛生室由集體辦醫轉變為事實上的個體分散行醫。鄉醫從事公共衛生的補助無著落,人心渙散,各自為陣,重醫輕防。村級衛生組織不穩,人才隊伍形成艱難。

    3、基層衛生人員的保障體系不健全。鄉鎮衛生院職工除了醫療保險已經建立以外,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都沒有系統建立起來,改革難于取得實質性進展,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后勁不足。因為保障條件和工作條件太差,高素質人才不到基層去,在基層工作的隨時準備走,一陣“孔雀東南飛”以后,又出現“進城辦個體”的現象。

    三、幾點建議
    近幾年來,國家、省針對農村衛生機構投資的一些建設項目,著重投入的是改善基礎設施、醫療設備條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衛生機構“三缺”(缺人才、缺設備和缺房屋)的狀況。但是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為此建議: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農村衛生經費投入。把衛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持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同時,對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基本待遇,要有基本保障,盡量減少隨意性,不能完全依靠“以藥養醫”、“以醫療養防疫”、“以市場收入養公益服務”。應強化政府對農村衛生公共投入的責任,把農村衛生投入列入經常性的財政預算,并保持逐年增加,其增長幅度應不低于財政支出增長幅度。

    2、認真實行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制度。切實推進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認真實行城市醫療衛生人員晉升副高級技術職稱必須到基層衛生單位工作一年以上的制度。每年從城市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后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培訓一批人才、帶活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促進城鄉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進一步深化農村衛生職稱和工資制度改革,發揮待遇的導向作用。要積極探索,不斷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建議在職稱評審時對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實行政策傾斜,對鄉鎮衛生院確有真才實學、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不拘一格評聘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要樹立一批農村實用型優秀人才典型,對他們給予獎勵和實行津補貼制度。在新的工資改革中,要把邊遠、艱苦地區津補貼落實到位,用待遇穩定人才隊伍,引導人才流向農村基層。

    4、加強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建議政府確立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納入財政預算安排,每年有計劃地培養農村衛生人員。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衛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專業,開設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的在職教育班,醫學中專學校開設鄉村醫生在職教育培訓班,堅持進行對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在職繼續教育,使之逐步達到規范的人才結構和技術水平要求。
    5、建立健全農村衛生人員社會保障制度。當前最需要建立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農村衛生人員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