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湖北企業“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2014-09-15 00:57:18  
字體大小:【

 

李 玲 玲

    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給力圖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湖北企業提供了一個“走出去”低成本開展收購兼并、進行反周期投資操作的好時機,對湖北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一定機遇。

    一、湖北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障礙與挑戰
    湖北地處內陸,與國內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湖北企業在“走出去”的步伐與力度上均有所滯后,在“走出去”的進程中面臨如下障礙與挑戰:

    1、政府層面的支持力度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湖北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所享受的優惠政策是按照中央、省級政府有關文件規定來執行。但由于湖北省對外直接投資缺乏總體上的協調機制,境外投資企業的激勵和優惠政策有所欠缺,這使得境外投資企業缺乏必要的投資信息、投資資金及稅收減免。對境外投資企業的監管和服務工作也有待改進,政府管理上仍然存在決策越位、監管缺位、公共服務不到位和協作意識不強等問題,對外合作立法有所滯后。并且,國家與湖北省已出臺的有關“走出去”優惠政策門檻較高,多傾向于支持國有特大型或大型企業集團,地方企業和中小企業難以享受優惠政策和具體的扶持措施。

    2、“走出去”行為缺乏長遠規劃。現階段湖北企業的“走出去”行為缺少政府層面的整體籌劃與明確的目標、重點,基本上是單個企業的自發行為,對外投資的區域與產業領域比較集中,企業行為短期化,缺乏對中長期投資的戰略指導。同時,因地處內陸,長期依賴內需市場,湖北企業總體上還沒有意識到“走出去”對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加之湖北國有大中型企業困難較多,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深化內部改革、進行國有經濟的戰略改組上。因而湖北企業包括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一般都還未將對外直接投資納入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一些已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決策盲目性強,在投資決策時對投資環境、市場前景以及各種可能或潛在的風險沒有進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論證,草率地確定投資項目,結果導致對外投資項目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許多境外投資企業經濟效益較差,投資成功率低,難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

    3、對外直接投資資金短缺,投資規模偏小。湖北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資金絕大部分是自有資金,或是以設備、技術折價投資,國內融資較少,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的案例更是鮮見,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渠道直接導致了湖北對外直接規模偏小。發達國家企業單項對外投資的平均金額為60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單項對外投資260萬美元,而湖北企業單項僅為219.12萬美元。湖北對外投資企業經營規模小、實力較弱,難以形成生產技術所有權優勢和規模優勢,信用等級低、境外融資能力弱,對外投資企業在當地貸款難,生產流動資金缺乏,現實情況使部分企業感到“走出去”的投資風險過大。

    4、湖北企業總體實力尚有差距,競爭優勢不突出。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湖北企業在對外投資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企業內部治理不完善,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風險意識不強,對國外經營風險的識別和控制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上有待加強,運用東道國法律和國際通行規則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不足,經營中存在短期行為,境外無序競爭現象時有發生。湖北企業總體實力上的差距與競爭力的不足將直接影響“走出去”戰略的執行。

    5、人才和信息渠道的建設嚴重不足。對外投資需要大批熟悉國際規則和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而現階段湖北境外投資企業的經營人員大多直接從企業選派,外部選拔招聘的人才較少,這種狹窄的用人渠道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缺乏高素質的國際型經營管理人才是湖北企業“走出去”首先面臨的難題。另外,從目前湖北省內狀況看,也缺少一支能夠為“走出去”提供有效服務的、高素質的社會中介力量和一個高效方便的市場信息網絡,企業“走出去”行為難以獲得可靠的中介與信息支持。

    二、加快湖北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建議
    1、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為企業“走出去”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一是淡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遵循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改變政府直接管理企業經營活動的做法。二是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務,加快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慣例的工作職能和工作機制。賦予一定條件的優勢企業更多的投資自主權,對鼓勵類境外投資實行登記備案制,逐步實現對外投資管理由事前審批為主向加強事后監管轉變。三是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省內政策法規,規范“走出去”行為,為企業開展“走出去”業務提供支持和保護。四是加強湖北省地方政府與東道國地方政府在雙邊投資合作方面的協調和磋商,在跨國并購、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合作方面,為企業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五是加快建立健全信息服務體系,建立以政府服務為基礎、中介機構和企業充分參與的信息網絡。建立“走出去”項目信息庫,加強對重點國家和地區市場環境、投資環境的分析研究,為企業提供準確、及時的投資環境和市場信息服務。

    2、強化財政、金融、稅收、保險多方面扶持。一是設立湖北企業“走出去”發展基金。借鑒河南、青島等地經驗,設立“走出去”發展基金或戰略發展專項資金,對湖北資金密集型的“走出去”項目,如大型資源開發項目、大型并購項目和大型承包工程項目給予優惠貸款或貼息資助,提供配套專項資金。二是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避免雙重納稅的前提下,區別投資國家和地區、投資行業,分別采取稅收抵免、延期納稅、減稅、免稅和出口返稅等不同的政策,對關系湖北未來發展的戰略性項目,重要的區域合作項目給予特殊的政策優惠。三是完善財稅、金融、保險、外匯等政策措施。鼓勵銀企協作,擴大融資渠道,加大外匯支持力度,擴大貸款貼息和保函專項資金的適用范圍,放寬使用條件。引導企業與政策性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用好信貸資金扶持政策。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建立健全涉外投資信貸和保險政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規范政策性業務,為防范企業國際化遇到的國家風險提供較充分的保障。

    3、加強規劃指導。根據湖北國民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總體規劃,抓緊組織力量制定境外資源開發、境外加工貿易和對外承包勞務的專項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區域重點和有關政策。并結合國內產業發展方向和資源需求狀況,擬定境外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湖北省“走出去”戰略實施規劃綱要》,保障湖北省穩步推進“走出去”戰略。

    4、對“走出去”的企業主體要選擇和培育。政府要為湖北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提供一種長期有力的政策支持,以發揮“后發優勢”,減少風險,提高投資效率。在對外投資中應重視并推動非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而對國有企業,其“走出去”則應該以徹底的制度轉型尤其是產權監管制度的到位為前提。

    5、拓寬用人渠道,建設優秀人才隊伍。湖北企業“走出去”的關鍵還在于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要拓寬現有的用人渠道,建設一支具有綜合素質的跨國經營人才隊伍。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加強人才培訓,培養造就一批熟練掌握外語、懂國際規則、懂涉外政策、懂經濟商務知識的復合型企業領導人才和具有國際貿易、金融、法律和財會專業知識的經營人才。在企業管理體制方面,要積極探索和大膽使用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企業經營、決策、分配、監督和管理機制。在經營策略方面,要重視研究境外企業的本地化經營策略,抓住人才使用、管理機制和經營策略等關鍵環節,努力提高湖北“走出去”企業接軌國際市場的能力。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湖北省政協副秘書長,民建湖北省委員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