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義 勇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是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近年來,我省國防教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戰略決策,各級高度重視,軍地配合密切,社會各界支持,全民踴躍參與,呈現出整體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構建和諧湖北、促進我省國防后備力量和駐鄂部隊全面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整體上看,當前我省國防教育工作發展還不夠平衡,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由于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環境,部分干部群眾的和平麻痹思想有所滋長,國防觀念有所淡化;一些地方國防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影響力、感染力、滲透力不夠強;國防教育的運行機制、政策制度、工作保障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當前,湖北經濟社會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對于凝聚全省軍民力量共同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構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促進我省國防后備力量和駐鄂部隊全面建設,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大局意識,確立與科學發展觀要求相適應的國防教育理念
一是要充分認清國防教育的實質是國家根本利益教育。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證,也是公民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的現實體現。國防教育直接關系國家安危,實質就是公民根本的、共同利益的教育。只有當公民認識到國防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國家安全是個人利益的基礎,才能自覺地建設和保衛國防。有了這樣的意識,危難時刻才能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共同保衛國家。
二是要樹立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觀念。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戰略發展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用黨中央、胡主席的這一重大戰略決策引領國防教育方向,統一思想行動,凝聚智慧力量,為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目標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是要樹立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的觀念。國防教育既是活生生的現實教育,又是對未來負責的超前教育。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我國社會的深刻變革,面對我國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的態勢,國防教育既要關注現實安全挑戰,又要關注潛在安全風險,既要關注傳統安全威脅,又要關注非傳統安全威脅,積極應對來自各個方向、各個領域的威脅和挑戰。這是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必須面對和作出回答的重大課題。
(二)緊貼時代需要,把握開展國防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全面發展的戰略性目標。要把國防教育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著眼于凝聚民族偉大力量,突出抓好“愛中華、奔小康、強國防”主題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貫徹科學發展觀,用國防精神、國防意識推動和保證經濟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國防建設,真正形成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與國家長治久安相得益彰的局面。
二是要服務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突出軍隊信息化的鮮明特色,組織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了解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態勢,了解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方針政策,使國防教育跟上世界軍事發展的步伐,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要突出維護國家安全這一主題, 講清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特別是面臨的安全威脅,引導人們關注國防,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自覺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作貢獻。
三是要服務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國家安全包含國家穩定,國防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凝聚民心、維護穩定的思想工程。要堅持把國防教育與雙擁共建、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抓好國防歷史與國防精神教育,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和優良傳統,引導人們樹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觀念,強化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進而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完善制度機制,促進國防教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要健全完善領導機制。要堅持一手抓經濟,一手強國防,始終把國防教育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的議事日程、目標管理和政績考核,納入雙擁共建范疇,納入全民普法教育內容,納入全民宣傳思想工作計劃,納入相關部門職責范圍,使國防教育真正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國防教育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以及各級組織、宣傳、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工作籌劃和組織協調,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級黨校、學校,要把國防教育作為學員、學生的必修課,積極創造條件,把黨校、學校真正辦成干部和青少年學生國防教育的主陣地。省軍區系統要把配合地方黨委、政府組織開展國防教育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著力抓好民兵預備役人員的國防教育。駐鄂部隊和軍事院校要積極參與當地的國防教育,配合做好學生軍訓工作,為國防教育提供必要的人才、場地、物資器材等保障。
二是要健全完善科學施教機制。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省國防教育講師團的作用,采取定專題、定人員、定時間的形式,組織省講師團人員,深入到各市、州(直管市、林區)開展系列國防教育宣講活動;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組建人員相對固定、師資水平較高、專職兼職結合的國防教育宣講團。同時,要盡快研究制定國防教育專兼職教員具體的政策性規定,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政策支持。要抓緊做好教材編修工作,省國防教育辦公室要把教材的編寫、規范、管理和使用作為一個重要的職責,按照《國防教育法》和《全民國防教育大綱》要求,采取職能部門、院校和專家學者相結合的辦法,共同編寫國防教育系列理論教材。
三是要健全完善考評機制。各級國防教育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定期組織國防教育檢查抽查,重點檢查國防教育機構設置、國防教育活動開展、國防教育工作保障等方面的情況。各級黨校、學校要建立考核制度,將教師履行國防教育職責情況和學員、學生接受國防教育情況,與教師評職評優和學員、學生評選文明學員、學生掛鉤。各級人大、政協要將《國防教育法》落實情況納入人大代表執法檢查和政協委員視察內容,促進國防教育落實。
四是要突出抓好各級領導干部的國防教育。近年來,隨著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一大批年富力強的年輕干部逐步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和平時期尤其要注重強化這些領導同志的國防觀念,通過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把全社會關心支持國防建設的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可以考慮通過定期為黨政機關干部進行國防知識講座,組織黨政領導進軍營過“軍事日”,組織中青年干部到駐地部隊當兵鍛煉,接受短期訓練等形式,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學習國防知識,了解國家安全形勢,增強國防意識,提高履行國防職責的自覺性。
(四)注重開拓創新,增強國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開展國防教育。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15個創辦了國防教育報刊,22個開辦了國防教育網站或網頁,建議恢復我省以前開辦的《國防教育報》,或者以《湖北日報》增刊的形式,宣傳國防知識,擴大社會影響。同時,借鑒兄弟省份經驗,盡快開通我省國防教育網站。通過報刊和網站,把普及國防教育同介紹國家安全形勢結合起來,同解答群眾普遍關心的軍事熱點問題結合起來,使國防教育貼近人民群眾,貼近社會生活,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國防教育。
二是要充分挖掘我省紅色資源開展國防教育。我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著眾多的革命遺址和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生動教材。要發揮這一地域優勢,突出抓好愛國奉獻教育。每年組織黨政干部和青少年學生到烈士陵園、革命遺址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請老紅軍、老八路、老革命講傳統,使大家心靈受到洗禮,思想得到凈化,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三是要充分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國防教育。建議每年在新聞媒體開辦“國防論壇”欄目,組織黨政干部進行研討,在探討中辨曲直、明是非。結合評選“關心國防建設之星”和“獻身國防建設之星”活動,每兩年組織一次全省性的國防知識競賽暨頒獎晚會,持續激發全民參與國防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各級文藝團體要把國防常識以三句半、小品、相聲、快板書、漫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送到群眾眼前,盡量多地開展一些寓教于樂的國防教育活動。要繼續組織好全民國防教育網絡短信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移動、聯通發送國防教育公益宣傳信息,不斷探索把企事業單位推進公益宣傳國防教育行列的新途徑新方法。
四是要充分挖掘典型開展國防教育。近年來,我省軍地各級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突出愛國主義核心內容,拓寬渠道,創新方法,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全民國防教育活動,涌現出了全國“十佳愛國擁軍模范”毛成秀、“教子育兵模范”楊進群、優秀退伍軍人涂元福、邱應發等一批先進典型,進一步營造了情系國防、關心武裝的良好社會氛圍。對這些老典型,要廣泛宣傳,大力推廣。同時,要下大力做好新典型的發現、培養和宣傳工作,力爭每年推出一些在全國叫得響、過得硬的典型,以鮮明的示范導向推動我省國防教育工作創新發展。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湖北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