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的調查報告

2014-09-15 00:57:18  
字體大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實施,我國人口的數量、結構均經歷著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化。以多種辦學模式滿足因形勢變化而產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課題。“九年一貫制”作為一種因時而生、適時而止而又據實恢復的義務教育辦學模式也因被賦予新的內涵而承載著新的使命。就這一現實課題,我們政協教育組進行了為期近一年的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一貫制”辦學模式的歷史沿襲
    我國“一貫制”辦學模式是指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畢業均在一校內連續完成的義務教育辦學模式。這種模式在不同歷史時期因我國義務教育年限即學制的不同而有差異。解放初期至70年代末,我國義務教育主要實行七年學制,這個時期是“七年一貫制”學校的普遍存在期,“九年一貫制”學校主要存在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普九”達標任務基本完成期,進入二十一世紀初,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受教育人口高峰期的顯現,義務教育段獨立的小學、初中不斷設立,絕大多數“九年一貫制”學校也因其已完成歷史使命,開始從與獨立設立的中小學并存期逐步走向消亡,現階段又由于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而在不同地區逐步得到恢復。從其歷史沿襲不難看出,這種辦學模式在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均承擔了推動我國義務教育普及的不同使命,而不同歷史時期又賦予了其特殊的現實內涵。就現階段而言,優質均衡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身心健康的社會公民及創新型人才夯實基礎,是其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這同八十年代之前以識字掃盲教育為主,八、九十年代以應急人才培養為主的辦學目標已發生了根本變化。

    二、現存意義及現實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現階段在我區不同地區實施“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適應了城市化進程的同時又可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隨著農村人口向小城鎮不斷集中,周邊人口向中心城區逐步靠攏的趨勢加快,社會職能的配套必須同步跟進,一方面原來分散設立的偏遠學校會因生源減少而不得不撤銷,另一方面原來相對集中設立的城鎮學校也因各種因素的限制,必將無法承擔全部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任務,興辦“九年一貫制”學校既便于城鎮規劃,又可因教育資源便于分享而相應減少土地占用。

    二是在擴大師資配備空間的同時又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生源數量的歷史原因和現實變化,據現行編制核算,小學、初中教師編制數量超編是普遍狀況,而超編不夠用也是嚴峻的現實,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絕大多數是由民師變化身份而來,年齡老化、知識陳舊、轉崗空間狹小,而又無法分流騰崗,已成為制約江夏義務教育發展的最大瓶頸。“一貫制”實施之后,初中在崗人員與小學在崗人員可打通使用,分類設崗,師資配備空間增大,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成為可能。

    三是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又可改善辦學條件。毋容置疑,隨著江夏經濟不斷增強和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落實,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單就數字而言可用“驚人”二字,但從結構分析,在教師人頭工資之外的教育保障及發展經費還確實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現狀。上級項目的區級配套資金,校舍正常維護的配套資金、教學儀器設備的專項資金等,均存在一定的缺口。目前情況下,在條件適合的地區實施“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可在小學、初中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共享的原則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辦學條件得到最大的改善。

    就我區目前現狀而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廟山長城學校、金水農場學校兩所,服務學生達到了1379人,其中小學820人、初中559人,準備動工興建的有藏龍島學校和紙坊街城關學校,兩所學校預計可服務初中學生600人、小學學生900人。預計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人口分布的變化,還會有新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應運而生。

    通過調查同時發現,在我區實施好“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還存在以下現實問題:
    第一,規劃意識淡薄。從北到南,從城到鄉,一屆政府的主要精力均主要放在經濟建設上、市政工程上,這是造福群眾的急需,但經濟社會統籌謀劃、和諧共進,更是科學發展、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城鎮化的有序推進和良性發展必須有社會化職責的完備配套,這既是發達國家的現成經驗,也是國內部分地區取得成功的現實借鑒。從我區情況看,城鎮化的實施要么沒有充分考慮學校用地配套,要么成為擺設或為房地產、企業用地讓路,至于國家城市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執行起來更是難上更難,這就導致了學校規劃要么應急調整、要么擠縫建設,既投入了資金,又不能達到辦學要求,甚至造成多占土地、重復投資的后果。

    第二,投資主體模糊。“九年一貫制”學校是完全的義務教育范疇,辦學投入主體應是地方政府,這是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的。從我國國情看,在八九十年代,地方財力普遍不足時,曾采取過主要向“有生戶”集資來彌補辦學資金的缺口的做法,但在目前以區級財政為主的體制且區級財力大大增強的背景下,顯然此路不通也沒有必要,老路不通、新路不開,投資主體不明確,勢必形成“九年一貫制”在建設資金上的負擔疑慮進而影響學校的建設規劃、規模、速度和質量。

    第三,管理機制滯后。依前所述不難看出,新的“九年一貫制”義務學校所承載的時代內涵較之過去已有了根本性變化,學段的有機銜接、水平的優質均衡與獨立辦小學、初中有著不同的要求,學校規模如何測算、管理結構如何設計、領導職責如何確立、人員編制如何界定、課程計劃如何分段有效實施等均沒有現存經驗可供借鑒,也非一日之功能夠悟透的課題,這些問題必須在政府統一協調下盡快認真研究并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1.成立專班,專題調研。由區政府牽頭,區編辦、財政局、人事局、國土規劃局、教育局等部門參與,組成專班對我區現有“九年一貫制”學校、即將建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和規劃建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校選址、辦學規模、資金投入、領導職能、人員編制、管理模式等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可行方案供領導決策。

    2.明確主體,落實責任。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江夏實際,“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建設主體仍須由區、鄉(鎮、街)兩級政府承擔,資金由區統籌,土地由鄉鎮街協調,相關部門應按國家政策履行好城鄉配套費征收、手續辦理等職能。新校的管理體制仍實行當地人民政府與區教育局雙重管理、各負其責。

    3.完善機制,科學管理。新辦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應本著“科學、高效、競爭、穩定”的原則建立健全領導配備、崗位設置、管理體系、課程實施、效果評價、設備配套等科學機制,確保新的辦學模式能揚自身之長,避他類之短,在節約投入、促進均衡、提升水平等方面為江夏教育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武漢市江夏區政協教育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