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涉水事務,各級黨委政府都將治理湖泊污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從2006年開始,武漢市實施“清水入湖”截污工程;2008年又編制了巡司河生態景觀走廊控制規劃,還巡司河昔日的靚麗風采;2009年又啟動了大東湖生態水網修復工程。這些舉措對于治理湖泊污染、改善水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治理湖泊污染,必須從流域和水系的整體統籌考慮,同時要體現資源節約,重點是建立長效治理機制。
一、實現江南四大水系通江自流大循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南湖受到嚴重污染。湯遜湖水系匯水面積為421平方公里,由湯遜湖、南湖等湖泊和巡司河等河渠組成。近10年來,屬于湯遜湖水系的南湖其周邊開發了一大批住宅小區。湖周邊的居住人口由當初的不足3萬人劇增到30余萬人,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湖,導致湖泊的富營養化加劇,每年都有“水華”事件和大面積死魚現象發生。南湖周邊現有排污口33個,分別來自沿湖周邊高校、企事業單位及居民小區,平均每天排放污水達14.5萬噸。特別是沿湖周邊的數十個商品樓盤,每年向南湖直排4000余萬噸污水,成為南湖最大的污染源。此外,過度養殖也是造成南湖水質污染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南湖水質已降為劣Ⅴ類,并且還在進一步惡化,成為湯遜湖水系的一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
2、治理巡司河勢在必行。昔日風景秀麗的巡司河,今天已經被市民稱為“熏死河”。兩岸垃圾成堆,河水骯臟不堪,其污染程度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目前,武漢市已經啟動巡司河的治理工作。但是,巡司河與南湖是連著的,南湖水通過“通匯港”流入巡司河,再從武泰閘排入長江,如果只治理巡司河而置南湖于不顧,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巡司河的污染問題,其結果必然是治標不治本。因此,要想治本,就必須將巡司河和南湖作為一個水系,統籌考慮整治方案。同時,南湖作為巡司河的污染源頭,應當先行治理。
3、實施江湖連通是治理湖泊污染的根本。據武漢堤防志記載,歷史上的江南湖泊,皆為江湖連通、生態平衡的開放式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直接飲用。隨著防洪工程的實施和江湖關系的自然演變,江湖的水力聯系中斷,湖泊逐漸演變成封閉或半封閉水體。專家認為,江湖阻隔是湖泊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和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雖然江湖阻隔在歷史上對于穩定湖泊水位、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控制血吸蟲疾病和改善湖泊圍墾養殖條件等起到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江湖阻隔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開始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實施江湖連通,充分利用江湖的自然條件,最大限度地恢復江湖的水力聯系。
4、實施江湖連通有利于提高城市排澇能力。近年來,由于泵站的抽排能力不足,管網配套不完善,每逢強降雨和降雨集中的時段,武漢市一些地區的漬水就比較嚴重。如2009年6月30日,武漢市遭遇27年來最大暴雨突然襲擊,全市中心城區11座大型泵站全部投入抽排,并滿負荷運行,仍然無濟于事,城區有多達260余處路段嚴重漬水,漬水最深處超過一米,大范圍漬水造成全城交通擁堵,部分地區交通陷于癱瘓。如果實現江湖連通,部分雨水就可以通過江湖自流循環通道直接排入長江,減輕泵站抽排的壓力。
二、實現江南四大水系通江自流大循環的建議
1、加大對南湖的治理力度。一是對南湖周邊開展專項整治。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南湖周邊的無序開發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切實承擔起湖泊的保護、管理和監督責任,依法(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從嚴處置涉湖違法行為。對獅子山及其鄰近地區實施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二是加快南湖截污工程建設,盡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并和污水處理廠進行對接,確保南湖周邊所有的污水都能夠得到收集和處理,真正做到清水入湖。三是清除南湖湖底淤泥,調整水產養殖結構,建立適宜的水產放養和管理模式。同時開展生物治污工作,恢復湖泊生態系統平衡。四是恢復湖泊周邊植被,減少水土流失。
2、利用水系自然落差,改造現有水利設施,實現江南四大水系的通江自流大循環。長江武漢段的水面坡降為1:48000,即每48公里產生水位落差1米。位于長江武漢段的大東湖生態水網修復工程入水口武豐閘與位于長江鄂州段的樊口閘之間的距離是78公里,所產生的水位落差為1.6米。長江武漢段江南片有4個湖泊水系和19個大小湖泊。一是北湖水系,包括北湖、嚴西湖、嚴東湖、竹子湖、青潭湖等5個湖泊。二是東沙湖水系,包括東湖、楊春湖、沙湖等3個湖泊。三是湯遜湖水系,包括湯遜湖、黃家湖、野芷湖、南湖、青菱湖、野湖等6個湖泊。四是梁子湖水系,包括梁子湖、鴨兒湖、嚴家湖、三山湖、保安湖等5個湖泊。這些湖泊的常年水位具有沿東西走向、從低到高順序排列的特點。同時由于常年防洪和排澇的原因,這些水系都配建了連通港渠、通江涵閘和排水泵站。我們認為,利用湖泊水系的自然落差,并對現有的水利設施進行一定的改造,就可以實現這四大水系的江湖連通和自流循環,達到治理污染、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具體實施方案可分為南北兩線工程方案。北線方案是對大東湖生態水網修復工程進一步完善的
建議,南線方案是構建湯遜湖水系生態修復水網建設工程的建議。
北線方案:長江→武豐閘→青山港→東湖→彭夏村1.5公里隧道(新建)→嚴西湖→花山鎮3公里隧道(新建)→嚴東湖→左嶺鎮花園村2公里隧道(新建)→左嶺鎮東西截流港→嚴家湖→鴨兒湖→梁子湖→樊口閘→長江。
南線方案:長江→武豐閘→青山港→東湖→伏虎山2公里隧道(新建)→南湖→巡司河→湯遜湖→苗家村4公里連通渠→梁子湖→樊口閘→長江。
目前的大東湖生態水網修復工程,選擇東沙湖水系下游的武豐閘作為水網的入水口,由于入水口和出水口的距離太近,水的自然落差小,有兩個出水口甚至在武豐閘的上游,湖水不可能靠水力自流,而必須采用電力排入長江。水網的運行成本高、能源消耗大,未來實施自流改造的可能性極大。如果實施南線方案,目前的大東湖生態水網修復工程,只需要在官橋湖修建一條2公里的隧道,連通東湖和南湖,就可以利用兩個湖泊的自然落差,通過水力自流方式,從東湖向南湖引水,從而實現江南三大水系的統一治理,擴大大東湖生態水網修復工程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全體江南市民都得到實惠。
3、統一規劃,共同投入,分步實施。湖泊水系涉及的行政區域多,水利設施改造的投入大,建議由省政府牽頭,各行政區政府參與統一研究制定江南四大水系江湖連通規劃方案。中央、省、市三級政府共同投入,各行政區政府按照規劃方案和管轄范圍,分頭開展各自管轄范圍內的湖泊污染治理工作。
4、改革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積極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促進城市污水向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營管理市場化方向發展。一是對城市污水處理項目,要引入產業資本,實行多元投資;同時,對污水處理廠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二是各涉水行政管理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完善政策,科學監管,不斷創新污水處理監管機制,將城市污水處理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三是加強對污水處理費的征收監管,保證污水處理費專款專用。
5、推進湖泊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打造湖北水文化。作為“千湖之省”的湖北,應該發揮水優勢,做大水文章,把治理水污染、打造水文化、發展水產業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加快制定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通過立法促進“兩型社會”建設和湖泊的保護、開發、利用。其中特別是治理跨界水污染,必須通過法律法規明確責任主體,界定利益關系,規范執法行為。二是實施“還湖于民”工程。通過立法劃定湖泊規劃控制范圍(水域、綠化用地、外圍控制范圍等)。對于該范圍內未經批準的建筑物、構筑物依法予以拆除;不能拆除的,要征收高額的公共資源占用費和排污費用于湖泊治理。三是結合湖泊周邊整治,建設環湖道路,開發湖泊景觀,如英國泰晤士河畔的“千年眼”、新加坡圣淘沙的水幕電影等,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納涼的新去處。四是開發涉水旅游項目,帶動水系流域旅游業發展,把水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五是利用我省水上體育運動優勢,在東湖、南湖等城中湖泊,規劃建設水上運動項目和水上休閑運動場所,著力打造水文化、發展水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