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加快長江干流岸線資源開發   促進湖北長江經濟帶科學發展

2014-09-15 00:56:47  
字體大小:【

 

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


    經過調查研究,比較沿江省市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的江蘇、上海、安徽、重慶等省市沿江地區,都在長江干流岸線開發利用上進行了重點投入,加強沿江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投資環境,起到了招商引資并由此帶動沿江地區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作用。從湖北沿江地區的區位環境和資源稟賦等比較優勢來看,長江干流岸線開發利用在湖北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中有著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我們認為,湖北如能在長江干流岸線資源開發利用上取得成功,將有力推動沿江開放開發。

    一、長江干流湖北段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一)湖北長江干流岸線資源及其分布
    湖北省長江干流岸線位于長江上游及長江中游地區,其中長江上游干流河長124km,長江中游干流河長937km。據統計,湖北省長江岸線總長度2051.05km,其中左岸岸線長度1065.11km,右岸岸線長度820.49km,江中上百里洲、南五洲、天興洲、羅霍洲岸線總長度165.45km。

    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編制完成的《長江宜賓以下干流岸線利用管理規劃》,湖北省境內岸線功能區的劃分情況為: 
    (1)岸線保護區20段,長度178.12 km,占總長度的8.7%;(2)岸線保留區49段,長度1064.93 km,占總長度的51.9%;(3)岸線控制利用區40段,長度694.45km,占總長度的33.9%;(4)岸線開發利用區11段,長度113.55 km,占總長度的5.5%。

    (二)湖北長江干流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據2005年統計資料,湖北省已利用長江干流岸線總長度354.2km,利用率為17.3%。岸線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港口(碼頭)、取排水口、跨(穿)江建筑物、景觀等類型。沿江共分布有大中型碼頭泊位870個,年吞吐量7212萬t,占用岸線193.8km,宜昌、荊州、武漢、黃石等城市周邊地區港口碼頭設施分布較多;沿江分布有各類排灌閘站和交通閘381處、工業和生活取水口113處,共占用岸線89.9km;跨江建筑物包括長江大橋19座、輸電線路11處、輸油輸氣管道16處,跨江電纜、光纜24處,共占用長江岸線58.1km;城市江灘等景觀建設利用岸線12.5km,主要集中在武漢市、黃石市等。

    二、江蘇長江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的經驗及教訓
    江蘇省濱江臨海,岸線資料開發利用起步早,見效快。特別是2003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沿江開發”的戰略以來,沿江岸線資源開發利用明顯加速,沿江產業集聚加快,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據統計,江蘇省長江干流岸線總長度1170.35km,其中主江岸線長838.86km,江心洲岸線長331.49km。至2007年底,已利用岸線總長度269.40km,利用率為23.0%,其中一級岸線的利用率達到54.5%。江蘇省岸線開發利用的特點是:優良岸線利用得多,其他岸線特別是洲岸線利用得少;城市河段中自然條件較好的岸線大部分已被利用,岸線資源已較少,需結合河道整治,合理布局,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岸線;農村河段的岸線開發利用程度則較低,需結合生產力發展的布局,開發利用岸線資源。江蘇省沿江岸線開發利用的投資主體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資;政府控股投資;岸線地塊征用企業(包括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投資等。

    (一)江蘇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的經驗
    通過分析江蘇省岸線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其成功的經驗主要有:
    1、制定沿江開發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2003年6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就制定了新的沿江開發戰略,其戰略定位為國際制造業基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先行區、長江流域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縮小江蘇南北差距的傳導紐帶,沿江開發的重點為構建沿江基礎產業帶、沿江城鎮密集帶、集約型開發區、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發達的基礎設施網和現代物流網。在此戰略之下,岸線開發利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從而明確了岸線資源開發利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制定統籌規劃。為貫徹落實加快沿江開發的戰略,江蘇省編制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明確沿江開發的目標、任務,對沿江產業、城鎮、基礎設施、岸線、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提出空間布局方案。沿江的南京、鎮江、揚州、常州、泰州、無錫、南通、蘇州也分別結合本地的實際,制定了沿江開發詳細規劃;編制了《長江港口布局規劃》,沿江的南京、鎮江、蘇州、南通等城市也制定了港口規劃,明確了各港口的性質和功能,并對港口的岸線開發利用、總體布局等進行了規劃;編制了《長江河道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劃定了岸線控制線,劃分了岸線功能區,并提出了岸線管理指導意見。

    3、注重合理分工、協調發展。江蘇省沿江開發中針對不同的區域,具體分析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地確定區域經濟專業化綜合發展的模式。一方面注重合理的分工,避免區域內的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蘇南地區在依托其科技、教育、人才、區位等優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同時,積極向江北梯度轉移產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蘇中地區合理利用自身資源,把比較優勢變為競爭優勢,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長三角經濟圈加速融合的時機中,科學定位,主動接受上海和蘇南地區的輻射,實現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注重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在省政府宏觀調控的安排下,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市場規范與誠信體系的建設、信息互通共享機制的建設、資本與產權統一市場的建設、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等,為區域內各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搭建高效、通暢的平臺。

    4、堅持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原則。長江岸線、沿江土地寸土寸金,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江蘇省在沿江開發中注重保護長江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科學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做到深水深用,淺水淺用,把最好的岸線留給最好的項目,決不能急功近利,亂占濫用。同時預留好岸線和土地,為后人開發利用長江留下必要的空間。從可持續發展要求出發,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環境,把江蘇的長江兩岸建設成發達、文明、充滿活力的濱江城市帶,生態良好、風景優美的大江風光帶。

    (二)江蘇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的教訓
    江蘇省的沿江開發是比較成功的,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同時,在開發過程中也出現過部分問題,有一些教訓需要吸取。
    1、保護資源環境,避免生態環境問題。由于江蘇沿江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和產業密集,對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需求量巨大,能源和水資源短缺成為困擾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例如,地下水超采和水質性缺水已經成為蘇錫常地區新的水資源問題。此外,土地緊缺、大氣污染加重、酸雨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退化、洪澇成災等問題日趨突出。

    2、合理分工,避免產業結構趨同。江蘇省沿江地區自然條件相似,各城市經濟結構皆以加工工業為主,這為區域產業群落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但也存在產業結構嚴重趨同問題,特別是由于行政分割造成的港口、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產業協作程度較低。在岸線開發利用方面,部分地區重復建設,一方面浪費岸線資源,另一方面導致設施利用率低。由于城市間產業及產品的同構和無序競爭,區域經濟結構難以協調。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問題尤為突出。

    三、對湖北長江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積極應對三峽工程建成后湖北長江段面臨的形勢與機遇
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干流湖北段的防洪形勢有了根本性的好轉,為沿江的岸線開發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對于武漢以上河段,可大力加強岸線開發利用,特別是主要城市江段的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城市江段岸線,可參考武漢市漢口江灘建設的成功經驗,把環境治理與防洪建設相結合,促進城市公園、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境內的主要江中洲島岸線,可在防洪形勢變化后適度、適當開發利用;對于沿岸部分高灘地岸線,可研究在滿足防洪要求條件下的開發利用方式。

    同時,長江三峽工程建成后,由于長時期清水下泄,加之中水流量時間加長,河道將明顯發生沖刷。一方面,部分河段的水深加大、港口碼頭前沿淤積減弱,岸線開發利用條件明顯好轉,可加強岸線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導致部分岸段的河勢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已擬對河道、航道進行整治,各地方可積極配合相關的整治工程建設,爭取多方投資,爭取工程可以達到穩定和改善沿江岸線開發利用條件的目的。
另外,須充分認識到三峽工程建成后對長江航運發展的影響。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干流湖北段及三峽庫區的航道條件明顯改善,長江干流的航運快速發展,湖北省可成為重慶、四川等沿江省市及陜西、河南等省份利用長江航運的重要中轉站之一,要針對此變化,加強與之相應的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等配套設施建設,拓展岸線開發利用的內涵及輻射范圍。

    (二)做好規劃銜接,爭取國家支持
    要在《長江宜賓以下干流岸線利用管理規劃》、《長江干線航道發展規劃》等規劃的指導下,充分調動水利、交通、環保等部門的積極性,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需求,盡快制定湖北長江干流岸線利用規劃,以指導省內的岸線開發利用。

    岸線利用規劃要高起點,統籌安排岸線資源分配使用,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增強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和預見性,充分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同時為規劃期以后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在岸線利用規劃中,建議把岸線調整與河勢控制、航道整治結合起來,以便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水利部、交通部)支持,獲得國家財政資金投入。
要制定好湖北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對沿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提出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對沿江產業、城鎮、基礎設施、岸線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提出布局方案,作為沿江開發的指導性文件。沿江各市州也要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做好各自的沿江開發詳細規劃,對岸線資源開發利用提出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從工作銜接角度考慮,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應提前一步完成,以便為岸線利用規劃提供依據和方向。

    要注重規劃銜接,尤其做好與國家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長江干線航運總體布局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長江水資源環境保護總體規劃、三峽工程后續工作規劃等規劃的銜接。

    (三)投資主體以政府為主,同時引進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自主投資
    在岸線資源開發利用中,要以保證社會經濟綜合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協調處理好岸線利用與防洪、航運、供水、環保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岸線資源。在不違背市場經濟機制的前提下,盡量以政府為主導,對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其投資開發意向符合總體開發目標的,也可以讓企業自主投資。

    可參照江蘇經驗,實行政府直接投資、政府控股投資、岸線地塊征用企業(包括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投資等多種投資形式。這方面要吸取江蘇的教訓,不要擔心岸線地塊租售不出去的問題,要避免讓小企業或效益不好、經營狀況差的企業霸占優質岸線;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實行岸線資源配置,用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企業來沿江落戶;要制定地方法規和制度,對粗放經營、整改無效的劣勢企業實行淘汰制,限期遷出,以保障岸線資源有效利用。

    (四)進一步研究完善岸線有償使用政策和影響補償制度,發揮經濟杠桿調節作用,促進資源集約利用
    在總結近年來長江岸線開發有償使用的基礎上,結合岸線開發利用條件維護等的實際需要,并著眼于有效推進寶貴岸線資源的節約、合理利用,進一步研究調整并逐步完善有償使用岸線資源的經濟政策和辦法。對岸線開發利用項目,要制定防洪、河勢影響等補償政策,完善配套制度,規范運作。健全岸線開發利用單位對所用岸線內防洪工程負有達標建設與維護和防汛責任的制度。在加強依法管理的同時,通過運用經濟杠桿,進一步促進岸線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和治理開發相結合的良性運行。

    (五)以岸線開發帶動沿江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基礎先行、重點突破。集中財力,重點支持以長江航運設施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和沿江重點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岸線開發利用要體現這一原則,通過岸線開發工程建設改善航道,提供更多深水岸線資源,擴建港口碼頭;利用新建岸線,結合陸地交通設施、城鎮布局等,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高起點、高品質、有檔次、有規模的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

    (六)借助岸線開發,把沿江地區建成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后,沿海企業向內地轉移的趨勢明顯加快。湖北要贏得外資青睞,必須打好“長江牌”,而湖北2051.05km的長江干流岸線資源是“長江牌”中的一張王牌。用好這張王牌,將對湖北的對外開放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要利用開發建設的新岸線,結合沿江產業布局規劃,加強沿江外貿出口基地建設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提升沿江經濟外向度;推進沿江地區保稅物流中心、口岸、出口加工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提檔升級。

    (七)通過岸線資源開發,促進產業合理布局
    要按照產業集聚發展和“產業興帶”的要求,合理開發利用岸線資源,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未來我省沿江產業布局與發展重點圍繞以下路徑著力推進:
    1、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汽車、冶金、船舶、化工、裝備制造、建材等大運輸量、大用水量的重化工業。進一步推進船舶工業企業聯合重組,加強船舶工業內部的分工與協作,提高湖北船舶工業整體競爭力,努力建成全國中小型特種船舶、江海直達船舶、船舶配套產品設計、研發、制造、出口基地。加快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延長產業鏈。促進沿江地區磷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集群化發展。

    2、大力發展沿江高新技術產業。以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載體,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結構升級,不斷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產業。以建設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抓手,加強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的研發和利用,推進生物產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培育壯大醫藥龍頭企業,促進醫藥制造業不斷發展。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加快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園區,拓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

    3、大力發展沿江現代物流業。重點推進武漢新港及四大配套物流園區建設,加快發展“江海直達”航運業,完善相關物流配套設施,把武漢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的進出口貨物集散中心、輻射中部的國家級物流中心。加快三峽物流中心等長江沿岸其他物流中心、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動傳統倉儲、運輸、流通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